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论儒》:“孟子守旧术,不知世务。”
成语用法
不知世务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不知世务的国语词典
不了解现实状况。《通俗编.品目》引《盐铁论》:「孟子守旧术,不知世务。」也作「不习世务」、「不晓世务」。
不知世务的网络释义
不知世务
近义词
不知世务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
)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
)。大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
);“不是”( )。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不 | 甫鳩 | 幫 | 尤 | 平聲 | 尤 | 開口三等 | 流 | 尤 | pĭəu | piu/piou |
详细解释
zhī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 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2) 同本义
知,识也。——《玉篇》
知汝远来应有意。——唐·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心徹为知。——《庄子·外物》
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史记·留侯世家》
不知何氏女。——《后汉书·列女传》
(3) 又
日知基所亡。
汝亦知射。——宋· 欧阳修《归田录》
不知几千里。——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知其不可而为之。——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4) 又如:知不到(不知道);知风(知道情况);知不道(不知道);知兵(通晓军事);知古今(识古通今);知足不辱(自知满足就不会招致羞辱);知命不忧(识天命者无忧虑)
(5) 懂得,了解,理会
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史记·李将军列传》
食马者不知。——唐· 韩愈《杂说》
(6) 又
真不知马。
人非生而知之者。——唐· 韩愈《师说》
不知御。——明· 刘基《卖柑者言》
知幸与不幸。——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7) 又如:知道眉高眼低(比喻懂事);知窍(能见机行事;知趣);知局(知趣);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知心着意(彼此了解,心意投合);知我(深切了解我);知好歹(明白道理,懂事);知情识趣(懂情意,善体贴);知高识底(说话、做事懂得掌握分寸)
(8) 主持;管理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 越国之政。——《国语·越语上》
夜开金殿看星河,宫女知更月明里。——王建《温泉宫行》
(9) 又如:知更(主管更漏);知内外事(主持内政和外交事务);知客寮(寺院中的接待客);知印(主持用印);知贡举(唐宋时特派主持进士考试的大臣)
(10) 识别;区别
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淮南子》
(11) 又如:知时达变(识时务,善变通);知人则哲(能识别人的贤愚善恶就聪明)
(12) 赏识
含愁更奏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音。——卢仝《有所思》
(13) 又如:知爱(赏识喜爱);知器(赏识,器重);知遇(赏识;优待);知怜(赏识爱护);知重(赏识;看重)
(14) 要好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楚辞·九歌》
张胜相知。——《汉书·李广苏建传》
(15) 又如:知慰(关心;抚慰);知契(知心投合)
(16) 感到,感觉,察觉
又损其生以资天下之人,而终不自知。——《吕氏春秋·情欲》
识者固知。——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17) 参与
高、 鲍将不纳君,而立公子 角,国子知之。——《左传·成公十七年》
名词
(1) 知识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论语·子罕》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2) 又如:求知欲;真知灼见;无知;通过努力学习,可以由无知转化为有知
(3) 知觉
草木有生而无知。——《荀子·王制》
死而有知,有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唐· 韩愈《祭十二郎文》
(4) 知己
绝宾客之知。——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李商隐《凉思》
(5) 又如:知心腹(亲信)
(6) “智”的古字。智慧;才智
故夫知效一官。——《庄子·逍遥游》
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
汝多知乎?——《列子·汤问》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荀子·劝学》
大知而察。——清· 刘开《问说》
(7) 又如:知力(才智能力);知士(才智之士)
zhì
(1) 古同“智”,智慧。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di1 [梅县腔] di1 [台湾四县腔] di1 zi1 [东莞腔] di1 [海陆丰腔] di1 zhi1 [宝安腔] di1 | zi5 [沙头角腔] di1 [客英字典] zhi1 di1 [客语拼音字汇] di1 ji1 zi1
◎ 潮州话:之埃1 多衣3 多衣1 , zai1(tsai) di3(tì) di1(ti)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知 | 陟移 | 知 | 支B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止 | 支B | ţĭe | trie/tye |
详细解释
名词
(1) (指事。金文字形。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止”上加三个圆点,表三十年;止,到此为止。本义:三十年)
(2) 同本义
世,三十年为一世。——《说文》
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论语·子路》
(3) 父子相继为世。一代(古礼规定,男子三十岁结婚生孩子,产生新一代)
父子相代为一世。——《字汇》
世室世世不毁也。——《公羊传·文公十三年》
世相朝也。——《周礼·大行人》
昔我先王世后稷。——《国语·周语》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孙权据有 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三国志·诸葛亮传》
(4) 又如:世功(累代的功绩);世世(代代);世治(世世代代地统治);世济(世代继承);世卿(指世代承袭的卿大夫);世职(父子相袭的官职);世爵(世代继承爵位);世谱(世系家谱);世将(世代为将);祖传世医
(5) 一生;一辈子
负刍必以魏,殁世事 秦。——《战国策·秦策》。注:“身也。”
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清· 黄宗羲《原君》
(6) 又如:今生今世;尘世;来世;出世;入世;永世不忘
(7) 人世,世间;世界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唐· 韩愈《马说》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后汉书·张衡传》
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8) 又如:一世之雄;举世闻名;世故;世尊(佛祖。佛教徒对释迦牟尼的尊称);世涂(光天化日之下;亦常比喻处世的经历);世界路上(人世交际场中);世外桃源
(9) 时代;朝代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0) 又如:近世;治世;浊世;盛世;乱世;先世;世屯(时世艰难);世务(当世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
(11) 岁;年
志国三世。——《礼记·曲礼》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论积贮疏》
(12) 又如:世远事乖(年代久远,事情不顺)
(13) 地质年代的划分,短于一个纪而长于一个代的地质年代的分期 。如:古新世
(14) 世俗
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易·乾》
(15) 后嗣;后人
卫瑞木叔者,子贡之世也。——《列子·杨朱》
(16) 又如:后世;官人以世(官人不以贤才而以父兄)
(17) 家世
陵不引决,忝世灭姓。——《汉书》
(18) 世族
以族论罪,以世举贵,虽欲无乱,得乎哉?——《荀子·君子》
(19) 又如:世家子弟(泛指世代做官人家的子弟);世家军籍(世代都是军人);世胄(贵族后裔;泛指门第高、世代做官的人家)
(20) 姓
形容词
(1) 有世交关系,表示两家之间世代交往
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儒林外史》
(2) 又如:世先生(对世交的尊称);世侄;世台(对世交晚辈的尊称);世伯(对父辈朋友中年长于己父者的称呼);世叔(对父辈朋友中年小于己父者的称呼);世翁(对世代有交谊的长辈的尊称)
(3) 指嫡长
父之兄弟先生为世父。——《尔雅》
世父言为嫡统继世也。故世子亦曰大子。——《释名》
卫世叔仪。——《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4) 通“太”。大的
滀乎进我色也,与乎止我德也;厉乎其似世乎!——《庄子·大宗师》
(5) 又如:世利(大大有利于)
副词
(1) 既然,已经
小子世来你家,大姐不要说闲话。——元· 马致远《青衫泪》
(2) 从来;终归
我将这角门儿世不曾牢拴。——元· 王实甫《西厢记》
(3) 永远
再休想那章台走马郎,度你到西方…,世脱下皮囊。——元· 李寿卿《度翠柳》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she5 she.5 [东莞腔] si5 [客英字典] se5 shi5 [客语拼音字汇] se4 si4 [海陆丰腔] se5 shi5 [宝安腔] si5 | se5 [沙头角腔] si5 se5 [陆丰腔] se5 [台湾四县腔] se5 si5
◎ 潮州话:si3 (sì)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丗 | 舒制 | 書 | 祭A開 | 去聲 | 霽 | 開口三等 | 祭A | 蟹 | sjed/sjey | ɕĭɛi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力,務(
)声。从力,表示要致力于某事。本义:致力,从事)(2) 同本义
非务相反也。——《吕氏春秋·察今》
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战国策·秦策一》
务耕织。——汉· 贾谊《过秦论》
(3) 又如:务能(竭力);务精(极力求精;精益求精);务穑(务农);务法(致力于法治);务本(专心致力于根本);务外(谓研究学问,只致力于表面,不求深入);务纯(致力于深钻细研,以达炉火纯青);务本(致力于根本);务于东(在东方致力作战)
(4) 操劳 。如:务时(谓及时耕作,不误农时)
(5) 谋求
不务文字奇。——白居易《寄唐生》
(6) 追求
务采色。——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7) 又如:贪多务得
(8) 热;焐 。如:务脚(焐脚;暖脚)
名词
(1) 事业;事务
必因此为务。——《史记·货殖列传》
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汉· 晁错《论贵粟疏》
方今之务。
军中多务。——《资治通鉴·汉纪》
卿言多务
(2) 又如:公务;私务;家务;税务;国务;校务
(3) 紧要的事情 。如:务头(词曲中最动人的地方)
(4) 工作 。如:务外(在外游荡,不干正事)
(5) 职业
以剥削贫民为务。——谭嗣同《仁学》
(6) 古代官署名。多为掌管贸易和税收的机构
有言汝州地可为稻田者,因用其言,置务掌之,号稻田务。——《宋史·食货志上二》
(7) 宋、元时的酒店
村务里嗑酒去。——汤显祖《牡丹亭》
副词
(1) 一定;务必
君子之事君也。务引其君以当道。——《孟子·告天下》
来日吾出战,务要生擒黄忠。——《三国演义》
陈言之务去。——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而务去之。
(2) 又如:务能(尽量;尽其所能);务请出席;务使大家明白这一点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bhu6 (b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