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不妖艳。
不挑剔。
词语解释
不妖艳。
《荀子·强国》:“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挑。” 杨倞 注:“挑,偷也。不为奇异之服。”
不挑剔。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六:“如今人民军队讲民主,不兴骂人,打人,说得对不对不挑,说吧,谁先开口?”
引证解释
⒈ 不妖艳。
引《荀子·强国》:“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挑。”
杨倞注:“挑,偷也。不为奇异之服。”
⒉ 不挑剔。
引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六:“如今人民军队讲民主,不兴骂人,打人,说得对不对不挑,说吧,谁先开口?”
不挑的网络释义
不挑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
)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
)。大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
);“不是”( )。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不 | 甫鳩 | 幫 | 尤 | 平聲 | 尤 | 開口三等 | 流 | 尤 | pĭəu | piu/piou |
详细解释
tiāo
动词
(1) (本义的挑读
,挖取)(2) 用肩膀担
担挑双草履,壁依一乌藤。——陆游《自题传神》。
(3) 又如:挑力(挑担。以肩荷物);挑包(肩挑包裹);挑码头(在码头上挑运东西);从对门坡上挑柴火;挑米;挑油;挑谷
(4) 引申为承担;担当 。
(5) 如:挑头的(领头,带头);挑家过日子;挑担子(承担责任或担负重任)
(6) 挑选
你不嫌不好,挑两块去好了。——《红楼梦》
(7) 又如:挑兵(选募兵);挑补(挑选补官);挑踢(挑选);挑撮(撷章摘句);挑嘴(挑拣食物)
(8) 挑剔
他再不放人一点儿,专会挑人。——《红楼梦》
(9) 又如:挑抉(挑剔);挑刺
(10) 通“佻”。窃取
却至挑天。——《国语》
(11) 挖取
时挑野菜和根煮。——唐· 杜荀鹤《山中寡妇》
(12) 抬举
只要六老爷别的事上多挑他们姐儿们就是了,这一席酒,我们效六老爷的劳。——《儒林外史》
量词
(1) 用于成挑儿的东西。
(2) 如:一挑水;一挑柴火
形容词
(1) 修长貌。多指身材
容长脸儿,长挑身材。——《红楼梦》
(2) 通“佻”。轻佻
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抉,其服不挑。——《荀子·强国》
(3) 另见
tiǎo
动词
(1) (形声。从手,兆声。本义:挑拨,挑动)
(2) 同本义
挑,挠也。——《说文》
挠挑无极。——《庄子·太宗师》
汉王欲挑战。——《汉书·高帝纪》
故相如以琴心挑之。——《史记·司马相如传》
目窕心与。——《文选·枚乘·七发》。注:“窕当为挑。史记曰:‘目挑心招’。张晏汉书注曰:‘挑,娆也。’”
媒而挑之。——《列子·杨朱》
(3) 又如:挑三豁四(搬弄是非);挑头子(挑起事端;借端生事);挑眼(嫌弃;挑刺);挑茶斡刺(寻事生非);挑缀(挑拨);挑拨弄火(挑逗;拨弄火舌);挑引(挑逗,逗引);挑泛(挑逗);挑招(挑逗勾引);挑狎(调戏);挑情(挑动情爱);挑发(挑动诱发);挑谑(逗引,调笑)
(4) 挖取 。
(5) 如:挑野菜;挑耳;挑治(挑挖治病);挑挖(挖掘);挑补(挖补);挑动(开挖);挑浚(清除淤塞,开通河道);挑剜(抠挖);挑菜(挖菜)
(6) 用竿子把东西举起或支起 。
(7) 如:把帘子挑起来;挑拨(拨动灯芯使灯火明亮)
(8) 用指尖、棍尖等刺或戳 。
(9) 如:挑火;挑刺;挑灯;挑破水泡
(10) 显露
贵人有过端,而说者明言礼义以挑其恶,如此者身危。——《韩非子》
(11) 弹奏琵琶的一种指法,反手回拨
轻拢慢捻抹复挑。——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名词
(1) 汉字的笔画之一,由左斜上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tiau1 [沙头角腔] tiau1 [客英字典] tiau1 [陆丰腔] tiau1 [东莞腔] tiau1 [宝安腔] tiau1 [客语拼音字汇] tiau1 [海陆丰腔] tiau1 [台湾四县腔] tiau1
◎ 潮州话:tiou1/tiao1 tiê1/tio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祧 | 吐彫 | 透 | 蕭 | 平聲 | 蕭 | 開口四等 | 效 | 蕭 | tʰieu | the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