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才

bù chéng cái [ bu cheng cai]
注音 ㄅㄨˋ ㄔㄥˊ ㄘㄞˊ

词语释义

没出息。

词语解释

  1. 没出息。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不成才的歪货!他是别路来的,与他做下了了事,打点怎的?”

引证解释

⒈ 没出息。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不成才的歪货!他是别路来的,与他做下了了事,打点怎的?”

不成才的国语词典

比喻才能平庸而无用,没有出息。《水浒传.第六回》:「且说菜园左近,有二三十个赌博不成才破落户泼皮,泛常在园内偷盗菜蔬,靠著养身。」也作「不成材」。

不成才的网络释义

不成才

  • bù chéng cái ㄅㄨˋ ㄔㄥˊ ㄘㄞˊ
  • 不成才
  • 没出息。《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不成才的歪货!他是别路来的,与他做下了了事,打点怎的?”
  • 不成才造句

    无志不成才,无欲不成功。
    古人云:不打不成才,不打不相识。今天是国际不打小孩日,你我朋友一场,先放你一马,不过有个前提条件,你若不想挨打,就得请我吃饭,赶紧啊。
    我有三个不成才的员工,我准备找个机会将他们炒掉:一个整天嫌这嫌那专门吹毛求疵;一个杞人忧天老是害怕工厂有事;另一个整天在外面闲荡鬼混。
    惠生虽是不成才,他的老婆谢氏,倒很贤惠,随着惠生茹苦含辛,从没有一声半句怨语,并且柳眉琐翠,杏脸含春,人品儿,又是头等的标致,旁人见了,都替她叫屈。
    要知道沈魂对于这个不成才的侄子,一向也是深恶痛绝的,甚至也亲手狠狠打过。
    传统上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才。
    我见过很多好的书法苗子,但到后来都不成才,其原因就是文化修养跟不上。
    棍子底下出孝子,不骂不成才,不打不成器。
    石钟山记得,少年的他与伙伴互扔石头,互用绷弓子射击时,父亲视险若安,他认为“男孩小时淘气,长大了有出息”和“不打不成才”。

    汉字详情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chéng [cheng]
    部首: 412
    笔画: 6
    五笔: DNNT
    仓颉: IHS
    四角: 532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2) 同本义

    成,就也。——《说文》

    成德之终也。——《国语·周语》

    成者功就不可易也。——《太元元错》

    箫韶九成。——《书·益稷》

    祝告曰利成。——《仪礼·少牢礼》

    及事成。——《周礼·司书》

    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后汉书·列女传》

    (3) 又如:落成(建筑物完工)

    (4) 变成;成为

    累寸不已,遂成丈匹。——《后汉书·列女传》

    (5) 又如:成习(成为习惯);成精;成仙(成为神仙)

    (6) 成全 。如:成持(帮助,扶持);玉成其事

    (7) 形成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吴均《与朱元思书》

    (8) 又如:成市(形成市场);成列(形成队列);成体(构成形体)

    (9) 事物生长到一定的状态;长成

    五谷萎败不成。——《吕氏春秋·明理》

    用实者成实时采。——宋· 沈括《梦溪笔谈》

    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 清· 林觉民《与妻书》

    (10) 树立

    以成伯王之名。——《战国策·秦策》。注:“立也。”。又如:成名成家(树立名声,成为专家);成果(造就,创建)

    (11) 订立 。如:成言(订约);成券(订立契约);成约,成说(订约)

    (12) 平定;讲和

    会于稷,以成 宋乱。——《左传·成公十一年》

    遂使之行成于吴。——《国语·越语》

    (13) 成家 。如:成亲;成房头(有二房、三房等名份的);成室

    名词

    (1) 成功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资治通鉴》

    (2) 又如:成败

    (3) 成果;成就 。如:坐享其成;一事无成

    (4) 十分之一;比率 。如:增产三成

    形容词

    (1) 现成的 。如:成证,成辞(现成的文章);成基(现成的基础)

    (2) 既定的 。如:成旨;成科(既定的法律条文)

    (3) 整,全 。如:成天际(一天到晚);成年家(一年到头);成天家(一天到晚);成日(整天);成批;成夜;成篇

    (4) 纯的 。如:成金

    (5) 表示有能力 。如:他可真成!

    副词

    (1) 表示答应、许可 。如:成,就这么办;成不的(不成;不行)

    (2) 表示达到一个单位(强调数量多或时间长) 。如:成年累月;成何济(有何用处,待如何)

    英文翻译

    completed, finished, fixed

    方言集汇

    ◎ 粤语:cing4 seng4 sing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hin2 sang2 [梅县腔] shang2 shin2 zhang5 [沙头角腔] sin2 siang2 [客英字典] shin2 sang2 [宝安腔] sin2 [客语拼音字汇] sang2 sin2 [东莞腔] sin2 [陆丰腔] shin3 [台湾四县腔] siin2 sang2
    ◎ 潮州话:sêng5(sêng) zian5(chiâⁿ) sian5(siâ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是征清開平聲開口三等zjengʑĭɛŋ
    cái [cai]
    部首: 330
    笔画: 3
    五笔: FTE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DH
    四角: 4020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一横表示土地,下面象草木的茎(嫩芽)刚刚出土,其枝叶尚未出土的样子。本义:草木初生)

    (2) 同本义

    才,草木之初也。——《说文》

    (3) 有才能;有本领

    试使斗而才。——《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才郎(有才学的郎君);才哲(才智卓越的人);才雄(杰出的人才);才英(指才华杰出的文人);才杰(杰出的人才)

    名词

    (1) 才力;才能

    任人之才。——《淮南子·主术》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后汉书·张衡传》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资治通鉴》

    (2) 又如:才伐(才力门望);才格(才能。一说指才能高低的程度);才望(才能与名望);才理(才力和思路);才笔(写作的才华);才义(才思和义理)

    (3) 人才。常写作“材”

    乐里多才。——《列子·仲尼》

    举贤才。——《论语》

    救时应仗出群才。——清· 秋瑾《黄海舟中》

    (4) 又如:唯才是举;干才;广开才路;栋梁之才;廊庙之才

    (5) 天赋的特殊才能 。如:诗才;才调(才情风格)

    (6) 从才能方面指某类人

    夫管子,天下之才也。——《国语·齐语》

    (7) 又如∶奴才;蠢才;天才;人才

    (8) 通“材”。材资;本能

    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孟子·告子上》

    才能不及中人。——《史记·李将军列传》

    西门豹治 邺,民不敢欺,三子之才能,谁最贤哉?——《史记·滑稽列传》

    五才之用,无或可废。——《后汉书·马融传》

    木有用叫做“材”,物有用叫做“财”,人有用叫做“才”。故“材”、“财”、“才”三字同源。——王力《同源字典》

    当今乏才,以尔为柱石之用,莫倾人栋梁。——《世说新语·规箴》

    (9) 姓

    副词

    (1) 刚刚

    才数月耳。——《汉书·贾才传》

    远县才至,则胡又已去。——《汉书·晁错传》

    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宋· 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刚才(刚要,刚刚);方才(才,刚刚)

    (3) 这样迟,这么迟 ——前面有问原因的疑问词语。如:你怎么才来?

    (4) 仅,只 ——表示数量少,程度低

    初极狭,才通人。——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浅草才能没马蹄。——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 又如:一共才十个,不够分;才属(仅能连续)

    (6) 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或由于某种原因、目的而能怎么样。用于后一分句,前一小句常有“只有、必须、要、因为、由于”等词语

    惟正月才生魄。——《晋书·夏侯湛传昆弟诰》

    才小富贵,便豫人家事。——《晋书·谢混传》

    (7) 又如:要多练习,才能提高成绩;正因为有困难,才派我们去

    (8) 强调确定语气

    (9) 才+形+呢。主要强调程度高。如:这才好呢!

    (10) 才+…。含有“别的不是”的意味。如:这才是好样的!

    (11) 才+动+呢。肯定句少用。如:我才不去呢!

    英文翻译

    talent, ability; just, only

    方言集汇

    ◎ 粤语:coi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oi2 [台湾四县腔] coi2 [客语拼音字汇] coi2 [海陆丰腔] coi2 [梅县腔] coi2 [陆丰腔] coi3 [东莞腔] coi2 [沙头角腔] coi2 [宝安腔] coi2
    ◎ 潮州话:cai5 za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六咍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昨哉平聲開口一等dzʰɒizai/dz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