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急不躁

bù jí bù zào [bu ji bu zao]

词语释义

形容心情平静,不急躁,行动从容,依次进行,不越轨,不逾格,工作谨慎踏实。

不急不躁造句

在考虑大事时,必须心平气和,不急不躁。
大寒节气又来到,亲切提示朋友好:早睡早起身体棒,防寒防风要做好,睡前不忘烫烫脚,补肝益气疾病少,心情舒畅生活美,不急不躁万事顺,黄绿蔬菜都品味,身体康健强壮保。愿您平安。
不管外面的世界多么纷繁复杂,她永远简简单单,没有被物欲控制,从不情绪失控;内心安宁,保持着对好多事情的好奇和热爱,不急不躁,慢慢生活。
中巴车晃晃悠悠不急不躁进了四川境内,气温渐渐有些凉,这里的春天还远没有来到。
对未来,要抱最大希望;对目标,要尽最大努力;对结果,要做最坏打算;对成败,要持最好心态。不急不躁,不骄不馁,祝你把握好每分每秒,让幸福拥抱!
你的欢笑无人能比,心情缱绻身不由己,辛苦劳碌毫不迟疑,风吹雨打不曾低迷,不急不躁心情迤逦,开心快乐顶天立地,写条短信发送给你,愿你保重身体!
周四艰难度日,负荷接近极限,情绪易怒善变,工作心烦意乱,久已无心恋战。教你稍安勿躁,不急不躁,坚持就有回报。愿您经过周四磨练,更加骁勇善战!
一周工作有多少,到了周二最繁忙,忙忙碌碌一整天,昏昏沉沉心疲惫,愿你能够忙里偷闲多一点乐趣,不急不躁多一点轻松,忙中寻乐多拿一些奖金,祝你工作乐此不疲,永远开心。
送一份真诚的祝福给你:放松自己,不急不躁;善待自己,不怕不泄;安慰自己,不烦不恼;祝福自己,开心快乐;爱惜自己,健康常伴。愿你幸福。
他不急不躁地把音乐盒倒着漫漫演奏,似乎想让自己永远记住这首声音细细的、旋律忧郁的乐曲。他由着它唤起了一副情景——克里斯汀躺在他怀里喃喃的说:“哦,我爱你“,因为他也想把这记住,然后他松开手,让音乐盒掉进垃圾堆。理查德·耶茨。
上次投奔王汉章的那个叫文人的青年确实是个能人,办起事来有条有理,不急不躁,王汉章很意外这样的能人居然之前没有出仕。
小明参加这次比赛,不急不躁,看他胸有成竹的样子,可真是神枪手打靶十拿九稳呀。
夏季问候,短信祝福,情真意切,彼此牵挂,夏季来到,气温升高,保持心静,不急不躁,开开心心,享受温馨,清清爽爽,快乐一夏,祝你幸福,好运无数。
的,这是一个心慈面善的老同志,什么事都不急不躁的样子。
我们不急不躁,不偏不倚,一锤一锤钉下去,才能将木凳钉结实。
唐装老人胡须干净,看上去淡薄悠远,不急不躁,闻言这才放下了手中的书,朝着西瓜头少女招了招手。
高温到,太“热”闹,清凉短信来欢跳,愿你心情不急不躁,生活越过越妙,工作多赚钞票,爱情美满美好,将来步步看高,祝愿你远离“热”闹,快乐微笑。
手机一叫,短信来到,短信内容,我早知道。夏日来临,送你惊喜,短信祝福,不多不少。不急不躁,不烦不恼,心平气和,安乐过好!祝夏日心情好!
文明古国,又起新风,修身律己,人人争先。美德魅力,心所向往,诗书为伴,陶冶情操。不急不躁,有恒有志,勤学苦练,报效国家!
黄昏时刻暮色艳丽,想起你来毫无睡意,你的欢笑无人能比,心情缱绻身不由己,辛苦劳碌毫不迟疑,风吹雨打不曾低迷,不急不躁心情迤逦,开心快乐顶天立地,写条短信发送给你,晚安早睡保重身体!

汉字详情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ji]
部首: 440
笔画: 9
五笔: QVN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NMP
四角: 27337

英文翻译

quick, quickly; urgent, pressing

方言集汇

◎ 粤语:gap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ip7 kip8 [客英字典] gip7 [台湾四县腔] gip7 kip8 [梅县腔] gip7 kip8 [沙头角腔] gip7 giap7 [客语拼音字汇] gib5 [陆丰腔] gip7 [东莞腔] gip7 [宝安腔] gip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六緝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居立緝B入聲開口三等侵Bkĭĕpkip/kyp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zào [zao]
部首: 717
笔画: 20
五笔: KHKS
五行:
仓颉: RMRRD
四角: 6619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

(2) 同本义

躁,疾也。——《说文》。字亦作躁。

羽杀则躁。——《考工记·矢人》。按,今字作躁。

躁者不静。——《管子·心术》

巽为躁卦。——《易·说卦》

震为决躁。

处必掩身毋躁。——《礼记·月令》。注:“动也。”

狗赤股而躁。——《礼记·内则》。注:“举动急疾。”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论语》。郑注:“不安静也。”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韩非子·喻老》

(3) 又如:躁暴(暴躁;急躁);躁妄(急躁轻率);躁忿(急躁易怒);躁扰(急躁好动);躁静(急躁与宁静);躁率(急躁轻率)

(4) 急疾;迅速

脉三动而躁。——《素问·平人气象论》

人迎躁盛,喘息气逆。——《素问》

(5) 又如:躁速(迅速);躁疾(迅速;急躁);躁盛(脉博的跳动疾速有力)

(6) 浮躁;不专一

好变动民曰躁。——《周书·谥法》

离位之谓躁。——《韩非子·喻老》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7) 又如:躁易(浮躁,轻佻);躁戾(浮躁暴戾);躁气(浮躁的气质)

英文翻译

tense, excited, irritable

方言集汇

◎ 粤语:cou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au5 [东莞腔] cau5 [宝安腔] cau5 [台湾四县腔] cau5 [客英字典] cau5 [客语拼音字汇] cau4 [梅县腔] cau5
◎ 潮州话:ca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七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則到去聲開口一等tsɑucauh/z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