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了

bù dé liǎo [bu de liao]
注音 ㄅㄨˋ ㄉㄜˊ ㄌ一ㄠˇ
词性 副词

词语释义

不得了 bùdéliǎo

(1) ——表示程度,特别地

他高兴得不得了
坏得不得了
awfully;very;extremely;terribly

词语解释

  1. 表示程度很深。

    老舍 《茶馆》第一幕:“你也听说过 庞总管 吧!侍候着太后,红的不得了,连家里打醋的瓶子都是玛瑙作的!”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在果树园里》:“路虽不远,我却心急得不得了。”

  2. 表示情况很严重,没法收拾。

    鲁迅 《三闲集·无声的中国》:“这本也不过是一种文字革新,很平常的,但被不喜欢改革的 中国 人听见,就大不得了。” 巴金 《长官意志》:“他在 上海 的时候,你要反对‘大写十三年’,那可不得了。”

引证解释

⒈ 表示程度很深。

老舍《茶馆》第一幕:“你也听说过庞总管吧!侍候着太后,红的不得了,连家里打醋的瓶子都是玛瑙作的!”
茹志鹃《高高的白杨树·在果树园里》:“路虽不远,我却心急得不得了。”

⒉ 表示情况很严重,没法收拾。

鲁迅《三闲集·无声的中国》:“这本也不过是一种文字革新,很平常的,但被不喜欢改革的中国人听见,就大不得了。”
巴金《长官意志》:“他在上海的时候,你要反对‘大写十三年’,那可不得了。”

不得了的国语词典

表示事态严重。

如:「不得了!前面的车子塞成一堆,怎么办才好!」

不得了的网络释义

不得了

  • 不得了:词语
  • 不得了:王菲演唱歌曲
  • 不得了:陈慧琳演唱歌曲
  • 不得了:何宝生、何咏琳歌曲
  • 不得了 (词语)

  • 不得了,词语,意指非常严重的,会导致很严重的结果或后果的。又见歌曲陈慧琳歌曲《不得了》;何咏琳、何宝生歌曲《男女之间》。
  • 不得了的翻译

    英语: desperately serious, disastrous, extremely, exceedingly
    法语: extrêmement sérieux, désastreux, extrêmement, on ne peut plus

    不得了造句

    见到舅舅来了,小杰欢喜得不得了。
    我看他表面镇静,实际上是如坐针毡,痛苦得不得了。
    结婚十年才生这么个千金,夫妻俩视若掌上明珠,心疼得不得了。
    这个大娘,慈眉善目的,一见到她就觉得亲得不得了。
    晚上,家里可不得了了,小猫在钢琴上跳来跳去,丁丁冬冬响成一片。
    运动会赢得了第一名,他骄傲地不得了。
    沁人心脾,我和爸爸看了,喜欢得不得了;妈妈呢,也喜欢上了它们。
    哥哥送我一本精美的邮册,我喜欢得不得了。
    小主人可喜欢我了。有一次一位同学不小心把我碰掉了地上,小主人见到了心疼地不得了,仿佛能看见我摔疼的样子,赶紧给把我从地上拾起,用纸把我上上下下擦了好几遍才算放心。我已经跟小主人一年多了,小主人非常喜欢我,我也是她学习的好帮手。希望她能利用我写出漂亮的字,优秀的文章来。
    这个孩子被宠得不得了,稍不如意就暴跳如雷。
    听到老师表扬自己就沾沾自喜,自我陶醉,高兴的不得了。
    每次考试前夕,她总是辗转反侧,紧张得不得了。
    他高兴得不得了,不由得抚掌大笑。
    在毕业联欢晚会上,同学们有唱有跳,各个喜欢得不得了。
    小明得知晚上妈妈要带他去看电影,高兴得不得了。
    贪图享乐的思想如果潜滋暗长,那就不得了。
    高中时不得了,那么紧张的备考时间,可是只要让别人写几天后拿回来都是好几页,主要是对我的评价,都很让人感动。
    他骄傲得不得了,尾巴翘到天上去了。
    他的心里乱得不得了,怎么也找不到解决这件事的办法。他不停地挠着头,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
    就在前段时间我还满怀信心的去报考去找人低声下气的求人借钱考试,当我没通过的时候我还着急的不得了的时候,当我还充满美好明天期待的时候,朋友告诉我去不了。

    汉字详情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dé,děi,de [de,dei]
    部首: 303
    笔画: 11
    五笔: TJG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OAMI
    四角: 26241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本义:得到,获得)

    (2) 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

    得,行有所得也。——《说文》

    三人行必得我师焉。——《论语》。释文:“本或作必有。”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孟子·梁惠王上》

    佳婿难得。——《世说新语·假谲》

    卖炭得钱何所营。——唐· 白居易《卖炭翁》

    工之侨得良桐焉。—— 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3) 又如:得人心;各得其所;得肆(得志,肆意);得闲儿(有空闲时间;得空);得胜回头(宋元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说一段小故事作引子,叫得胜回头);得职(获得官职);得情报;得钱;得奖

    (4) 找到

    知得而不知丧。——《易·文言》

    虑而后后能得。——《礼记·大学》。注:“谓得事之宜也。”

    至德不得。——《庄子·秋水》

    既而得其尸于井。——《聊斋志异·促织》

    (5) 得知

    故无术者得于不用。——《韩非子》

    礼得其报则乐。——《礼记·乐记》。注:“谓晓其义。”

    武王得之矣。——《吕氏春秋·义赏》。注:“犹知也。”

    (6) 捕获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7) 亦指被捕获;被逮捕。又如:得俊(俘获敌方的勇猛将士)

    (8) 成功;完成

    已经传人画图样去了。明日就得。——《红楼梦》

    (9) 又如:得算(计谋成功);得策(谋略得当)

    (10) 适,合

    傲啸东轩下,聊复得此生。——陶渊明《饮酒》

    (11) 具备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荀子·劝学》

    (12) 同“德”,恩惠,感恩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孟子·告子上》

    地广而不得者国危,兵强而凌敌者身亡。——《盐铁论·击之》

    (13) 助动词。能,能够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论语·微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进退不得,为之奈何?——《吴子·应变》

    沛公军 霸上,未得与 项羽相见。——《史记·项羽本纪》

    (14) 得意,满足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史记·管晏列传》

    常使两情皆得,彼此俱畅。——《世说新语·文学》

    (15) 又如:洋洋得意

    (16) 看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名词

    (1) 收获,心得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开郑有得,便欣然忘食。——《南史·陶潜传》

    (2) 德,道德,有德之人

    尚得推贤不失序。——《荀子》

    副词

    必须,应该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形容词

    合适;正确

    于彼计则得。——马中锡《中山狼传》

    历古今之得失。——《汉书》

    (1) 用在口语中表示同意或禁止 。如: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得也么(算了吧;又作答应之词)

    (2) 用在口语中,瞧。在情况变坏时表示无可奈何 。如:得,又搞错了;得,全完了

    (3) 另见 de;děi

    de

    助词

    (1)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能够或可以。如:我们可粗心不得;她能去我为什么去不得

    (2) 用在动词和补语中间,表示可能。如:我拿得动;那办得到

    (3)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连接表示程度或结果的补语。如:冷得打哆嗦;笑得肚子痛

    (4) 另见 dé;děi

    děi

    动词

    (1) 用在口语中表示必须有,一定 。如:这个工程得三个月才能完成

    (2)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犹得备晨炊。——唐· 杜甫《石壕吏》

    (3) 又如: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

    (4) 表示推测的必然 。如:要不快走,我们就得迟到了

    (5) 另见 dé;de

    英文翻译

    obtain, get, gain, acquire

    方言集汇

    ◎ 粤语:dak1
    ◎ 客家话:[东莞腔] det7 [客英字典] det7 [台湾四县腔] det7 [梅县腔] det7 [海陆丰腔] det7 [客语拼音字汇] ded5 diad5 [沙头角腔] diet7 [陆丰腔] det7 [宝安腔] de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五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多則德開入聲開口一等təktok
    liǎo,le [liao,le]
    部首: 106
    笔画: 2
    五笔: BNH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N
    四角: 17207

    详细解释

    le

    助词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完成 。如:我已经问了老王;人老了,身体差了;头发白了;这双鞋太小了。

    语气词

    (1) 表示肯定语气 。如:明天又是星期六了;要过新年了,人们都很高兴。

    (2) 表示促进或劝止 。如:快躲了;别吵了!闪开了!

    (3) 表示感叹语气 。如:好了!别闹了!

    (4) 另见 liǎo

    liǎo

    动词

    (1) (象形。从子,无臂。小篆字象婴儿束其两臂形。初生的婴儿,往往束其两臂而裹之。本义:束婴儿两臂)

    (2) 手弯曲

    了,尥也。从子无臂象形。——《说文》。按,犹交也。手之挛曰了,胫之絷曰尥。

    凡物二股或一股结纠紾缚不直伸者曰了戾。——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3) 又如:了尥(手腿弯曲,引申指二物纠结绞缠不直伸的样子)

    (4) 假借为“憭”、“悟”。懂得,明白其意思

    嫌人不了。——《尔雅·释丘》注

    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世说新语》

    (5) 如:了法(领悟法理);了得事(懂行);了利(清楚,明白);了然(明白,清楚)

    (6) 结束,了结

    小乔初嫁了。—— 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 又如:了还(了却,偿还);了局(结局;结束);了了(了结了);了劣(了账;了结);了休(终止,了结)

    形容词

    (1) 聪敏,颖慧

    小而聪了,大未必奇。——《后汉书·孔融传》

    了,快也。秦曰了。——《方言二》

    (2) 又如:了慧(聪明);了干(精明干练)

    (3) 清楚,明晰 。如:了利(清楚;明白);了辩(对答清楚敏捷)

    (4) 明亮,光亮

    收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清· 纳兰性德《琵琶仙》

    副词

    (1) 完全,全然——与“无”、“不”连用,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范围,相当于“完全”、“完全” 。如:了无恐色;了不相涉;了不可得(到最后也得不到)

    (2) 放在动词之后,与“得”或“不”连用,表示可能 。如:办得了;你来得了来不了?

    (3) 另见 le

    英文翻译

    to finish; particle of completed ac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liu5
    ◎ 客家话:[梅县腔] liau3 [台湾四县腔] liau3 le3 [客英字典] liau3 [海陆丰腔] liau3 le3 [陆丰腔] liau3 [沙头角腔] liau3 [东莞腔] liau3 [客语拼音字汇] liau3 [宝安腔] liau3
    ◎ 潮州话:liou2/liao2 liou3/liao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九篠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盧鳥上聲開口四等leux/levli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