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干好事

bù gàn hǎo shì [bu gan hao shi]
注音 ㄅㄨˋ ㄍㄢˋ ㄏㄠˇ ㄕ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不做有益的事情。

不干好事造句

总的来说,他们就是正德身边的红人,经常不干好事只是陪着正德高兴,说白了,就是阉党。
所以别人给其了外号,叫丛老尿,后来他不干好事,大家就学着日本人,给他后面加了一个子,就成了现在的丛老尿子。
见她衣服凌乱、满脸通红就知道老板不干好事了。
积德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艾魅犊,你平时不干好事,现在遭报应了吧。
任用了正直的人,干好事的都得到劝勉;错用了坏人,不干好事的就争相钻营求利。
牧青山没打算放过二长老,谁叫这老头总是煽风点火的不干好事。
平时不干好事儿怎么还能惹上那种东西?你是想气死你老子么!
爱德华给拉斐尔的印象,那就是绝对不干好事,拉斐尔就好奇了,搂着艾米莉亚,在耳边轻轻道有老熟人来了,是个十足的混蛋,我去看看。
土豪是个贬义词你知道吗?专门说那些有钱不干好事情的人的。
一个高中生到异界不干好事的故事,本小说非常有创意,且让人看着爽,如果你有什么不明白的,请看下面的;小说关键字。

汉字详情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gān,gàn [gan]
部首: 310
笔画: 3
五笔: FGGH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J
四角: 10400

详细解释

gān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叉子一类的猎具、武器,本是用于进攻的,后来用于防御。本义:盾牌)

(2) 同本义

盾,自关而东或谓之干。——《方言》九

朱干玉戚以舞大武。——《礼记·祭统》。注:“朱干,赤盾。”

司干。——《周礼·春官·序官》

礼义以为干橹。——《礼记·儒行》。注:“干橹,小楯大楯也。”

能执干戈以卫社稷。——《礼记·檀弓下》

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韩非子·五蠹》

(3) 又如∶干羽(盾牌和雉羽,供乐舞之用);干革(干即盾;革即甲胄类。泛指兵器);干橹(小盾大盾);干戎(兵戎。通称兵器、军队)

(4) 岸;水畔

鸿渐于干。——《易·渐卦》。释文引郑注:“干,水傍,故停水处。”

秩秩斯干。——《诗·小雅·斯干》。朱注:“干,水涯也。”

昔者吴干战。——《管子·小问》。注:“干,江边地也。”

而不知干队之败。——《史记·春申君传》。索隐:“干,水边也。”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诗·魏风·伐檀》

(5) 江南把山垅之间的地段叫干 。故金陵有大长干、小长干、东长干

(6) 天干 。如:干支(天干地支,实际上是“幹枝”的一种比喻说法)

(7) 姓

动词

(1) 捍卫

(2) 又如:干害(捍护)

(3) 触犯;冒犯;冲犯;冲

干,犯也。——《说文》

轍恐犯忌而干讳。——《楚辞·七谏·谬谏》

以干先王之诛。——《书·胤征》

以干天祸。——《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若干二命以求杀予。——《国语·晋语四》

(4) 又

则上下不干。

乃背晋干 宋。——《史记·管蔡世家》

赵孟使人以其乘车干行,献 子执而戮之。——《国语·晋语五》

干国之纪。——《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君辱贶之,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左传·文公四年》

故吏不敢以非法遇(对待)民,民不敢犯法干法官也。——《商君书·定分》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唐· 杜甫《兵车行》

(5) 又如:干渎(冒犯。干:干犯;抵触;烦扰);干触(冒犯;触犯);干凌(干犯欺凌);干典(违犯法典);干命(违犯命令);干行(指冲撞军列);干戾(触犯法令而获罪)

(6) 立,建立

后知张顺干了功劳。——《水浒传》

(7) 求,求取

皆干赏蹈利之兵也。——《荀子·议兵》

其欲干酒肉之味邪?——《庄子·徐无鬼》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 中山以干仕。—— 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8) 又如:干名(求取名位);干求(求取功名);干谒(为谋求禄位而谒见当权者);干进(营谋官职地位);干索(索要;强取);干进(谋求仕进);干请(请托)

(9) 干预;干扰

皆妇人干政之所致也。——《后汉书·蔡邕传》

明君使事不相干。——《韩非子·用人》

(10) 关涉;牵扯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宋·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11) 又如:干己(关系,责任);干累(连累;牵连);干纪(关系;职责);干属(关系);干惹(牵涉,关连)

(12) 怠慢,慢待 。如:主人走了,把我们干起来了

形容词

(1) (形声。从乙(表示向上),倝( gàn)声。①本义:天。②引申义: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与“湿”相对)

(2) 同引申义

方将被发而干。——《庄子·田子方》

剖其中,干若败絮。——刘基《卖柑者言》

干东土。——《吕氏春秋·爱类》

外强中干。——《左传·僖公十五年》

然而旱干水溢。——《孟子·尽心下》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

(3) 又如:干冬(干燥少雨的冬季);干荒(干旱);干烘茶(采摘后不经过揉制而直接烘干的茶叶);干堆(干柴堆。比喻色迷之人)

(4) 枯竭

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明· 刘基《卖柑者言》

(5) 又如:干蛋(方言。穷光蛋);干竭(枯竭)

(6) 干亲。谓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而结认的亲戚关系

赵氏干娘, 高皇(明太祖朱元璋)义父之妻也。—— 明· 文林《琅琊漫抄》

(7) 又如:干爷(义父);干大(方言。干爹,义父);干老子(干爹);干生子(干儿子);干达达(干爹,义父)

(8) 形容声音干涩嘶哑 。如:干哑(干涩嘶哑)

动词

(1) 使干,竭尽

干泽而渔。——刘向《说苑》

(2) 怠慢;使对方难堪

从今日起,且干着他,不理他,他两个自然有些着慌。——《儿女英雄传》

(3) 又

没奈何,站起身来干了人家,一句说了六个大字,道是:“多礼,我不敢当。”

名词

(1) 加工制成的干食品

人负朱六斗,卒自携五日干粮。——宋· 沈括《梦溪笔谈·官政》

(2) 又如:豆腐干;萝卜干;干肉;干脯(干肉)

副词

(1) 徒然,白白地

干愁漫解坐自累,与众异趣谁相亲。——唐· 韩愈《感春》

(2) 又如:干落落(白白地);干发虚(空有打算而不能兑现);干拌(白吵;白费口舌);干白(白说,白搭)

(3) 虚假地,表面地

晔干笑云:“罪至”而已。——《宋书·范晔传》

(4) 又如:干乔(装模作样)

(5) 另见 gàn

gàn

名词

(1) (形声。从木,倝( gàn)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2) 同本义

榦,筑墙端木也。——《说文》。字亦俗作幹。按,植于两边者曰榦,植于两端者曰楨。散文则亦通称也。古筑墙先度其广,轮乃树楨,榦,继施横板于两边,榦内以绳束榦,实土筑之。一板竣则层累而上,五板为堵。

平板榦,称畚筑。——《左传·宣公十一年》

姚信、 楼玄,…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三国志·陆凯传》

(3) 又如:榦楨(筑墙所用的主柱,竖在两旁的叫“榦”,竖在两端的叫“桢”。引申为支柱、支撑)

(4) 木名。柘树

名词

(1) 主干

故枝不得大如榦,末不得强于本。——《淮南子·主训》

柏虽大榦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徐霞客游记》

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干,何为四方些?——《楚辞·屈原·招魂》

(2) 又如:躯干;干子(树干);干本(树木的主干);干貌(体貌);干力(指体力强健);骨干(在总体中起主要作用的人或物);干翮(主翮。翮,羽的主茎);干翼(主干与辅翼);干辅(主干与辅佐)

(3) 引申为本质

是故柔弱者,生之榦也。——《淮南子》。高诱注:“榦,质也。”

(4) 胁

上佐食,举尸牢胁,尸受振祭哜之。——《仪礼·少牢馈食礼》

(5) 效果;用处

况且朱三是穷人,讨也没干。——《二刻拍案惊奇》

(6) 地位低下的官吏

(7) 又如:干人(即府干。达官贵人府中的办事人员。也称“干办”);干吏(干练的官吏。多指州郡衙门中的办事人员)

(8) 一种俸禄 。如:干禄(南北朝时勋贵、官吏对被役使的“干”收取免役绢作为一种额外俸给,称“干禄”)

(9) 干部的简称 。如:干群关系;以工代干;干属(干部的家属)

(10) 事情 。如:公干;有何贵干?

(11) 姓

动词

(1) 做,从事于或忙于做某事,尤指从事某项职业

宁宗庆元五年,右谏议大夫 张奎言乞行下州县,保正止许干当本都贼盗、斗殴、烟火、公事,不许非泛科配。——《文献通考·职役·历代乡党版籍职役》

(2) 又如:让我干什么都可以;干不的(干不了);干办(办理;处理);干当(承办)

(3) 主管

光武即位,知 湛名儒旧臣,欲令干任内职,征拜尚书。——《后汉书·伏湛传》

(4) 又如:干管(主持;管理);干官(古代掌管均输之官);干掌(掌管,管理);干运(运筹干办);干当(主管;经办)

(5) 建立;求取 。如:干功(建功)

(6) 通“扞”( hàn)。护卫,遮挡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诗·周南·兔罝》

(7) 又如:干夜(护卫巡夜)

形容词

(1) 干练

邕善书计,强记默识,以干济见知。——《北齐书·唐邕传》

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清· 周容《芋老人传》

(2) 又如:干肃(干练而慎重);干直(干练正直);干绩(优异的业绩);干誉(以办事干练而获得的声誉)

(3) 通“扞”( hàn)。乱

治宜于时而行之,则不干。——《商君书·壹言》

(4) 另见 gān

英文翻译

oppose, offend; invade; dried

方言集汇

◎ 粤语:gon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on5 [台湾四县腔] gon1 [客语拼音字汇] gon1 [陆丰腔] gon1 [梅县腔] gon1 [海陆丰腔] gon1 [宝安腔] gon1 [东莞腔] gon1 gon5 [沙头角腔] gon1
◎ 潮州话:gang1 guan1 (kang kua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五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寒平聲開口一等kankɑn
hǎo,hào [hao]
部首: 323
笔画: 6
五笔: VB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VND
四角: 47447

详细解释

hǎo

形容词

(1) (会意。从女,从子。本义:美,貌美)

(2) 指女子貌美

好,美也。——《说文》

凡美色或谓之好。——《方言二》

不可谓好。——《国语·晋语》。注:“美也。”

是女子不好。——《史记·滑稽列传》

鬼侯有子而好。——《战国策·赵策》

秦氏有好女。——《乐府诗集·陌上桑》

(3) 又如:好皮囊(好看的外貌);好鸟(美丽的鸟);好不丑(反语。即好不俊,俊得很);好美(美貌);好闲(容貌美丽,举止闲雅);好妇(美貌的妇女)

(4) 善,优良,良好

领恶而全好者与。——《礼记·仲尼燕居》。注:“善也。”

父信谗而不好。——《楚辞·惜诵》

又是江南好风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好雨知时节。——唐· 杜甫《春夜喜雨》

江南好。——唐· 白居易《忆江南》

注曰不好。——宋· 洪迈《容斋续笔》

(5) 又如:好天良夜(美好的时节);好日(吉日;好天;又指结婚佳期);好头脑(好对象;好人物);好言(善言;好话)

(6) 交好;友爱

妻子好合。——《诗·小雅·常棣》

欲与王为好。——《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结好孙权。——《三国志·诸葛亮传》

情好日密。

游处相好。——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7) 又如:好会(诸侯间友好的会盟);好达达(妇女对男子的昵称)

(8) 健康 。如:他看起来很好;他的健康状况仍然是很好的;好身手(体格雄壮,身手矫健)

(9) 容易 。如:这个问题好回答;这事好办;好吃的果儿(容易对付的人)

(10) 完成;完毕

田车既好。——《诗·小雅·车攻》

凤生将书封好,一同玉蟾蜍交付 龙香。——《二刻拍案惊奇》

(11) 又如:工具都准备好了

(12) 表示赞许、同意或结果;是,同意 。如:好,我十点钟不找你

(13) 便于;宜于

缁衣之好兮。——《诗·郑风·缁衣》

(14) 又如:好合(志意相合)

副词

(1) 很,甚,太 ——表示程度,多含感叹语气。如:好大的眼睛;好深的沟;好乔(十分古怪);好杀(极言其好);好是(真是,很是)

(2) 用在数量词、时间词前面,表示多或久 。如:等了好半天;来了好多人;过了好久;好歇(好一会儿);好几时(很长时间);好早晚(时候很晚)

(3)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效果好 。如:好看;好听;好吃

助动词

(1) 可以 。如:我好进来吗?

(2) 应该 。如:天快要下雨了,你好走了吧

(3) 宜于;便于;以便

青春作伴好还乡。——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 又如:想法打蛇的头,好打晕它;你作个决定,我好回他;你交代下来,我好去叫他

(5) 另见 hào

hào

动词

(1) 喜好;喜爱

好憎者,心之暴也。——《淮南子·精神》

人之好我。——《诗·小雅·鹿鸣》

好治不病。——《韩非子·喻老》

敏而好学。——《论语》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唐· 柳宗元《三戒》

自幼好武术。——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好表现;好善(喜爱行善);好涵高躅(喜欢混迹于高人之列);好戏子(好奇);好玩(爱玩儿)

(3) 指常常容易发生 。如:好晕船;好伤风;土豆子好烂

(4) 另见 hǎo

英文翻译

good, excellent, fine; well

方言集汇

◎ 粤语:hou2 hou3
◎ 客家话:[陆丰腔] ho3 hau5 [梅县腔] hau3 hau5 [海陆丰腔] ho3 hau5 hau3 [客英字典] hau3 | hau5 [宝安腔] hau3 | hau5 [客语拼音字汇] hau3 hau4 ho3 [台湾四县腔] ho3 hau5 hau3 [沙头角腔] hau3 hau5 [东莞腔] hau5 hau3 [梅县腔] hau5
◎ 潮州话:ho2(hó) haon3(hà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二晧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呼晧上聲開口一等xɑuhaux/xav
shì [shi]
部首: 105
笔画: 8
五笔: GKV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JLLN
四角: 5000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2) 同本义

事,职也。——《说文》

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韩非子·五蠹》

(3) 又如:事宦(仕宦。事通“仕”)

(4) 引申为职守;政事;事务

事,勤也。——《尔雅》

为政事庸力行务。——《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在君为政,在臣为事。”

事蚤济也。——《礼记·乐记》

事至佚而功。——《荀子·王霸》。注:“任也。”

陉山之事。——《战国策·秦策》。注:“役也。”

公侯之事。——《诗·召南·采蘩》

王事多难。——《诗·小雅·出车》

赵太后新用事, 秦急攻之。——《战国策·赵策》

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5) 又如:事分(职分;名分)

(6) 职业

舞阳侯樊哙者, 沛人也。以屠狗为事。——《史记》

(7) 事情

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

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8) 又如:事不过三(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事头(事因,事由;事情);事因(因由,事情来由);事苗(事情的根源);事机(时机;事情成功的机会);事有分定(凡事情总有定数);事在呼吸(比喻事情临近眼前,情况非常紧急);事序(事情的条理、秩序)。亦指天子、诸侯的国家大事,如祭祀、盟会、兵戎等

天子无事。——《谷梁传》。范宁注:“事谓巡守、崩葬、兵革之事。”

(9) 事业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资治通鉴》

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0) 又如:事绩(业绩,重大的成就);事济(事业完成)

(11) 事故,事件

延及孝文王、 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汉· 贾谊《过秦论上》

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渐不可长。——宋· 苏轼《教战守》

(12) 又如:事款则圆(遇事要从长计议,才能圆满解决)

(13) 交媾、性交 。如:房事不宜多

(14) 典故;故事

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清· 袁枚《祭妹文》

(15) 情况,情形

论战斗之事,则缩颈而股栗。——宋· 苏轼《教战守》

(16) 又如:事色(情况,情势)

动词

(1) 侍奉;供奉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 又如:事君;事师;事奉(供奉;侍奉);事上(事奉尊长);事畜(侍奉父母,养育妻子);事亲(侍奉父母)

(3) 做,从事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居数月,漠然无所事。——清· 方苞《狱中杂记》

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

(4) 又如:无所事事;不事生产;事本(从事本业);事力(从事体力劳动);事行(做事;行事)

(5) 使用;役使

不事而自然谓之性。——《荀子·正名》。注:“事任使也。”

备承事也。——《国语·鲁语下》

坐事国人过律。——《史记·傅靳蒯成传》

尚安事客!——《信陵君窃符救赵》

(6) 又如:事役(劳役);事智(运用智慧);事用(使用;应用)

(7) 奉行

今管仲不务尊主明法,而事增宠益爵。——《韩非子》

(8) 治理;办理

齐、 魏得地葆利,而详事下吏。——《战国策》

(9) 任用

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墨子》

量词

件;副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英文翻译

affair, matter, business; to serve; accident, incident

方言集汇

◎ 粤语:si6
◎ 客家话:[梅县腔] she5 she.5 se5 [沙头角腔] su5 [客英字典] sii5 [海陆丰腔] sii6 se6 [客语拼音字汇] se4 si4 [台湾四县腔] sii5 se5 [宝安腔] su3 [陆丰腔] sii6 [东莞腔] su3
◎ 潮州话:se7 se6(sūr sũr)【潮阳】su5 su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七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側吏去聲開口三等ʧĭəcrih/tri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