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古不今

bù gǔ bù jīn [ bu gu bu jin]
注音 ㄅㄨˋ ㄍㄨˇ ㄅㄨˋ ㄐ一ㄣ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指事物不正常,古代现代都不曾有过。原讥讽人学无所得却故作诡异。后常比喻折衷。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汉 扬雄《太玄经 更》:“童牛角马,不今不古。

成语用法

不古不今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不古不今的网络释义

不古不今

  • 不古不今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bù gǔ bù jīn,意思是指事物不正常,古代现代都不曾有过。
  • 不古不今造句

    这篇作文他写得似文言不像文言,似白话不像白话,弄得不古不今,不伦不类。
    那里有这样不中不西不古不今不伦不类的"中国风"呢?
    一个大学生,古文是必定深深了解的,而且又看过这么多小说,说这些不古不今的客气话还是会的。
    刘俊义心想这新名词传得也太快了吧,连小翠都学会了,可惜学了个不古不今,一看就是典韦教的。
    而在写字台前居然还铺了一块印度地毯,中西合璧,不古不今,充分的体现了房间主人的暴发户嘴脸。
    而太平天国当时的部队编制则非常古怪,可谓不古不今,不中不洋!注意,我们眼下普遍管太平天国的部队叫“太平军”。
    此刻梦中的天豪,就是一个普通高中生,莫名其妙地进了这幢不古不今,不中不洋的奇怪紫色纱缎大木塔。

    汉字详情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gu]
    部首: 319
    笔画: 5
    五笔: DGH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R
    四角: 406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十,从口。本义:古代。一般分为太古、上古、中古、近古)

    (2) 同本义

    古,故也。——《说文》

    大古冠布。——《仪礼·士冠礼》。注:“大古,唐虞以上。”

    以是为近古也。——《谷梁传·桓公三年》。注:“古,谓五帝时。”

    慨长思而怀古。——《文选·张衡·东京赋》

    别求闻由古先哲王。——《书·康诰》

    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吕氏春秋·察今》

    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 务光是也。—— 清· 黄宗羲《原君》

    (3) 又如:远古(遥远的古代);古字(指隶书以前的古代文字);古器(可供玩赏的古代器物;古代乐器);古货(古代货币);古贤(古代贤人)

    (4) 古代的事物,特指先哲的遗典、道统。古代的典章、文献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唐· 韩愈《师说》

    宽至雒阳,复从 周王孙受古义,号《周氏传》。——《汉书·丁宽传》

    (5) 又如:仿古;考古;拟古;怀古;古义(古书的义理);古谊(古代典籍之义理);古逸(指未加纂辑的古诗文等)

    (6) 古人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宋· 苏洵《权书·六国论》

    陈古义以刺今,不说德而好色也。——《诗·郑风·女曰鸡鸣序》

    (7) 又如:古老上人(古人);古义(古人立身行事的道理;古人对经籍的传统解释);古节(古人立身的节操);古谊(古贤人之风义)

    (8) 天

    天为古。——《周书·周祝》

    曰若稽古。——《书·尧典》

    其于中古乎。——《易·系辞传》

    (9) 又如:古帝(指天帝);古后(先王,前代帝王)

    (10) 古体诗的简称 。如:古风(古体诗。每篇字数不拘,每句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不讲平仄,用韵亦较自由);五言古;七言古

    (11) 古巴的简称 。如:中古建交

    (12) 象声词。如;古剌剌(旗子飘动或甩鞭的声响);古鲁鲁(古鹿鹿。形容物体转动;也指腹内肠子蠕动或液体喷出的声响);古都都(多形容水不断涌出的声响)

    形容词

    (1) 久远;古老 ——用来指从很久以前就已经存在的东西

    古,久也。——《玉篇》

    逝不古处。——《诗·邶风·日月》

    古训是式。——《诗·大雅·烝民》

    今之于古也。——《吕氏春秋·长见》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元·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圣贤名古邈,羁旅病年侵。——唐· 杜牧《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承湘南亲友》

    (2) 又如:古文明;古王朝;古堡(边疆古老的城堡;营垒);古渡(古老的渡口);古始(远古);古礼(古时的礼制)

    (3) 质朴 。如:古穆(古朴凝重);古峭(古朴端肃;古朴简劲);古健(古朴雄健);古常(古朴寻常)

    (4) 奇特,不同凡俗;执拗

    (5) 又如:古执(固执。古板执拗);古董(方言。比喻顽固守旧的人);古涩(形容文句古奥难读)

    (6) 旧,原来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宋· 沈括《梦溪笔谈》

    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古诗十九首》

    英文翻译

    old, classic, ancient

    方言集汇

    ◎ 粤语:gu2
    ◎ 客家话:[梅县腔] gu3 [陆丰腔] gu3 [客英字典] gu3 [台湾四县腔] gu3 [客语拼音字汇] gu3 [东莞腔] gu3 [沙头角腔] gu3 [宝安腔] gu3 [海陆丰腔] gu3
    ◎ 潮州话:gou2(kóu) gu2(kú)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公戸上聲開口一等kox/kuuku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jīn [jin]
    部首: 220
    笔画: 4
    五笔: WYNB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OIN
    四角: 8020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佶亼( )。本义:现在)

    (2) 同本义

    今,是时也。——《说文》

    今,时辞也。——《苍颉篇》

    迨其今兮。——《诗·召南·摽有梅》

    于今三年。——《诗·豳风·东山》

    吾今召君矣。——《史记·汲郑传》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战国策·燕策》

    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今其室十无一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今之高爵显位。——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今年四月。(指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即戊戌年。四月,旧历。公历是六月。)——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3) 又如:今朝三明朝四(指一天天地推诿、拖延);今雨(新近结交的朋友);今愁古恨(今人之愁和古人之恨);今下(现时,眼下);今夕何夕(今夜是何夜?多用作赞叹语。谓此良辰)

    (4) 现代;当代。与“古”相对

    今之乐,犹古之乐也。——《孟子·梁惠王下》

    (5) 又如:今上(帝制时代,尊称当代在位的皇帝);今体(当代所通行的诗、文、书法等体裁。别于古体而言);今字(指当代所使用的文字。即:楷书;隶书)

    (6) 通“金” 。如:今蝉蜕壳(金蝉脱壳。今,通“金”。比喻用计谋逃脱)

    (7) 姓

    副词

    即将;立刻;马上

    夺项王天下者,必 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史记·项羽本纪》

    连词

    假使,如果

    今有人于此。——《墨子·公输》

    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 鲧禹笑矣。(今,如果。)——《韩非子·五蠹》

    今王鼓乐。——《孟子·梁惠王下》

    今括一旦为将。—— 汉· 刘向《列女传》

    今若断斯织。

    代词

    这,此 。如:今次(这次);今遭(这一回);今早(今朝;今天)

    英文翻译

    now, today, modern era

    方言集汇

    ◎ 粤语:gam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im1 [宝安腔] gim1 [梅县腔] gin1 [陆丰腔] gim1 gin1 [客英字典] gim1 [海陆丰腔] gim1 gin1 [客语拼音字汇] gim1 gin1 [东莞腔] gim1 [台湾四县腔] gim1 gi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居吟侵B平聲開口三等侵Bkim/kymkĭĕ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