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勒个是

bù lè gè shì [bu le ge shi]

词语释义

‘不勒个是’又叫‘不了个是’,是最近网络比较流行的词汇。是一种调侃的语气,是‘不是吧’的意思。

汉字详情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lè,lēi [le,lei]
部首: 217
笔画: 11
五笔: AFLN
姓名学:
仓颉: TJKS
四角: 445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革,力声。从“革”,表示与皮革有关。本义:套在马头上带嚼子的笼头)

(2) 同本义

勒,马头络衔也。——《说文》

勒面绩总。——《周礼·巾车》

案勒一具。——《汉书·匈奴传》。注:“马辔也。”

弓矢鞍勒。——《后汉书·乌桓鲜卑传》

缨辔贝勒。——《仪礼·既夕礼》

(3) 又如:马勒;勒面(古代马面饰)

(4) 对数能量损失,中子能量损失的一种量度,等于中子初始能量与在慢化过程中任一点上能量之比的自然对数值

(5) 勒克司的简称(照度单位)

(6) 姓。

动词

(1) 约束;收紧缰绳以止住马骡等或使马转身

勒骐骥而更驾兮,造父为我操之。——《楚辞·九章·思美人》

扬桴上陇坂,勒骑下平原。——虞世南《出塞》

(2) 又如:勒马;勒帛(系帛作腰带);勒限(给一定的期限);勒口(套上带嚼口的笼头);勒子(妇女用的,由形如两片叶子连接起来的帽圈)

(3) 雕刻 。如:勒功(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勒石(刻字于石);勒铭(勒碑,勒石。镌刻铭文);勒巧(把记巧文字刻在石上);勒碑

(4) 统率

勒兵,下令军中。——《史记·魏公子列传》

(5) 又如:勒兵(治军,操练或指挥军队,陈兵。检阅军队);勒卒(部署、操练士卒);亲勒六军

(6) 强迫;强制 。如:勒取(强行索取);勒迫(强迫);勒停(强制停止;勒令停职)

(7) 割,划

宋江按住那婆娘,右手却早刀落,去那 婆惜嗓子上只一勒,鲜血飞出。——《水浒传》

(8) 勒索 。如:勒掯(掯勒、累掯。勒索,克扣)

(9) 挑动,挑逗 。如:勒战(挑战)

(10) 另见 lēi

lēi

动词

(1)捆住;套住;或捆住或套住后再用力拉紧(多单用)

擅直勒死平民。——关汉卿《窦娥冤》

(2)又如:勒紧裤带

(3)另见

英文翻译

strangle, tighten

方言集汇

◎ 粤语:laak6 lak6
◎ 客家话:[东莞腔] lek8 [梅县腔] lit8 [海陆丰腔] let8 [客英字典] let8 lit8 [宝安腔] let8 [客语拼音字汇] led5 liad6 lid6 [台湾四县腔] let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五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盧則德開入聲開口一等loklək
gè,gě [ge]
部首: 220
笔画: 3
五笔: WHJ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L
四角: 80200

详细解释

(2) ——用于“自个儿”(zìgěr)

(3) 另见

量词

(1) 通用个体量词,表示单独的人或物

个,枚也。——《集韵》

俎释三个。——《仪礼·士虞礼》

竹竿万个。——《史记·货殖列传》。正义:“竹曰个,木曰枚。”

(2) 字亦作“箇”

箇,箇数,又枚也。——《广韵》

(3) 俗又作“個”

只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去了。——关汉卿《窦娥冤》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4) 用于没有专用量词的事物。如:一个人;一个影子

(5) 也可用于某些有专用量词的事物

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睢景臣《哨遍·高祖还乡》

(6) 又如:一个(只)耳朵;一个(所)学校

(7) 跟动作有关的用法

(8) “一个”跟少数名词、动词结合,用在谓语动词前,表示快速或突然。如:一个箭步窜了上去;一个跟头栽下来

(9) 用在动词和约数之间,以使语气轻快、随便。如:哥儿俩才差个两、三岁

(10) 用在动词和宾词之间。常常连用两个,有时还在后面加“的”或“什么的”。整个句子显得轻快、随便。如:他就爱画个画儿、写个字什么的

(11) 有时表示一次。如:我跟她见了个面

助词

我做衙内真个俏,不依公道则爱钞。——陆仲良《陈州粜米》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关汉卿《窦娥冤》

代词

(1) 这;那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李白《秋浦歌》

(2) 又如:个般(这样,这般);个样(这般,这样);个侬(这人,那人);个时(这时);个是(这是);个能(这样;如许)

名词

(1) 单个;单独 。如:个人;个体

(2) 身体或物体的大小 。如:矮个子;小个儿

(3) 另见

英文翻译

numerary adjunct, piece; single

方言集汇

◎ 粤语:go3
◎ 潮州话:gai5 go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八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賀去聲開口一等kah
shì [shi]
部首: 429
笔画: 9
五笔: JGHU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AMYO
四角: 6080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2) 同本义

是,直也。——《说文》。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

而疑是精粗之体。——《礼记·玉藻》。疏:“谓正也。”

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易·未济》

(3) 对的,正确的

王弗是。——《国语·楚语》。注;“理也。”

使目非是,无欲见也。——《荀子·劝学》。注:“谓正道也。”

立是废非。——《淮南子·脩务》。注:“善也。”

彼人是哉。——《诗·魏风·园有桃》

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清· 林觉民《与妻书》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 又如:是非堆(招惹是非的人);是非垓(是非窝);是非涡(矛盾纠纷的中心);是非场(矛盾纠纷场所)

(5) 概括之词。凡是,任何 。如:是人(犹人人,任何人);是事(事事;凡事);是件(件件);是处(到处;处处)

代词

(1) 此,这

是谓伐德。——《诗·小雅·宾之初筵》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告子下》

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汉· 贾谊《论积贮疏》

(2) 又如:是日(此日,这一天);是夕(这天晚上);是处(这里;此处);是长是短(这样长这样短;如此这般);是月(这个月);是年(今年);是可忍,孰不可忍

动词

(1) 赞同;认为正确;肯定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清· 刘开《问说》

(2) 又如:是古非今(崇尚古代的,贬低现代的);是是非非(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指评定是非);各是其是;深是其言

(3) 订正 。如:是正(订正;校正)

(4) 遵从,以为法则

不法先王,不是礼义。——《荀子》。杨柳桥诂:“《尔雅》:‘是,则也。’”

(5) 关系词。表示肯定判断之词

正是四国。——《诗·曹风·鸤鸠》

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清· 林觉民《与妻书》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又如:今天是端午节;只能是他来电话

(7) 表示两种事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

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宋· 沈括《梦溪笔谈》

(8) 又如:他不是学生

(9) 表示陈述的对象属于“是”后面所说的情况。如:院子里是冬天,屋子外是夏天

(10) 表示所说的几桩事物互不相干。如:对是对,错是错,不能混为一团

(11) 表示存在 。如:房子前面是禾场

(12) 表示让步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宋· 柳永《雨霖铃》

(13) 又如:料子是好料子,就是贵了点

(14) 表示适合 。如:放的是地方

(15) 尝试。用同“试” 。如:是猜(试猜)

(16) 像;似 。如:是言不是语(似说非说;旁敲侧击)

副词

(1) 表示肯定 。如:是必(一定要;务必);是须(必须,务须);是致(以致;因此);我昨天买的票;他手艺是高明,做出来的东西就是不一样

(2) “是”不重读时,可省略,只表示一般肯定 。如:我问问,没有别的意思

(3) 用作虚词,在回答问题、命令或要求时表示同意 。如:是,我很高兴同你一起进午餐

(4) 很,非常 。如:是处(极为紧张处;到处)

(1) 表示让步,有虽然的意思 。如:是则(虽然,虽则);是则是(是即是。虽则是)

(2) 第二小句常有“但是、可是、就是”等词。如:他瘦是瘦,可从来不生病

(3) 有虽然的意思。用于转折句。如:他早走了,赶是赶不上了

(4) 表示原因、目的。“是”后可加“因为、由于、为了” 。如:他犯错误是平时太骄傲了

(5) 选择问句的格式是:“还是…还是…?”“是…还是…?”“…还是…?”“是…是…?” 。如:今天谁值班?还是你还是小王?

(6) 或者

(7) 回答选择问句,要重复问句的一部分,一般不连“是”字。如:你的表走得快还是慢?——快

(8) 有时也用完整的“是”字句回答

你是上海人还是北京人?——我是北京人

(9) 回答也可能超出问句的范围。如:你的表走得快还是慢?——不快也不慢

名词

(1) 商业、职业或政府的事务、业务或国务

君臣不合,则国是(国家正确的方针大计)无从定矣。——范晔《后汉书》

(2) 又如:是事(事事,凡事);国是

(3) 姓

助词

帮助宾语提前

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清· 刘开《问说》

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英文翻译

indeed, yes, right; to be; demonstrative pronoun, this, that

方言集汇

◎ 粤语:si6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he4 si4 [海陆丰腔] shi6 [客英字典] shi5 [陆丰腔] shi6 [梅县腔] she5 [台湾四县腔] sii5 [东莞腔] si3 [沙头角腔] si5 [宝安腔] si3
◎ 潮州话:s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承紙支A開上聲開口三等支Aʑĭezjex/zj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