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假思考

bù jiǎ sī kǎo [bu jia si kao]

词语释义

不经过思考,出自现代·王力 《谈语言》的第六段。

汉字详情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jiǎ,jià [jia]
部首: 221
笔画: 11
五笔: WNHC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ORSE
四角: 27247

详细解释

jiǎ

形容词

(1) (形声。从人,叚( jiǎ)声。“叚”亦兼表字义。本义:不是真的)

(2) 同本义(跟“真”相反)

假,非真也。——《说文》

假,今不然也。——《墨子·经上》

假寐永叹。——《诗·小雅·小弁》。笺:“不脱冠衣而寐曰假寐。”

为假上将军。——《史记·项羽纪》

假令单于初立。——《汉书·匈奴传》

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史记·淮阴侯列传》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假姨姨(假亲戚,冒充的亲戚);假言(虚假不实的言语);假女(鸨儿称自己认作养女的妓女);假局(假局子。诱人的骗局,圈套);假子(非亲身的儿子,如干儿子、前夫之子等)

(4) 代理,非正式

周公旦假为天子七年。——《韩非子·难二》

(5) 又如:假摄(代理职务);假髻(人造的发髻);假吏(暂时代理职务的官吏);假守(古代称权宜派遣而非正式任命的地方官)

动词

(1) 通“叚”。借。兼指借出和借入

假,借也。——《广雅》

假尔大龟有常。——《礼记·曲礼》

而假手于我寡人。——《左传·隐公十一年》

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左传·成公二年》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 虢。——《左传·僖公五年》

以书假余。——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假诸人。

而强假焉。——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2) 又如:假榻(借住);假馆(借馆舍以住宿;借用书塾读书);假宿(借宿);假以辞色(好言好语、和颜悦色的对待);假途灭虢(春秋时晋国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灭虢回兵时把虞国了灭掉了。后以此比喻以“假途”为名,行灭他国之实的计策)

(3) 租赁;雇佣

久假而不归。——《孟子·尽心上》

(4) 又如:假居(租屋而居;暂借居住);假税(租赁应缴的税);假赁(借,租借)

(5) 凭借

假舆马者。——《荀子·劝学》

假舟楫者。

善假于物也。

(6) 又如:假力于人(凭借他人的力量);假助(借助);假虎(比喻借用他人之事作威作福的人);假虎张威(狐假虎威)

(7) 授予;给予

假大兵权。——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假吾人彭聃之寿。—— 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8) 又如:假兵权(给予兵权);假人(授予人);假年(给以岁月。指延长寿命);假息(苟延残喘)

(9) 宽容;宽饶

大臣犯法,无所宽假。——《北史·魏世祖纪》

(10) 又如:假易(宽纵;宽容);假纵(宽纵)

(11) 伪托;假冒 。如:假妆(假扮;扮作);假口(假托;假冒);假批子(冒名顶替者)

(12) 通“嘉”。赞美,表彰

假以溢我,我其收之。——《诗·周颂·维天之命》

假乐君子,显显令德。——《诗·大雅·假乐》

假而礼之,厚而勿欺,则天下之士至矣。——《管子·小问》

(1) 假设,如果

假之有人而欲南,无多。——《荀子·正名》

假其惊怖斯言。——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假饶(如果;假若);假似(如果;假设);假之(假若);假而(假如)

(3) 即使 。如:假是(即使;纵然);假遭(即使,如果)

副词

(1) 暂且;权宜

吾未哺食,请假设草具。——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2) 又如:假嘈(胡乱应付);假延(暂且延缓);假埋(假葬。暂时埋葬以待改葬);假翮(暂时依附)

介词

(1) 凭借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愿假宠以请予诸侯。——《左传·昭公四年》

假此科敛丁口。——《聊斋志异》

(2) 当

假今之世。——《荀子》

(3) 另见 jià;xiá

jià

名词

(1) 休假

聊假日以消忧。——王粲《登楼赋》

(2) 又如:放假三天;假限(假期,假期的期限);假休(休假);假告(告假);假卒(休假的士兵)

(3) 另见 jiǎ;xiá

xiá

形容词

(1) 通“遐”。远

彼且择日而登假。——《庄子·德充符》

告丧,曰天王登假。——《礼记·曲礼下》

其不能乘云升假亦明矣。——《淮南子·齐俗》

又二十有八年,天下大治,几若华胥氏之国,而帝登假。——《列子·黄帝》

(2) 又如:假尔攸仰

(3) 另见 jiǎ;jià

英文翻译

falsehood, deception; vac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gaa2 gaa3
◎ 客家话:[陆丰腔] ga3 ga5 [东莞腔] ga5 ga3 [梅县腔] ga3 ga5 [宝安腔] ga3 | ga5 [客英字典] ga3 ga5 [客语拼音字汇] ga3 [沙头角腔] ga3 [台湾四县腔] ga3 [海陆丰腔] ga3 [梅县腔] ga3
◎ 潮州话:gê2(ké) gia2(kía)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五馬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疋麻二開上聲開口二等kakrax/keaa
sī,sāi [si,sai]
部首: 440
笔画: 9
五笔: LN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WP
四角: 60330

详细解释

sāi

形容词

(1) 多须的样子 。如:于思(形容胡须很多)

(2) 另见 si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囟( xìn),囟亦声。囟脑子。古人认为心脑合作产生思想。本义:思考,想;考虑)

(2) 同本义

思,容也。——《说文》

思曰容,言心之所虑,无不包也。——《书·洪范》

钦明文思安安。——《书·尧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3) 又如:多思;前思后想;自思;深思熟虑;思疑(疑惑;疑心);思郁(思虑薀结);思鲈(比喻抽身归隐);思劳(思虑劳累);思察(思虑辨察);思算(思量盘算;考虑);思忖(细细考虑,揣度);思惟(思索;考虑);思乎(方言。想,考虑);思省(考虑;省察);思度(考虑,思忖);思酌(考虑斟酌);思裁(忖度);思摸(方言。忖度);思辨(思考辨析);思绎(思索寻求)

(4) 思慕;想念

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史记·魏世家》

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战国策·赵策》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 李白《静夜思》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总揽英雄,思贤若渴。——《三国志·诸葛亮传》

(5) 又如:思慕宿宾(思念曾住在此地的人);思功悼枉(怀念其功绩,伤悲其冤屈);思忆(思念,想念);思女(思念异性的女子);思服(怀念);思齐(思慕贤者的风范而效法之,使与之等齐);思旧(思念旧友);思治(想念治世);思归(想望回故乡);思怀(怀念);思眷(眷念);思企(旧时书信语,犹想念);思顾(思念);思亲(思念父母。亦泛指思念亲人);思负(思念罪过);思存(思念,念念不忘);思土(思念故土);思且(犹思存);思渴(渴念);思心(思恋爱慕之心);思泳(思慕咏叹)

(6) 悲伤,哀愁

远望使心思,游子恋所生。——《乐府诗集·长歌行》

仰清风以叹息,寄余思于悲絃。——三国 魏· 曹植《幽思赋》

吉士思秋,实感物化。——晋· 张华《励志诗》

(7) 又如:思秋(悲秋)

名词

(1) 思想,思绪,心情。亦指构思

晻晻日欲瞑,愁思出门啼。——《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又如:思功(苦思之功,创作中的苦心经营);思力(思维能力);思至(灵感到来,思想集中);思覃(深思);思致(指人的思想意趣或性情、才思);思理(构思;思辨能力;思致,才思情致);思综(才思);思纬(才思学识);思意(心思用意);思士(思善感之士);思事(心事);乡思

(3) 特指创作的构思

画思入神。——《新唐书》

(4) 诉讼。通“司”

思,司也。凡有所司捕必静思忖亦然也。——《释名》

(5) 诗体的一种

以思名者,太白有《静夜思》—— 宋· 严羽《沧浪诗话》

(1) 语气词。用于语首,无实义

思乐泮水,薄采其芹。——《诗·鲁颂·泮水》

(2) 用于句中,无实义

兕觥其觩,旨酒思柔。——《诗·小雅·桑扈》

(3) 另见 sāi

英文翻译

think, consider, ponder; final particle

方言集汇

◎ 粤语:si1 si3 so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ii1 sii5 [梅县腔] se1 se5 [宝安腔] su1 [客语拼音字汇] si1 xi1 [台湾四县腔] sii1 sii5 [客英字典] sii1 [陆丰腔] sii1 [沙头角腔] su1 [东莞腔] su1
◎ 潮州话:se1(sur) se3(sùr) , sai1(sai)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兹平聲開口三等sĭəsi/sio
kǎo [kao]
部首: 418
笔画: 6
五笔: FTG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JKMVS
四角: 440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老省,丂( kǎo)声。按甲骨文、金文均象偻背老人扶杖而行之状,与老同义。本义:老,年纪大)同本义

考,老也。——《说文》

富贵寿考。——《新唐书》

(2) 又如:考寿(长寿);考终(考终年);考终年(享尽天年)

名词

(1) 去世的父亲

父为考。——《尔雅》

考妣延年。——《苍颉篇》

有子考无咎。——《易·蛊》

奔走事厥考厥长。——《书·酒诰》

生曰父,死曰考。——《礼记·曲礼》

考庙、王考庙、皇考庙、显考庙、祖考庙。——《礼记·祭法》

五曰考终命。——《书·洪范》。按,考者,有子孙为后之称。

朕皇考曰伯庸。——《楚辞·离骚》

(2) 又如:考妣(父称考,母称妣,古为生前通称;今人则称死去的父母为考妣)

动词

(1) 假借为“攷”。敲,击

子有钟鼓,弗鼓弗考。——《诗·唐风·山有枢》

金石有声,不考不鸣。——《庄子·天地》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宋· 苏轼《石钟山记》

(2) 又如:考击(敲打);考考(敲鼓的声音)

(3) 假借为“拷”。拷打

幽囚考掠,五毒参至。——《后汉书·戴就传》

(4) 又如:考竟(鞭笞拷问;受拷问而死在监狱中);考死(拷问致死);考杀(拷问击杀)

(5) 查核,考试

略考其行事。——司马迁《报任安书》

(6) 又如:考较(查核;核实);考语(考核官吏政绩的评语)

(7) 审察,察考

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争略》序

(8) 又如:考据(根据);考正(根据文献资料核实证明);考慎(审慎考察);考寻(考察探求;研求);考道(研求应尊之道);考求(探索研求)

(9) 完成;建成

考仲子之宫。——《左传·隐公五年》

(10) 又如:考落(建成;落成);考成(落成;建成)

英文翻译

examine, test; investigate

方言集汇

◎ 粤语:haau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kau3 [陆丰腔] kau3 [台湾四县腔] kau3 ko3 [客英字典] kau3 [海陆丰腔] kau3 ko3 [梅县腔] kau3 [东莞腔] kau3 [宝安腔] kau3 [客语拼音字汇] kau3
◎ 潮州话:ka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二晧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苦浩上聲開口一等kʰɑukhaux/q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