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举

bù jǔ [bu ju]
繁体 不舉
注音 ㄅㄨˋ ㄐㄨˇ

词语释义

不举起。

指不升起。

不能举;举不起。

不祭祀。

古代逢大的天灾人事,皆除去盛馔,偃息声乐,称作“不举”。

不推荐。

不抚养。

不检举;不告发。

不举办;不进行。

没有攻下。

词语解释

  1. 不举起。

    《孟子·梁惠王上》:“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汉 王充 《论衡·效力》:“火之光也,不举不明。”

  2. 指不升起。

    汉 蔡邕 《黄钺铭》:“ 羌戎 受首于西彊, 百固 冰散于东邻, 鲜卑 收迹,烽燧不举。”

  3. 不能举;举不起。

    《韩非子·说林下》:“夫踶马也者,举后而任前,肿膝不可任也,故后不举。”《水浒传》第一一五回:“众人看 张横 时,四肢不举,两眼朦朧。”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堪舆》:“舁夫凡十易肩,困惫不举,相与委柩路侧。”

  4. 不举办;不进行。

    《韩非子·备内》:“是故明王不举不参之事,不食非常之食。”《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吏部·都给事升转》:“至於会议出,而年例遂因之不举矣,恐祖制终难高阁也。”

  5. 不检举;不告发。

    《史记·秦始皇本纪》:“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后汉书·和帝纪》:“吏民踰僭。厚死伤生……有司不举,怠放日甚。”

  6. 不推荐。

    《墨子·尚贤上》:“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 汉 荀悦 《汉纪·元帝纪上》:“富贵在身而列士不举,是有狐白之裘,而反衣之。”

  7. 不抚养。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 孝成赵皇后 ,本 长安 官人。初生时,父母不举,三日不死,乃收养之。”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六:“ 哀帝 建平 四年四月, 山阳 方与女子 田无嗇 生子,未生二月前,儿啼腹中,及生,不举,葬之陌上。” 唐 顾况 《补亡诗·囝》:“及其生汝,人劝不举,不从人言,果获其苦。”《金史·高彪传》:“ 彪 始生,其父用术者言,为其时日不利于己,欲不举,其母为营护。”

  8. 不祭祀。

    《诗·大雅·云汉》:“靡神不举,靡爱斯牲。” 郑玄 笺:“言王为旱之故,求于羣神,无不祭也。”

  9. 没有攻下。

    《韩非子·初见秦》:“ 赵 不举, 韩 不亡, 荆 、 魏 不臣, 齐 、 燕 不亲,霸王之名不成,四邻诸侯不朝,大王斩臣以徇国,以为王谋不忠也。”

  10. 10.古代逢大的天灾人事,皆除去盛馔,偃息声乐,称作“不举”。

    《左传·庄公二十年》:“大司寇行戮,君为之不举,而况敢乐祸乎!” 杜预 注:“去盛饌。” 孔颖达 疏:“不举者,贬膳食彻声乐也。”《周礼·天官·膳夫》:“大丧则不举,大荒则不举,大札则不举,天地有烖则不举,邦有大故则不举。”《后汉书·蔡邕传论》:“君子断刑,尚或为之不举,况国宪仓卒,虑不先图,矜情变容,而罚同邪党?”

引证解释

⒈ 不举起。

《孟子·梁惠王上》:“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汉王充《论衡·效力》:“火之光也,不举不明。”

⒉ 指不升起。

汉蔡邕《黄钺铭》:“羌戎受首于西彊, 百固冰散于东邻, 鲜卑收迹,烽燧不举。”

⒊ 不能举;举不起。

《韩非子·说林下》:“夫踶马也者,举后而任前,肿膝不可任也,故后不举。”
《水浒传》第一一五回:“众人看张横时,四肢不举,两眼朦朧。”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堪舆》:“舁夫凡十易肩,困惫不举,相与委柩路侧。”

⒋ 不举办;不进行。

《韩非子·备内》:“是故明王不举不参之事,不食非常之食。”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明沉德符《野获编·吏部·都给事升转》:“至於会议出,而年例遂因之不举矣,恐祖制终难高阁也。”

⒌ 不检举;不告发。

《史记·秦始皇本纪》:“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后汉书·和帝纪》:“吏民踰僭。厚死伤生……有司不举,怠放日甚。”

⒍ 不推荐。

《墨子·尚贤上》:“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
汉荀悦《汉纪·元帝纪上》:“富贵在身而列士不举,是有狐白之裘,而反衣之。”

⒎ 不抚养。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孝成赵皇后,本长安官人。初生时,父母不举,三日不死,乃收养之。”
晋干宝《搜神记》卷六:“哀帝建平四年四月, 山阳方与女子田无嗇生子,未生二月前,儿啼腹中,及生,不举,葬之陌上。”
唐顾况《补亡诗·囝》:“及其生汝,人劝不举,不从人言,果获其苦。”
《金史·高彪传》:“彪始生,其父用术者言,为其时日不利于己,欲不举,其母为营护。”

⒏ 不祭祀。

《诗·大雅·云汉》:“靡神不举,靡爱斯牲。”
郑玄笺:“言王为旱之故,求于羣神,无不祭也。”

⒐ 没有攻下。

《韩非子·初见秦》:“赵不举, 韩不亡, 荆、魏不臣, 齐、燕不亲,霸王之名不成,四邻诸侯不朝,大王斩臣以徇国,以为王谋不忠也。”

⒑ 古代逢大的天灾人事,皆除去盛馔,偃息声乐,称作“不举”。

《左传·庄公二十年》:“大司寇行戮,君为之不举,而况敢乐祸乎!”
杜预注:“去盛饌。”
孔颖达疏:“不举者,贬膳食彻声乐也。”
《周礼·天官·膳夫》:“大丧则不举,大荒则不举,大札则不举,天地有烖则不举,邦有大故则不举。”
《后汉书·蔡邕传论》:“君子断刑,尚或为之不举,况国宪仓卒,虑不先图,矜情变容,而罚同邪党?”

不举的国语词典

不举办、不兴办。

不举的网络释义

不举 (男子性功能障碍性疾病)

  • 不举又称“阳痿”,是指男性在性生活时,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或坚而不久,不能完成正常性生活,或阴茎根本无法插入阴道进行性交。是最常见的男子性功能障碍性疾病。偶尔1~2次性交失败,不能认为就是患了不举。目前针对不举一般使用伟哥(万艾可)。
  • 不举 (汉语词汇)

  • 不举,拼音bù jǔ,指不举办、不兴办,不升起。
  • 不举造句

    不举步,越不过栅栏;不迈腿,登不上高山。
    笔试不指定考试用书,不举办也不委托任何机构举办任何形式的培训班。
    何翩翩嘴角猛抽:“不用了吧七叔,这件事对你来说还不是轻而易举,何必”,莲岂下意识打断她:“我不举。”。总攻大人。
    有司欲荐状,以业未就,辞不举,服勤十年,尤通《左氏春秋》。
    人不分高低贵贱,纲不举不张,没规矩不成方圆!
    金刚不坏,无漏尽通,出现六候,毫光四射,外肾不举,阳关一闭生命长。
    就连实战性极强的体育系也不举行赛事,而是请国际级裁判梁健为校友们讲排球裁判规则,请教育专家阳维健点拨大学生成长创业思维。
    我们出现在敌人阵地前,有如从天而降,敌人吓得魂飞魄散,无不举手投降。
    你说我是同伙,我还说我是打入敌人内部的卧底,反正你也拿不出证据,我这个县丞也是朝廷委任的,没有真凭实据,你也奈何不得,充其量定我个知情不举。
    “感觉如何?”,“感觉?”,“嗯。”,她答:“你……不是不举?”。
    闻贤而不举,殆;闻善而不索,殆;见健而不使,殆。
    都快十二点半了你怎么还不举火?
    如今在鞑子朝廷的高压之下,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已经到了再不举事,就要自行灭亡的地步了。
    留情不举手,举手不留情。
    “南衙群臣,面折廷诤,陛下常不举首。
    此刻的程勃棋还不知道钟不举已经安排了一出好戏在等着他,也不知道自己的栽脏嫁祸已经付诸东流,死于娘胎。
    根据英国普通法,对于重罪或叛国罪知情不举是不作为的犯罪行为。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不举改革开放的大旗了,要举过去的那种“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这样的路,改回到原来的那个路子上,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改旗易帜。
    另一个较小的女孩子的性格是非常柔和的,非常温顺,但总被人欺负,较大的女孩子总是出面帮助她,‘消灭敌人’。她总是非常害羞的,在上课的时候,都不举手发言,但在另一个女孩的面前她是那么的开朗。
    指的是玉茎不举,导致房事无法正常进行,主要原因是纵欲过度、房事心态不佳造成的。

    汉字详情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ju]
    部首: 108
    笔画: 9
    五笔: IWF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FCQ
    四角: 90508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小篆字形,从手,舉( )声。本义:双手托物)

    (2) 同本义

    举,对举也。——《说文》

    举,擎也。——《广韵》

    其坚不能自举也。——《庄子·逍遥游》

    举所佩玉玦。——《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举桉(桉同“案”。借指夫妻相敬);举案(举起托盘以进奉食品)

    (4) 拿起;提起

    举全吴之地。——《资治通鉴》

    举以予人。——宋· 苏洵《六国论》

    (5) 又如:举白(举杯喝尽。干杯);举踵(举起脚跟。比喻切望);举纲持领(提起网的总绳,网眼就张开了;提起皮衣领子一抖,衣上的毛就都顺了。比喻办事要抓关键部分)

    (6) 飞,飞起;飘动

    九万里风鹏正举。——李清照《渔家傲》

    (7) 又如:举翮(展翅起飞);风举(随风飘动)

    (8) 升起;耸起

    叔籔,火烈具举。——《诗·郑风》

    中江举帆。——《资治通鉴》

    (9) 仰起;抬起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 李白《静夜思》

    (10) 又如:举眼无亲(人地生疏,孤单无依);举手加额(把手举上额头敬礼)

    (11) 发问;动问

    主人不问,客不先举。——《礼记》。孔颖达疏:“举亦问也。客从外来,宜问路中寒热无恙,若主人未问,则客不可先问也。”

    (12) 推荐;选用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左传·襄公三年》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孟子·告子下》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

    举孝廉不行。——《后汉书·张衡传》

    (13) 又如:举孝廉(荐举孝子和廉洁之士);举保(推荐,举荐);举主(古时推举贤者做官或参加考试,被荐者称荐者为举主)

    (14) 提出;列举

    举类迩而见义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举数人以训汝。——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15) 又如:举似(指点,告诉);举案(列出罪状并加以查证);举正(列举其罪而正之以法);举陈(列举陈述);举驳(提出理由,予以驳回);举类(举例)

    (16) 兴起;发动

    举事必循法。——《吕氏春秋·察今》

    举大计亦死。——《史记·陈涉世家》

    并举而争起。——《汉书·食货志》引汉· 贾谊《论积贮疏》

    (17) 又如:举大事(指发动夺取政权的武装起义);举大计(举大事)

    (18) 施行;办理

    举先王之政。——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19) 攻克;占领

    一战而举鄢郢。——《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西举巴蜀。—— 汉· 贾谊《过秦论》

    戊卒叫,函谷举。—— 唐· 杜牧《阿房宫赋》

    且秦举 咸阳而弃之,何但 越也。——《汉书》

    (20) 成就;成功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史记·陈涉世家》

    (21) 参加科举考试

    应举下第。——唐· 李朝威《柳毅传》

    岛初赴举。——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乙先得举。——清· 周容《芋老人传》

    举乡试。——《明史》

    (22) 又如:举进士;举首(科举考试的第一名)

    (23) 指摘;检举 。如:举罚(揭发并处罚);举劾(检举揭发)

    (24) 抚养;生育 。如:举子(生育小孩);举息(生育子女);举乳(哺乳)

    (25) 放;发 。如:举音(放音喧呼;为悼死者而放声哀哭);举迹(发迹);举阁(放置,存放)

    (26) 点燃 。如:举烛(点起烛火);举炊(生火做饭);举烽(燃点烽火);举燧(燃起火把;燃起告警烽烟)

    (27) 取;拾取

    财务之遗者,民莫之举。——《吕氏春秋》。高诱注:“举,取也。”

    (28) 借贷 。如:举债;举假(借贷);举贷(放债)

    (29) 攀援

    木熙者,举梧槚。——《淮南子》

    (30) 张开 。如:举口(开口,张口)

    (31) 带动;率领 。如:举众闹事;举众出迎

    (32) 耸立,突起

    河水翼岸夹山,巍峰峻举。——《水经注》

    (33) 成立,站得住脚

    要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晋· 陆机《文赋》

    (34) 记录;登记

    举口数,生者著,死民者削。——《商君书》

    (35) 谈论;称引

    不惟举之于其口,而又笔之于其书。——唐· 韩愈《原道》

    (36) 赞许;表彰 。如:举名(称扬其名);举显(表彰)

    (37) 复兴

    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礼记》

    (38) 祭祀

    靡神不举,靡爱斯牲。——《诗·大雅》

    山川神袛有不举者为不敬。——《礼记》

    (39) 没收

    凡货不出于关者,举其货,罚其人。——《周礼》

    (40) 吃丰盛的饮食

    王日一举,鼎十有二,物皆有俎。——《周礼》

    (41) 轻手诊脉

    举,轻手诊脉之法。——《中国医学大辞典》

    (42) 总括 。如:举凡(凡是;所有);举籍(统计人口、田亩等以登记成册)

    名词

    (1) 言行;举动 。如:举止失措(举动失常);举指(犹举止,行动);举趾(指举动);举休(举止;举动);举以丧名(有所举动而丧失名誉)

    (2) 科举考试 。如:举监(明清时以举人资格入国子监读书的人);举场(科举考场);举选(指科举)

    (3) 举人的简称 。如:中了举了

    (4) 榉柳

    (5) 肺脊;骨体正脊

    佐食受牢举如傧。——《仪礼》

    (6) 古代词性术语之一,相当于现在的名词

    (7) 姓

    量词

    古代重量单位,一举重三两

    形容词

    (1) 全

    举家锦衣玉食。——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举门(满门,全家);举时(举世);举族(全族)

    副词

    皆,都

    举疾首蹙頞。——《孟子·梁惠王下》

    举欣欣然有喜色。——《孟子·梁惠王下》

    杀人如不能举。——《史记·项羽本纪》

    英文翻译

    raise, lift up; recommend

    方言集汇

    ◎ 粤语:geoi2

    宋本广韵

    不举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