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说来

yī bān shuō lái [yi ban shuo lai]

词语释义

大部分都是这样的意思。

近义词

一般说来造句

除非客人要求,一般说来,我们总是先做结过账的房间。
读书能用耳朵来代替眼睛吗?一般说来,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在特殊的情况下,这不只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需的。
一般说来,中国的大学所录取的只能是高中生以及同等学历中的佼佼者。
一般说来,历代对本朝服饰限制很严,对“胜朝”亦即已灭亡的前面的朝代服饰的使用则要宽松些。
一般说来,房价成本主要包括这么四项:地价成本、建筑安装成本、各项配套成本和企业运营成本。
但一般说来,谬论不会自行消亡。这几乎就像是存在着一个谬论守恒定律,即谬论不能被消灭,它只会改变形式。阿西莫夫。
一般说来,以上所给出的建议,如果你照样做了,可以让你有更多的时间,为结婚做好更充分的准备,而且也能帮你确定自己是否遇到了命中注定的爱人。
我们不得不适应这一现实:历史乃是万神殿的反映,它的活动既非道德又非不道德。它既不惩恶又不报善。因为它不是根据正义而是根据力量。它总是把胜利分配给有权势者,任其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一般说来,在世俗事务上它总是替为非作歹者撑腰。
一般说来,剪切键承载能力主要受预埋件控制,但在制定现行规范时对多排多列角钢预埋件的试验研究较少。
一般说来,否定句是表达否定意义的。
一般说来,陶瓷产品可分为两种:实用性和艺术性。
一般说来,如男方矮小,女方高大,只要双方性功能正常,其性生活多不会发生难以克服的困难,通常采用传统的男上女下平卧位就很理想。
背理的论证一般说来是一种谬误的推理,细究起来,其错误在于将两个前提中同一的名词加以不同的意义的应用。
一般说来,买方负责订船只舱位。
一般说来,在注册会计师未掌握报告公司弄虚作假的真凭实据情况下,不太可能出具与外勤审计结果不一致的审计报告,因为公司管理层会通过与注册会计师的交流来避免这一现象发现。
而且一般说来,“民告官”本来就是危险的。
一般说来,大红袍手工茶制作需要采摘、开筛、晾青、做青、揉茶、拣茶、焙茶等多道工序。
一般说来,维吾尔族在包括喀什、和田、克孜勒苏和阿克苏的西部地区和东部的吐鲁番地区占大多数。
蟾蜍比青蛙脚短,一般说来没有青蛙灵活。
“一般说来,这就是出岔子,”齐儿德斯先生回答说。

汉字详情

[yi]
部首: 105
笔画: 1
五笔: GGLL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
四角: 10000

详细解释

数词

(1)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2) 同本义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淮南子·诠言》

抱一而天下试。——《老子》

故一人有事于四方。——《书·君奭》。传:“天子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汉·贾谊《过秦论》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乱,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攻入邺都(现河南省安阳市)。邢州(现河北省邢台市)、沧州驻军相继作乱。)——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一境(一个地方);一丝(一根蚕丝);一碗水往平处端(办事公正不偏袒);一拳正打在心窝(一下说到要害处);一人做一人当(敢做就敢于承认,绝不连累别人);一客不烦二主(托一人能办的事,就不再打扰第二个人);一动不如一静(动不如静好);一言抄百语(总而言之);一缘一会(天缘凑合);一路功名(仕途顺利,官运亨通);一盘一盒(礼物);一清如水(静悄悄地没有人影);一毫不爽(一点不差);一息恹恹(疾病缠身,气息微弱)

(4) 序数的第一位

一战而举鄢、郢。(第一仗就攻下了楚国的重要城市鄢、郢。一战,第一战。指楚顷襄王二十年即公元前279年,秦将白起攻下楚国的鄢、郢二都的战争。举,攻下。鄢,地名,在今湖北省宜城县境。郢,地名,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境。)——《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5) 又如:一紧二慢三罢休(指先紧后慢、最后不了了之的官场办事作风);一来二去(经过一段时间的周折);一品锅(一种里面杂放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的“砂锅”);一甲(科举殿试第一至第三名,赐进士及第);一更;一品(犹言一等;第一等);一等一(第一等中的第一名)

(6) 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

(7) 又如:一脚(动物身体的四分之一,一条腿的部分);丈一、丈二;百一;一份(整体分为若干份的一部分);一杆子(方言。犹言一部分);一得(得到一件或一个);一端(指物件的一头)

(8) 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

一至楚。——《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初一交战。——《资治通鉴》

抚尺一下。——《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9) 又如:一拿一个着(一下子就拿住);一气一个死(气得要命);一忽觉转(一觉醒来);一时半霎(指时间极短);一个眼闪(一会儿工夫);一之为甚(一次已经过分了。用来劝人不要重犯错误)

(10) 某一个 。如:忽见一个从前方来;一天;一次;一夜(指某夜);一能(某一项专长或技能)

(11) 每;各 。如:一桌十人;一日三餐

(12) 另;又 。如:蝉一名知了

形容词

(1) 全;满

一肌一容(一:全部。指宫女的整个肌肤容貌)。——唐·杜牧《阿房宫赋》

传一乡。——宋·王安石《伤仲永》

洞庭一湖。——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长烟一空。

欢动一城。——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通订一舟。——明·魏学《核舟记》

(2) 又如:一罟(全部;一点不留);一是(全赁);一凭(任凭;完全凭仗);一抹(全部);一听(听任);一划(一派);一床(全部);一力(竭力);一创(整个);一到处(到处;四处);一条提(全部;统统);一抹光(一律免除或不予追究);一到处(遍地里);一肩儿(所承担的全部责任)

(3) 相同;一样 。如:一个稿子(一模一样);一便价(一式的;一律的);一似(好像;似同);一同(相同;一样);一理(同一准则)

(4) 齐一;联合 。如:一缴过儿(一起);一搭儿(一答里。一起;一块儿);一合儿(一同;一起);一就(一并;一起);一心(同心;齐心);一堆(一起;一块);一淘(一道;一路);一派(一齐);一体(一起;一块)

(5) 统一

以一中外之心,以色觊觎之望。——《子谦全传》

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

(6) 又如:一正(统一法度政令);一匡(使得到匡正);一法(统一的法令);一是(犹言统一的标准);一量(统一度量);一统天下(统一全国)

(7) 专一

用心一世。——《荀子·劝学》

(8) 又如:一德无暇(一心一意,没有一点虚情假意);一心一计(一心一意)

(9) 纯一不杂 。如:一青(犹纯青);一抹黑(形容一团漆黑);一纯(心地纯一)

(10) 独 。如:一目(独眼);一取(独取);一眼(一只眼睛。特指独存一眼);一尊(独尊)

副词

(1) 都,一概

一匡天下。——《史记·货殖列传》

(2) 又如:一划(一律);一回(一概);一弄(一切;全体);一抹光(全都包括在内);一往(一概;一律);一括(犹言总括);一是(一概)

(3) 很;甚 。如:一无性天(非常虚伪);一力价(极力地);一撮儿(极其;百般)

(4) 始终 。如:一象(一像。一向;从来);一起(一向;向来);一行(一向;一直);一了(一直;从来);一往(犹一向)

(5) 一经

诚一开口。——《史记·魏公子列传》

俗之一改。——《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黄鹤一去不复返,——唐·崔颢《黄鹤楼》

禄山一出。——宋·苏轼《教战守》

一出门。——《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一膺新命(一旦接受朝廷的任命);一觉(一旦);一头(一旦);一投(方言。一等到;一旦)

(7) 犹一一 。如:一略数(谓一一略举);一听(一一倾听)

名词

初次,第一次;开始 。如:一箭上垛(比喻旗开得胜,首次就达到目的);一生人(初次卖做奴婢的女子);一头里(原来;起先);一成(初次制成的);一回生(初见陌生);一见如旧(一见如故。初次相见意气相投,有如故交);一初(开始;起初);一征(初次征战);一听(初听)

英文翻译

one; a, an; alone

方言集汇

◎ 粤语:jat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it7 [客语拼音字汇] yid5 [海陆丰腔] rit7 [宝安腔] jit7 [客英字典] jit7 [台湾四县腔] jit7 [梅县腔] jit7 [东莞腔] jit7 [陆丰腔] jit7
◎ 潮州话:zêg8(chêk) ig4(ik)【揭阳】êg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於悉質A入聲開口三等眞Aqjit/itʔĭĕt
bān [ban]
部首: 622
笔画: 10
五笔: TEMC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HYHNE
四角: 27447

详细解释

量词

(1) 种,类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唐· 韩愈《晚春》

(2) 又如:这般东西;百般劝解;般般(种种;样样;件件)

动词

(1) 通“搬”。搬运

般,运也。——《玉篇》

自行般运出卖以办岁计。——《资治通鉴》

(2) 又如:般运(搬担。搬运);般剥(搬运,驳运)

(3) 通“班”。布,颁布

灵之来,神哉沛,先以雨,般裔裔。——《汉书·礼乐志》

(4) 用同“搬” 。如:般弄(搬弄。捉弄;摆布);般演(搬演。用戏剧或其他文艺形式表现某件事实或故事)

形容词

(1) 通“斑”。斑纹

马黑脊而般臂蝼。——《周礼·内饔》

般般之兽。——《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般般,文采之貌也。”

英文翻译

sort, manner, kind, category

方言集汇

◎ 粤语:bo1 bun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an1 [陆丰腔] ban1 [沙头角腔] ban1 [宝安腔] ban1 [台湾四县腔] ban1 [梅县腔] ban1 [客英字典] ban1 [东莞腔] ban1 [客语拼音字汇] ba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六桓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薄官平聲合口一等buanbʰuɑn
shuō,shuì,yuè [shuo,shui,yue]
部首: 226
笔画: 9
五笔: YUKQ
姓名学:
仓颉: IVCRU
四角: 38712

详细解释

shuì

动词

(1) 说服;劝说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 处尤剧。或说 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世说新语·自新》

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史记·项羽本纪》

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史记·魏公子列传》

(2) 又如:游说;说士(游说的人);说客(游说之士);说项(本意为称道人善,后引申凡替人游说,阐说人情都可称“说项”);说难(指用言语说服他人并不容易);说城(劝说举城投降);说导(劝说开导);说辞(游说的话);说谏(劝说进谏);说调(怂恿,撺掇)

(3) 休憩;止息。通“税” 。如:说卫(军队扎营休息时担任警卫)

(4) 另见 shuō;yuè

shuō

动词

(1) (形声。从言,兑( duì)声。本义:用言语解说,开导,说明)

(2) 同本义

说,释也,一曰谈说也。——《说文》

说所以明也。——《墨子·经上》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在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勾践说于国人。——《国语·越语》。注:“解也。”

佐下军以说焉。——《左传·昭公九年》。注:“自解说。”

是欲以我为说于匈奴也。——《汉书·王莽传》

(3) 又如:说卦(“易传”篇名。解说八卦性质、变化和象征);说经(讲说经书或演述佛经故事);说事(说明事件,事实);说梦(说明梦中所见之事);说戒(佛教在每月月半、月底说解戒律);说委(说明原委);说到家(解释得清清楚楚);说义(解说义理);说解(说明解释);说家(注家或评论家);说法台(佛教讲道的高台)

(4) 谈说,讲说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

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清· 袁枚《祭妹文》

(5) 又如:说不了(话未说完);说不的(说不得;说不定,无法肯定);说兵机(空谈;夸口);说古(吹嘘;吹牛);说发(说动);说杀(说绝了;没有挽回余地);说述(叙述;诉说);说大口(说大话);说方便(说好话);说分上(讲人情);说平话(说评书);说舌头(说长道短;搬弄是非);说风情(讲男女相爱弄情的话)

(6) 告知;告诉

夫差将死,使人说于 子胥。——《国语·吴语》

(7) 评议;谈论

说,论也。——《广雅·释诂二》

游于说。——《礼记·少仪》。疏:“谓论说。”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8) 又如:说是非(评说事理的是非);说谈(谈论);说议(议论);说结(商量妥当);说票(绑匪向事主谈判赎票事项)

(9) 劝告;责备

六曰说。——《周礼·太祝》。注:“以辞责之。”

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史记·货殖列传序》

(10) 又如:说发(说动);说和(劝说使和解);说泛(说动);说化(劝说使感化);说不上去(不听劝告);他父亲说了他一顿

(11) 介绍,旧时指说合 。如:说媳妇儿(说亲);说媒红(给媒人的彩礼)

(12) 以为 。如:当初只说要选个美人,谁想娶了这丑八怪

名词

(1) 学说;观点;言论

然是说,余尤疑之。——宋· 苏轼《石钟山记》

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战国策·秦策一》

(2) 又如:又一说;著书立说;异说;邪说

(3) 古代墨家逻辑的名词,指推理

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墨子·小取》

(4) 指说书

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5) 一种文体,通过发表议论或记述事物来说明某个道理。如《爱莲说》、《捕蛇者说》

(6) 另见 shuì;yuè

yuè

乃徐有说。——《易·困》。虞注:“兑为说。”

我心则说。——《诗·召南·草虫》

说怿女美。——《诗·北风·静女》

宣王说之。——《韩非子·内诸说上》

公输盘不说。——《墨子·公输》

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韩非子·五蠹》

秦王不说。——《战国策·魏策》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2) 另见 shuì;shuō

英文翻译

speak, say, talk; scold, upbraid

方言集汇

◎ 粤语:syut3

宋本广韵

lái [lai]
部首: 420
笔画: 7
五笔: GOI
五行:
仓颉: DT
四角: 509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麦子形。本义:麦。小麦叫“麦”,大麦叫“麰”(或写作“牟”))

(2) 同本义

來,周所受瑞麥來麰也。——《说文》

贻我来牟。——《诗·周颂·思文》。段注:“ 武王渡 孟津,白鱼跃入王舟。出涘以燎。后五日。火流为乌,五至,以殻俱来,此谓遗我来牟。”

于皇来牟。——《诗·周颂·臣工》。疏:“叹其受麦瑞而得丰年也。”

(3) 又如:来牟(古时大小麦的统称)

(4) 未来,将来

来日方长。——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知来者之可追。——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 又如:来代(后代;后世);来辰(来早。明天早晨);来兹(来年;将来);来哲(后世贤智之人);来轸(后来的车,比喻后来的人或物)

(6) 姓

动词

(1) 由彼至此;由远到近。与“去”、“往”相对

来,至也。——《尔雅》。朱骏声曰:“往來之來正字是麥,菽麥之麥,正字是來。三代以还,承用互易,如苑宛、童僮、酢醋、穜種之比。 许君未经订正,故沿伪至今。”

憧憧往来。——《易·咸》

我行不来。——《诗·小雅·采薇》

笑问客从何处来。——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翩翩两骑来是谁。——唐· 白居易《卖炭翁》

然往来视之。——唐· 柳宗元《三戒》

有朋自远方来。——《论语》

往昔初阳时,谢家来贵门。——《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来寇(敌人来犯);来至(来到);来突(突然而来)

(3) 归,回来,返回

萃聚而升不来也。——《易·杂卦》。注:“还也。”

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左传·庄公二十七年》

若吾子之德莫可歌也,其谁来之?——《左传·文公七年》

(4) 又如:来家(回到家里来);来三去四(来来去去);来还(归来,回来);来宁(归宁。女子回娘家省亲);来归(回来;归来);来舍(回归而有所定止)

(5) 归服;归顺

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

(6) 又如:来服(前来顺服)

(7) 招来;招致。后多作“徕”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

(8) 又如:来致(招致,招来)

(9) 加入 中 。如:你来不来?

(10) 让不受约束、干扰地满足 。如:来五斤;来两盘

(11) 意想不到地或突然地发生、出现 。如:问题一来就马上解决

(12) 产生;开始;发生 。如:来路(来历;来源);来历(来由;原委);来情(情由);来情去意(来去的情由与意向);来方(来源);来龙(风水先生称主山为来龙。即龙脉的来源)

(13) 追溯来源、血统或起源 。如:来方(来源,进项);来煞(来劲;出息)

(14) 相当于做 。如:来不得

(15) 用在动词结构(或介词结构)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间表示前者是方法、方向或态度,是目的。如:你能用什么办法来帮助他呀?

(16) 用在动词后,表示估计或着眼于某一方面。如:看来容易;说来话长

(17) 用在另一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件事。如:我来画;大家都来唱歌

(18) 〈方〉∶在 。如:来里(在这里或在那里);来哚(在);来浪(在那里)

(19) 表示动作的趋向

将子头与剑来。——晋· 干宝《搜神记》

闻来垂钓碧溪上。——唐· 李白《行路难》

长铗归来乎。——《战国策·齐策四》

归来倚杖自叹息。——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长铗归来者。——《战国策·齐策四》

(20) 假借为“釐”( )。赐予

来女孝孙。——《仪礼·少牢馈食礼》。郑玄注:“来,读曰釐;赐也”

(21) 假借为“赉”。赐予

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诗·小雅·大东》。高亨注:“来,借为赉。”

代词

(1) 你的;你们的 。用于通信的回复中。如:来信收到;来电收到

(2) 这

俺哥哥传将令三四番,可怎生无一个承头的?来一个燕青将面劈,那一个 杨志头低。—— 元·佚名《黄花峪 》

助词

(1) 无义,译作“了”,“吧”,或不译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 在数量上接近精确 。如:两米来高

(3) 用在数量或数量词后面,表示概数;大约 。如:二十来个

(4) 从头到尾过去地 。如:两千年来;来日(往日;过去的日子);来日大难(本指往日艰难。后亦用以指前途困难重重)

(5) 以来,表示时间从过去某时持续到现在

吾数年来欲买舟。——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数百年来。——唐《柳河东集》

去来江口守空船。——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夜来城外一尺雪。——唐· 白居易《卖炭翁》

(6) 又如:来古(自古以来);来来(以来);来缘(指来生的因缘);别来无恙乎?

(7) 用在数词后,表示列举的原因或理由。如:这些天没去看她,一来路太远;二来没功夫

(1) 用于句尾,相当于“咧”

刚才奶奶和袭人姐姐怎么嘱咐来!——《红楼梦》

英文翻译

come, coming; return, returning

方言集汇

◎ 粤语:loi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loi2
◎ 潮州话:lai5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