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词汇

yī bān cí huì [yi ban ci hui]

词语释义

一般词汇是相对于基本词汇而言,在一种语言词汇系统中,除去基本词汇以外的一般词汇,包括固定词组。一般词汇是一般词的总和,具有变化迅速,缺少历史稳固性的基本特点。在语言的不断发展变化中,有些一般词逐渐被弃之不用,蜕变为历史词语;有些一般词则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刚刚诞生的。一般词的使用频率和再生能力都不如基本词。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界限是不断变化的,有时是很难确定的,有些基本词可能变成一般词,如封建社会的基本词"皇帝"、"君主"、"太子"等,现在都已变成一般词了;有些一般词,如"党"、"民主"、"电视"、"音响",则逐渐上升为基本词。同时,基本词和一般词又是紧密相联的,一般词汇中有很多词是新造词,这些新造词都是以基本词汇中的根词为基础创造出来的。一般词汇和基本词汇都是解释活动中常用的词汇。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基本词汇以外的语言词汇。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人们一般把词汇和语法看作是外语教学中两个不同的领域。
2、在一项与这次不相关的研究中,Google发现在线研究到预订的周期平均可以长达18.1个星期,正是在此期间,人们搜索更多的一般性词汇。
3、但是由于成语在结构形式、语义特点等方面有着不同于一般词汇的独特性,使得留学生在学习成语时往往困难重重。
4、但是,在一般多词汇的辨识里,单纯使用嘴形影像特徵,并无法达到应用上可以接受的效能。
5、文本中涉及到情感分类的对象一般有词汇、句子、段落以及篇章。
6、这些诗一般的词汇配上优美的书法不仅仅是装饰品,他们本身就是一道迷人风景。
7、我一般扩大词汇量的方法是:在一个已知词的基础上,找出跟该词意思相近的生词,就是近义词。
8、语义学一般分为词汇语义学和句子语义学。
9、这是说,基础的汉语词汇一般为单音节词,由一个声母与一个韵母结合发声。一共有差不多402个这样的音节组合。
10、这些词汇可以称之为‘一般常用词汇‘,因为这些词汇是属于一般人民的,而不是只属于有限的某一阶层的人的。
11、外来词进入汉语词汇一般有一个本土化过程。
12、一般性的词汇在科技英语中有时有特定的含义。
13、人们每天使用的、在各种写作中出现的词汇是一般用语。
14、一个组的训练任务涉及工作记忆,而另一个组练习一般知识和词汇。
15、美国的农民一般掌握的词汇不超2000个。
16、由于聋人训练所需词汇量一般不大,而且大多数是孤立的字、词,因此本课题采用动态时间归正技术实现语音识别。
17、预设一般与特定词汇或语法表达方式有关。
18、按照这两个标准,中国英语一般只存在于词汇层面,在句法层面和篇章层面几乎不存在。
19、同时命名博弈还能还原语言演化中的真实过程,包括解释为何命名某物体的词汇数量一般呈现出S型变化。
20、由两岸专家共同合作,将两岸一般用语及学术词汇进行翻译解释和差异汇整。
21、而词汇掌握情况一般的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情况与掌握较好的学生基本一致。
22、不要被数据类型化先入为主,以致于忘记考虑如何澄清与XML词汇表有关的更一般的语义。
23、我也有同感,她简直如天使一般,我已经找不到词汇来形容她了。
24、本研究揭示了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词汇习得及运用的一般发展特点。
25、规范委婉语一般是由运用语音、词汇、语法等规范语言手段构成的,在言语表达中代替直接语实现其特定的交际功能。
26、进行词汇测试是因为通常人们认为,在一般的智力中,语言能力和数学能力相互关联。
27、在现代汉语词汇发展的过程中,一般是以词根复合构词为主要手段。
28、最新的进展包括控制词汇的数据库结构的一般实现及一个表型分类系统的整合。
29、学习英语词汇除了从词汇的语音、拼写和一般定义入手外,还应特别注意词汇的语义。
30、由于小说本身不具有明显政治性且其本性倾向于五三五之类的词语表述,我在《十个词汇里的中国》所做的,是偏离我一般风格的不着四六模式。

一般词汇造句

人们一般把词汇和语法看作是外语教学中两个不同的领域。
但是由于成语在结构形式、语义特点等方面有着不同于一般词汇的独特性,使得留学生在学习成语时往往困难重重。
但是,在一般多词汇的辨识里,单纯使用嘴形影像特徵,并无法达到应用上可以接受的效能。
文本中涉及到情感分类的对象一般有词汇、句子、段落以及篇章。
这些诗一般的词汇配上优美的书法不仅仅是装饰品,他们本身就是一道迷人风景。
我一般扩大词汇量的方法是:在一个已知词的基础上,找出跟该词意思相近的生词,就是近义词。
语义学一般分为词汇语义学和句子语义学。
这些词汇可以称之为‘一般常用词汇‘,因为这些词汇是属于一般人民的,而不是只属于有限的某一阶层的人的。
外来词进入汉语词汇一般有一个本土化过程。
一般性的词汇在科技英语中有时有特定的含义。
人们每天使用的、在各种写作中出现的词汇是一般用语。
一个组的训练任务涉及工作记忆,而另一个组练习一般知识和词汇。
由于聋人训练所需词汇量一般不大,而且大多数是孤立的字、词,因此本课题采用动态时间归正技术实现语音识别。
预设一般与特定词汇或语法表达方式有关。
按照这两个标准,中国英语一般只存在于词汇层面,在句法层面和篇章层面几乎不存在。
由两岸专家共同合作,将两岸一般用语及学术词汇进行翻译解释和差异汇整。
而词汇掌握情况一般的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情况与掌握较好的学生基本一致。
我也有同感,她简直如天使一般,我已经找不到词汇来形容她了。
本研究揭示了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词汇习得及运用的一般发展特点。
规范委婉语一般是由运用语音、词汇、语法等规范语言手段构成的,在言语表达中代替直接语实现其特定的交际功能。

汉字详情

[yi]
部首: 105
笔画: 1
五笔: GGLL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
四角: 10000

详细解释

数词

(1)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2) 同本义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淮南子·诠言》

抱一而天下试。——《老子》

故一人有事于四方。——《书·君奭》。传:“天子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汉·贾谊《过秦论》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乱,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攻入邺都(现河南省安阳市)。邢州(现河北省邢台市)、沧州驻军相继作乱。)——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一境(一个地方);一丝(一根蚕丝);一碗水往平处端(办事公正不偏袒);一拳正打在心窝(一下说到要害处);一人做一人当(敢做就敢于承认,绝不连累别人);一客不烦二主(托一人能办的事,就不再打扰第二个人);一动不如一静(动不如静好);一言抄百语(总而言之);一缘一会(天缘凑合);一路功名(仕途顺利,官运亨通);一盘一盒(礼物);一清如水(静悄悄地没有人影);一毫不爽(一点不差);一息恹恹(疾病缠身,气息微弱)

(4) 序数的第一位

一战而举鄢、郢。(第一仗就攻下了楚国的重要城市鄢、郢。一战,第一战。指楚顷襄王二十年即公元前279年,秦将白起攻下楚国的鄢、郢二都的战争。举,攻下。鄢,地名,在今湖北省宜城县境。郢,地名,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境。)——《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5) 又如:一紧二慢三罢休(指先紧后慢、最后不了了之的官场办事作风);一来二去(经过一段时间的周折);一品锅(一种里面杂放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的“砂锅”);一甲(科举殿试第一至第三名,赐进士及第);一更;一品(犹言一等;第一等);一等一(第一等中的第一名)

(6) 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

(7) 又如:一脚(动物身体的四分之一,一条腿的部分);丈一、丈二;百一;一份(整体分为若干份的一部分);一杆子(方言。犹言一部分);一得(得到一件或一个);一端(指物件的一头)

(8) 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

一至楚。——《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初一交战。——《资治通鉴》

抚尺一下。——《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9) 又如:一拿一个着(一下子就拿住);一气一个死(气得要命);一忽觉转(一觉醒来);一时半霎(指时间极短);一个眼闪(一会儿工夫);一之为甚(一次已经过分了。用来劝人不要重犯错误)

(10) 某一个 。如:忽见一个从前方来;一天;一次;一夜(指某夜);一能(某一项专长或技能)

(11) 每;各 。如:一桌十人;一日三餐

(12) 另;又 。如:蝉一名知了

形容词

(1) 全;满

一肌一容(一:全部。指宫女的整个肌肤容貌)。——唐·杜牧《阿房宫赋》

传一乡。——宋·王安石《伤仲永》

洞庭一湖。——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长烟一空。

欢动一城。——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通订一舟。——明·魏学《核舟记》

(2) 又如:一罟(全部;一点不留);一是(全赁);一凭(任凭;完全凭仗);一抹(全部);一听(听任);一划(一派);一床(全部);一力(竭力);一创(整个);一到处(到处;四处);一条提(全部;统统);一抹光(一律免除或不予追究);一到处(遍地里);一肩儿(所承担的全部责任)

(3) 相同;一样 。如:一个稿子(一模一样);一便价(一式的;一律的);一似(好像;似同);一同(相同;一样);一理(同一准则)

(4) 齐一;联合 。如:一缴过儿(一起);一搭儿(一答里。一起;一块儿);一合儿(一同;一起);一就(一并;一起);一心(同心;齐心);一堆(一起;一块);一淘(一道;一路);一派(一齐);一体(一起;一块)

(5) 统一

以一中外之心,以色觊觎之望。——《子谦全传》

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

(6) 又如:一正(统一法度政令);一匡(使得到匡正);一法(统一的法令);一是(犹言统一的标准);一量(统一度量);一统天下(统一全国)

(7) 专一

用心一世。——《荀子·劝学》

(8) 又如:一德无暇(一心一意,没有一点虚情假意);一心一计(一心一意)

(9) 纯一不杂 。如:一青(犹纯青);一抹黑(形容一团漆黑);一纯(心地纯一)

(10) 独 。如:一目(独眼);一取(独取);一眼(一只眼睛。特指独存一眼);一尊(独尊)

副词

(1) 都,一概

一匡天下。——《史记·货殖列传》

(2) 又如:一划(一律);一回(一概);一弄(一切;全体);一抹光(全都包括在内);一往(一概;一律);一括(犹言总括);一是(一概)

(3) 很;甚 。如:一无性天(非常虚伪);一力价(极力地);一撮儿(极其;百般)

(4) 始终 。如:一象(一像。一向;从来);一起(一向;向来);一行(一向;一直);一了(一直;从来);一往(犹一向)

(5) 一经

诚一开口。——《史记·魏公子列传》

俗之一改。——《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黄鹤一去不复返,——唐·崔颢《黄鹤楼》

禄山一出。——宋·苏轼《教战守》

一出门。——《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一膺新命(一旦接受朝廷的任命);一觉(一旦);一头(一旦);一投(方言。一等到;一旦)

(7) 犹一一 。如:一略数(谓一一略举);一听(一一倾听)

名词

初次,第一次;开始 。如:一箭上垛(比喻旗开得胜,首次就达到目的);一生人(初次卖做奴婢的女子);一头里(原来;起先);一成(初次制成的);一回生(初见陌生);一见如旧(一见如故。初次相见意气相投,有如故交);一初(开始;起初);一征(初次征战);一听(初听)

英文翻译

one; a, an; alone

方言集汇

◎ 粤语:jat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it7 [客语拼音字汇] yid5 [海陆丰腔] rit7 [宝安腔] jit7 [客英字典] jit7 [台湾四县腔] jit7 [梅县腔] jit7 [东莞腔] jit7 [陆丰腔] jit7
◎ 潮州话:zêg8(chêk) ig4(ik)【揭阳】êg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於悉質A入聲開口三等眞Aqjit/itʔĭĕt
bān [ban]
部首: 622
笔画: 10
五笔: TEMC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HYHNE
四角: 27447

详细解释

量词

(1) 种,类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唐· 韩愈《晚春》

(2) 又如:这般东西;百般劝解;般般(种种;样样;件件)

动词

(1) 通“搬”。搬运

般,运也。——《玉篇》

自行般运出卖以办岁计。——《资治通鉴》

(2) 又如:般运(搬担。搬运);般剥(搬运,驳运)

(3) 通“班”。布,颁布

灵之来,神哉沛,先以雨,般裔裔。——《汉书·礼乐志》

(4) 用同“搬” 。如:般弄(搬弄。捉弄;摆布);般演(搬演。用戏剧或其他文艺形式表现某件事实或故事)

形容词

(1) 通“斑”。斑纹

马黑脊而般臂蝼。——《周礼·内饔》

般般之兽。——《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般般,文采之貌也。”

英文翻译

sort, manner, kind, category

方言集汇

◎ 粤语:bo1 bun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an1 [陆丰腔] ban1 [沙头角腔] ban1 [宝安腔] ban1 [台湾四县腔] ban1 [梅县腔] ban1 [客英字典] ban1 [东莞腔] ban1 [客语拼音字汇] ba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六桓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薄官平聲合口一等buanbʰuɑn
[ci]
部首: 226
笔画: 7
五笔: YNGK
五行:
吉凶:
仓颉: IVSMR
四角: 377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2) 同本义

词,意内而言外也。——《说文》

词色甚强。——《世说新语·轻诋》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杜甫《石壕吏》

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宗臣《报刘一丈书》

(3) 又如:名词;动词;形容词;词色(声色);词锋(犀利的文笔,好像刀剑的锋芒);词不达意

(4) 诗文中的词语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5) 又如:词科(文词科场;科举考场);词场(文坛、文苑、文辞荟萃的地方;文词科试的场所);词翰(词章);词章(文辞的通称。后用以专称诗赋文章而言)

(6) 状纸;诉讼

次日,一乘轿子抬到县门口,正值知县坐早堂,就喊了冤,知县叫补进词来。——《儒林外史》

(7) 又如:词状(状词;诉状);词因(原因,情由。多指供词,讼状所陈述的内容);词讼(同辞讼。诉讼)

(8)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 。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动词

说,告诉

其词于宾曰。——《礼记·曾子问》

英文翻译

words; phrase, expression

方言集汇

◎ 粤语:ci4

宋本广韵

huì [hui]
部首: 331
笔画: 5
五笔: IA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ES
四角: 311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匚( fāng),筐子,淮声。本义:盛器)

(2) 同本义

汇,器也。——《说文》。段玉裁注:“谓有器名汇也。”

(3) 用外币或本国货币兑换的票据 。如:外汇;内汇

(4) 收集、分类和分送各种信息或其它需要广泛分送的情况或项目 。如:总汇

(5) ∶大量吸收某种物质的器件或系统

能汇

中子汇

动词

(1) 河流会合 。如:汇涌(汇集涌流);汇粹(荟萃。会集,聚集);汇濊(水流深广的样子)

(2) 迂回,围绕

东汇泽为彭蠡。——《书·禹贡》。传:“回也。”

(3) 又如:汇行(绕道行走)

(4) 以即期汇票、付账等付款形式送或寄 给某人或某处 。如:给家里汇钱;汇款;汇票庄(即票号。私人经营的金融流通机构,略同于今日的私营银行);汇信(由银行汇款所附的信件)

名词

(1) (形声。从韋( ),长毛兽,胃省声。本义:刺猬)

(2) 同本义

彙,彙虫也。似豪猪而小。——《说文》

彙,毛刺。——《尔雅》。注:“今彙,状似鼠。”

(3) 类;族类 。如:汇征(以类相从而行);汇类(分类再聚集);汇纂(类集编纂);汇进(连类同进)

动词

汇聚;聚集 。如:汇奏(汇集);汇出(集中涌现);汇刻(汇集刊行);汇萃(汇集;会聚)

英文翻译

concourse; flow together, gather

方言集汇

◎ 粤语:wui6
◎ 潮州话:匯huê6 (hũe) 彙lui2 (lúi)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