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幽香

yi lǚ yōu xiāng [yi lü you xiang]

词语释义

幽香 yōuxiāng 淡雅的香味野芳发而幽香。——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汉字详情

[yi]
部首: 105
笔画: 1
五笔: GGLL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
四角: 10000

详细解释

数词

(1)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2) 同本义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淮南子·诠言》

抱一而天下试。——《老子》

故一人有事于四方。——《书·君奭》。传:“天子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汉·贾谊《过秦论》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乱,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攻入邺都(现河南省安阳市)。邢州(现河北省邢台市)、沧州驻军相继作乱。)——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一境(一个地方);一丝(一根蚕丝);一碗水往平处端(办事公正不偏袒);一拳正打在心窝(一下说到要害处);一人做一人当(敢做就敢于承认,绝不连累别人);一客不烦二主(托一人能办的事,就不再打扰第二个人);一动不如一静(动不如静好);一言抄百语(总而言之);一缘一会(天缘凑合);一路功名(仕途顺利,官运亨通);一盘一盒(礼物);一清如水(静悄悄地没有人影);一毫不爽(一点不差);一息恹恹(疾病缠身,气息微弱)

(4) 序数的第一位

一战而举鄢、郢。(第一仗就攻下了楚国的重要城市鄢、郢。一战,第一战。指楚顷襄王二十年即公元前279年,秦将白起攻下楚国的鄢、郢二都的战争。举,攻下。鄢,地名,在今湖北省宜城县境。郢,地名,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境。)——《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5) 又如:一紧二慢三罢休(指先紧后慢、最后不了了之的官场办事作风);一来二去(经过一段时间的周折);一品锅(一种里面杂放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的“砂锅”);一甲(科举殿试第一至第三名,赐进士及第);一更;一品(犹言一等;第一等);一等一(第一等中的第一名)

(6) 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

(7) 又如:一脚(动物身体的四分之一,一条腿的部分);丈一、丈二;百一;一份(整体分为若干份的一部分);一杆子(方言。犹言一部分);一得(得到一件或一个);一端(指物件的一头)

(8) 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

一至楚。——《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初一交战。——《资治通鉴》

抚尺一下。——《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9) 又如:一拿一个着(一下子就拿住);一气一个死(气得要命);一忽觉转(一觉醒来);一时半霎(指时间极短);一个眼闪(一会儿工夫);一之为甚(一次已经过分了。用来劝人不要重犯错误)

(10) 某一个 。如:忽见一个从前方来;一天;一次;一夜(指某夜);一能(某一项专长或技能)

(11) 每;各 。如:一桌十人;一日三餐

(12) 另;又 。如:蝉一名知了

形容词

(1) 全;满

一肌一容(一:全部。指宫女的整个肌肤容貌)。——唐·杜牧《阿房宫赋》

传一乡。——宋·王安石《伤仲永》

洞庭一湖。——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长烟一空。

欢动一城。——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通订一舟。——明·魏学《核舟记》

(2) 又如:一罟(全部;一点不留);一是(全赁);一凭(任凭;完全凭仗);一抹(全部);一听(听任);一划(一派);一床(全部);一力(竭力);一创(整个);一到处(到处;四处);一条提(全部;统统);一抹光(一律免除或不予追究);一到处(遍地里);一肩儿(所承担的全部责任)

(3) 相同;一样 。如:一个稿子(一模一样);一便价(一式的;一律的);一似(好像;似同);一同(相同;一样);一理(同一准则)

(4) 齐一;联合 。如:一缴过儿(一起);一搭儿(一答里。一起;一块儿);一合儿(一同;一起);一就(一并;一起);一心(同心;齐心);一堆(一起;一块);一淘(一道;一路);一派(一齐);一体(一起;一块)

(5) 统一

以一中外之心,以色觊觎之望。——《子谦全传》

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

(6) 又如:一正(统一法度政令);一匡(使得到匡正);一法(统一的法令);一是(犹言统一的标准);一量(统一度量);一统天下(统一全国)

(7) 专一

用心一世。——《荀子·劝学》

(8) 又如:一德无暇(一心一意,没有一点虚情假意);一心一计(一心一意)

(9) 纯一不杂 。如:一青(犹纯青);一抹黑(形容一团漆黑);一纯(心地纯一)

(10) 独 。如:一目(独眼);一取(独取);一眼(一只眼睛。特指独存一眼);一尊(独尊)

副词

(1) 都,一概

一匡天下。——《史记·货殖列传》

(2) 又如:一划(一律);一回(一概);一弄(一切;全体);一抹光(全都包括在内);一往(一概;一律);一括(犹言总括);一是(一概)

(3) 很;甚 。如:一无性天(非常虚伪);一力价(极力地);一撮儿(极其;百般)

(4) 始终 。如:一象(一像。一向;从来);一起(一向;向来);一行(一向;一直);一了(一直;从来);一往(犹一向)

(5) 一经

诚一开口。——《史记·魏公子列传》

俗之一改。——《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黄鹤一去不复返,——唐·崔颢《黄鹤楼》

禄山一出。——宋·苏轼《教战守》

一出门。——《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一膺新命(一旦接受朝廷的任命);一觉(一旦);一头(一旦);一投(方言。一等到;一旦)

(7) 犹一一 。如:一略数(谓一一略举);一听(一一倾听)

名词

初次,第一次;开始 。如:一箭上垛(比喻旗开得胜,首次就达到目的);一生人(初次卖做奴婢的女子);一头里(原来;起先);一成(初次制成的);一回生(初见陌生);一见如旧(一见如故。初次相见意气相投,有如故交);一初(开始;起初);一征(初次征战);一听(初听)

英文翻译

one; a, an; alone

方言集汇

◎ 粤语:jat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it7 [客语拼音字汇] yid5 [海陆丰腔] rit7 [宝安腔] jit7 [客英字典] jit7 [台湾四县腔] jit7 [梅县腔] jit7 [东莞腔] jit7 [陆丰腔] jit7
◎ 潮州话:zêg8(chêk) ig4(ik)【揭阳】êg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於悉質A入聲開口三等眞Aqjit/itʔĭĕt
[lv]
部首: 332
笔画: 12
五笔: xovg
五行: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娄声。本义:麻线)

(2) 同本义

缕,线也。——《说文》。段注:“凡蚕者为丝,麻者为缕。”

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孟子·滕文公上》

有布缕之征。——《孟子》。注:“紩铠甲之缕也。”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苏轼《赤壁赋》

或断绝众缕,绕带手腕。——《潜夫论·俘侈》

(3) 又如:缕綦(用线织綦);缕綵(用各色不同的线缕成其文采)

(4) 泛指细而长的东西,线状物

汉氏诸陵无不发掘,乃至烧取玉匣金缕。——《三国志·文帝纪》

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冯延己《鹊踏枝》

(5) 又如:缕子脍(食品名。以细切的鱼肉制成);缕肉羹(肉丝羹);缕金(金丝;以金丝为饰);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指在大红洋缎的衣面上用金线绣成百蝶穿花图案的紧身袄。裉,上衣前后两幅在腋下合缝的部分);缕细(细如丝缕)

(6) 帛

故为祷朝缕绵。——《管子·侈靡》。注:“帛也。”

(7) 又如:缕绵(绸帛丝绵)

形容词

(1) 连续不断 。如:缕悉(一条一条很清楚);缕堤(临河处所筑小堤。因连绵不断,状如丝缕,故名);缕缕行行(方言。成群结队。形容很多);缕续(接连不断)

(2) 通“褛”。衣破 。如:蓝缕(破衣)

副词

(1) 一条一条地,详尽地

其功业相次千万者,不可复缕举也。——葛洪《抱朴子》

(2) 又如:缕细(底细,详情);缕责(细责,苛责)

量词

(1) 一丝,一股

红光一缕。——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一缕烟;千丝万缕;一缕幽香

(3) 股、绞等 。如:一缕麻;一缕头发

动词

(1) 疏通;分流 。如:缕河(疏通河流)

(2) 一种刺绣方法 。如:纳缕(刺绣方法之一)

yōu [you]
部首: 325
笔画: 9
五笔: XXM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UVII
四角: 2277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同本义

幽,隐也。——《说文》。段注:“幽,从山,犹隐从阜,取遮蔽之意。”

昆仑旁薄幽。——《太玄·中》。注:“隐也。”

雍遏不通曰幽。——《周书·谥法》

以致其幽。——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2) 退隐;潜藏

幽居而不淫。——《礼记》

南阳之弊幽。——《战国策》

(3) 又如:幽隐(隐居的贤才);幽士(幽子,幽人。幽隐之人;隐士);幽女(隐居无偶的女子)

(4) 囚禁

公侯失礼则幽。——《荀子·王霸》。杨倞注:“幽,囚也。”

栾书中行偃劫而幽之。——《吕氏春秋·骄恣》

乃幽武。——《汉书·李广苏建传》

(5) 又如:幽困(囚禁);幽杀(拘禁杀害);幽死(囚禁而死);幽劫(遭囚禁,被胁制);幽杀(囚禁处死);幽废(幽禁废黜)

(6) 隐藏 。如:幽潜(隐藏之人;隐士);幽情(深藏于内心的绵长衷情);幽悰(隐藏在内心的感情)

形容词

(1) 昏暗;阴暗

幽,微也。——《尔雅》

幽,冥也。——《小尔雅》

幽明之占。——《史记·五帝纪》

方世俗之幽昏兮。——《楚辞·惜誓》

水府幽深。——唐· 李朝威《柳毅传》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幽晦以多雨。——《楚辞·屈原·涉江》

(2) 又如:幽岩(深暗的岩洞);幽房(深暗的房间);幽室(幽暗或没有光亮的房子);幽隐(幽暗不明);幽国(政治昏暗的国家);幽暮(昏暗的傍晚);幽昧(昏暗不明)

(3) 深邃

幽,深也。——《尔雅》

入于幽谷。——《易·困》

幽幽南山。——《诗·小雅·斯干》。传:“幽幽,深远也。”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诗·小雅·伐木》

(4) 又如:幽闺弱质(闺阁中的弱女子);幽扃(深锁的门);幽谷(深谷);幽冤(深冤);幽闺(深闺。指旧时女子的卧房);幽情(深远或高雅的情思)

(5) 幽静

幽独处乎山中。——《楚辞·屈原·涉江》

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杜甫《北征》

(6) 又如:幽轩(幽静有窗的小室);幽真(幽静纯真的情趣);幽娟(幽静美好);幽敞(幽静宽敞);幽偏(静僻之处);幽坞(僻静的山坳);幽隅(僻静处);幽栖(幽僻的栖止之处)

(7) 卑微 。如:幽介(卑微孤介的人);幽仄(微贱;卑陋);幽陋(卑微);幽柔(低微柔弱)

(8) 幽雅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9) 又如:幽妍(清秀);幽秀(幽雅秀丽);幽姿(幽雅的姿态);幽致(幽雅别致)

(10) 通“黝”( yǒu)。黑色

其桑有幽。——《诗·小雅·隰桑》

再命赤靶幽衡。——《礼记·玉藻》。毛传:“幽,黑色也。”

名词

(1) 幽静隐蔽的地方

虎豹得幽,而威可载也。——《管子》

(2) 坟墓 。如:幽宫(坟墓);幽宅(坟墓);幽阡(墓道);幽石(墓石)

(3) 阴间

九幽十八狱,无此黑暗也。——《聊斋志异》

(4) 又如:幽冥界(阴曹地府);幽孽(人死后在阴间所受的苦难);幽神(鬼神);幽阴(阴间)

(5) 幽州

东北曰幽州。——《周礼·职方式》

燕曰幽州。——《尔雅》

幽州在北,幽昧之地也。——《释名·释州国》

(6) 古地名

(7) 在今河北省北部及辽宁等地

(8) 在今北京市及所属通县、房山及河北省武清、永清、安次等县境内

英文翻译

quiet, secluded, tranquil; dark

方言集汇

◎ 粤语:jau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u2 [台湾四县腔] ju2 [梅县腔] ju2 [陆丰腔] jiu3 [客语拼音字汇] yiu1 [东莞腔] jiu1 [宝安腔] ju2 (jiu2) [海陆丰腔] riu2 [沙头角腔] jeu2
◎ 潮州话:hiun1(hiuⁿ) [澄海、饶平]hiu1(hiu) [潮阳]iu1(i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虯平聲開口三等ʔiəuqy/yu
xiāng [xiang]
部首: 906
笔画: 9
五笔: TJ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HDA
四角: 20609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字。据小篆,从黍,从甘。“黍”表谷物;“甘”表香甜美好。本义:五谷的香)

(2) 同本义

香,芳也。春秋传曰:“香稷馨香。”——《说文》。朱骏声曰:“按,谷与酒臭曰香。”

黍稷靡馨。——《左传·僖公五年》

卬盛于豆,于豆于盛,其香始升。——《诗·大雅·生民》

(3) 有飶其香,邦家之光。——《诗·周颂·载芟》

稻花香里说丰年。——宋· 辛弃疾《西江月》

淅玉炊香粳。——韩愈孟郊《城南联句》

(4) 泛指好闻的气味

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陆游《梅花绝句》

(5) 又如:香鼠(一种皮毛名贵的貂);香醪(芳香的酒);香楠(芳香的楠木)

(6) 气味美好

树橘柚者,食 之则甘,嗅之则香。——《雅南子·外储说左下》

香远益清。——宋· 周敦颐《爱莲说》

香而甘也。——清· 周容《春酒堂遗书》

香且甘者。

(7) 又如:饭热菜香;在病中他吃喝都觉得不香

(8) 睡得踏实 。如:她睡得正香

(9) 受欢迎

孰知不问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少年行》

(10) 又如:香饽饽(比喻受欢迎的人);香亮(称心;宠爱);这首歌曲很吃香

(11) 亲热

咱们这么坐着亲香。——《儿女英雄传》

(12) 又如:亲香(亲热、亲近)

(13) 美好

泉香而酒冽。——欧阳修《醉翁亭记》

(14) 又如:香土;香玉;香轮;香雨

名词

(1) 草木香料,常掺以木屑做成细条,点燃用以祭祀祖先或神佛

爇香于鼎。——《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香培玉琢(就像用香料造成、美玉雕出一样);香积行童(僧寺伙房的帮厨者)

(3) 指香炉 。如:香坛(拜佛时放香炉烛台的桌案);香亭(放置香炉的彩亭。赛会或出殡时所用)

(4) 指花 。如:香祖(兰的别名);香橼(香橼树的果实);香包(花苞)

(5) 形容有关女子的事物 。如:香钩(喻旧时妇女裹过的脚);香罗(纱罗的美称);香车宝马(贵妇所乘用的车马)

(6) 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如:香消玉殒(比喻女子死亡)

(7) 好的名声 。如:留香百世

(8) 旧时秘密结社的宗派称号 。如:山、堂、香、水等秘密组织

动词

(1) 亲,亲吻 。如:香香面孔;香香嘴

(2) 抽;吸(鸦片烟)

咱们去香一筒好吗?——《负曝闲谈》

英文翻译

fragrant, sweet smelling, incense

方言集汇

◎ 粤语:hoeng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hiong1 [客英字典] hiong1 [海陆丰腔] hiong1 [客语拼音字汇] hiong1 [宝安腔] hiong1 [梅县腔] hiong1 [陆丰腔] hiong1 [东莞腔] hiong1 [台湾四县腔] hio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許良陽開平聲開口三等hiang/x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