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yī bàng yī tiáo hén,yī guó yī zhǎng xuè [yi bang yi tiao hen,yi guo yi zhang xue]

词语释义

掴:用巴掌要。打一棒子留下一条痕迹,打一巴掌手掌留下血迹。比喻做事扎实,效果明显。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大概圣人做事,如所谓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直是恁地。”

成语用法

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作宾语、分句;比喻做事扎实。

汉字详情

[yi]
部首: 105
笔画: 1
五笔: GGLL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
四角: 10000

详细解释

数词

(1)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2) 同本义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淮南子·诠言》

抱一而天下试。——《老子》

故一人有事于四方。——《书·君奭》。传:“天子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汉·贾谊《过秦论》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乱,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攻入邺都(现河南省安阳市)。邢州(现河北省邢台市)、沧州驻军相继作乱。)——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一境(一个地方);一丝(一根蚕丝);一碗水往平处端(办事公正不偏袒);一拳正打在心窝(一下说到要害处);一人做一人当(敢做就敢于承认,绝不连累别人);一客不烦二主(托一人能办的事,就不再打扰第二个人);一动不如一静(动不如静好);一言抄百语(总而言之);一缘一会(天缘凑合);一路功名(仕途顺利,官运亨通);一盘一盒(礼物);一清如水(静悄悄地没有人影);一毫不爽(一点不差);一息恹恹(疾病缠身,气息微弱)

(4) 序数的第一位

一战而举鄢、郢。(第一仗就攻下了楚国的重要城市鄢、郢。一战,第一战。指楚顷襄王二十年即公元前279年,秦将白起攻下楚国的鄢、郢二都的战争。举,攻下。鄢,地名,在今湖北省宜城县境。郢,地名,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境。)——《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5) 又如:一紧二慢三罢休(指先紧后慢、最后不了了之的官场办事作风);一来二去(经过一段时间的周折);一品锅(一种里面杂放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的“砂锅”);一甲(科举殿试第一至第三名,赐进士及第);一更;一品(犹言一等;第一等);一等一(第一等中的第一名)

(6) 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

(7) 又如:一脚(动物身体的四分之一,一条腿的部分);丈一、丈二;百一;一份(整体分为若干份的一部分);一杆子(方言。犹言一部分);一得(得到一件或一个);一端(指物件的一头)

(8) 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

一至楚。——《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初一交战。——《资治通鉴》

抚尺一下。——《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9) 又如:一拿一个着(一下子就拿住);一气一个死(气得要命);一忽觉转(一觉醒来);一时半霎(指时间极短);一个眼闪(一会儿工夫);一之为甚(一次已经过分了。用来劝人不要重犯错误)

(10) 某一个 。如:忽见一个从前方来;一天;一次;一夜(指某夜);一能(某一项专长或技能)

(11) 每;各 。如:一桌十人;一日三餐

(12) 另;又 。如:蝉一名知了

形容词

(1) 全;满

一肌一容(一:全部。指宫女的整个肌肤容貌)。——唐·杜牧《阿房宫赋》

传一乡。——宋·王安石《伤仲永》

洞庭一湖。——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长烟一空。

欢动一城。——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通订一舟。——明·魏学《核舟记》

(2) 又如:一罟(全部;一点不留);一是(全赁);一凭(任凭;完全凭仗);一抹(全部);一听(听任);一划(一派);一床(全部);一力(竭力);一创(整个);一到处(到处;四处);一条提(全部;统统);一抹光(一律免除或不予追究);一到处(遍地里);一肩儿(所承担的全部责任)

(3) 相同;一样 。如:一个稿子(一模一样);一便价(一式的;一律的);一似(好像;似同);一同(相同;一样);一理(同一准则)

(4) 齐一;联合 。如:一缴过儿(一起);一搭儿(一答里。一起;一块儿);一合儿(一同;一起);一就(一并;一起);一心(同心;齐心);一堆(一起;一块);一淘(一道;一路);一派(一齐);一体(一起;一块)

(5) 统一

以一中外之心,以色觊觎之望。——《子谦全传》

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

(6) 又如:一正(统一法度政令);一匡(使得到匡正);一法(统一的法令);一是(犹言统一的标准);一量(统一度量);一统天下(统一全国)

(7) 专一

用心一世。——《荀子·劝学》

(8) 又如:一德无暇(一心一意,没有一点虚情假意);一心一计(一心一意)

(9) 纯一不杂 。如:一青(犹纯青);一抹黑(形容一团漆黑);一纯(心地纯一)

(10) 独 。如:一目(独眼);一取(独取);一眼(一只眼睛。特指独存一眼);一尊(独尊)

副词

(1) 都,一概

一匡天下。——《史记·货殖列传》

(2) 又如:一划(一律);一回(一概);一弄(一切;全体);一抹光(全都包括在内);一往(一概;一律);一括(犹言总括);一是(一概)

(3) 很;甚 。如:一无性天(非常虚伪);一力价(极力地);一撮儿(极其;百般)

(4) 始终 。如:一象(一像。一向;从来);一起(一向;向来);一行(一向;一直);一了(一直;从来);一往(犹一向)

(5) 一经

诚一开口。——《史记·魏公子列传》

俗之一改。——《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黄鹤一去不复返,——唐·崔颢《黄鹤楼》

禄山一出。——宋·苏轼《教战守》

一出门。——《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一膺新命(一旦接受朝廷的任命);一觉(一旦);一头(一旦);一投(方言。一等到;一旦)

(7) 犹一一 。如:一略数(谓一一略举);一听(一一倾听)

名词

初次,第一次;开始 。如:一箭上垛(比喻旗开得胜,首次就达到目的);一生人(初次卖做奴婢的女子);一头里(原来;起先);一成(初次制成的);一回生(初见陌生);一见如旧(一见如故。初次相见意气相投,有如故交);一初(开始;起初);一征(初次征战);一听(初听)

英文翻译

one; a, an; alone

方言集汇

◎ 粤语:jat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it7 [客语拼音字汇] yid5 [海陆丰腔] rit7 [宝安腔] jit7 [客英字典] jit7 [台湾四县腔] jit7 [梅县腔] jit7 [东莞腔] jit7 [陆丰腔] jit7
◎ 潮州话:zêg8(chêk) ig4(ik)【揭阳】êg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於悉質A入聲開口三等眞Aqjit/itʔĭĕt
bàng [bang]
部首: 420
笔画: 12
五笔: SDWH
五行:
仓颉: DQKQ
四角: 45958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奉声。本义:棍,杖)

(2) 同本义

人马逼战,刀不如棒。——《魏书·尔朱荣传》

(3) 又如:棒糖;棍棒;棒打鸳鸯(以强硬手段,破坏他人的夫妇关系,或指阻挠男女的婚事)

(4) 击球物 。如:垒球棒

动词

(1) 用棍棒打

其或迟违,则赤棒棒之。——《北齐书·琅琊王(萧)俨传》

(2) 又如:棒杀(用棍棒打死);棒毒(用棒毒打)

形容词

(1) 〈方〉∶好, 高。给人留下良好印象的 。如:字写得棒;功课棒;玉米长得真棒

(2) 〈方〉∶肌肉发达的,强健有力的 。如:棒实(健壮);棒小伙子

(3) 〈方〉∶坚硬的,不柔软的(多指食物) 。如:棒硬(坚硬)

英文翻译

stick, club, truncheon; hit

方言集汇

◎ 粤语:paang5
◎ 客家话:[东莞腔] pen3 [宝安腔] pong3 pong5 [梅县腔] pong5 [海陆丰腔] pong5 pong3 [客英字典] pong3 [台湾四县腔] pong5 pong3 [客语拼音字汇] bung3 pa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講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步項上聲開口二等brungx/beonkbʰɔŋ
[yi]
部首: 105
笔画: 1
五笔: GGLL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
四角: 10000

详细解释

数词

(1)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2) 同本义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淮南子·诠言》

抱一而天下试。——《老子》

故一人有事于四方。——《书·君奭》。传:“天子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汉·贾谊《过秦论》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乱,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攻入邺都(现河南省安阳市)。邢州(现河北省邢台市)、沧州驻军相继作乱。)——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一境(一个地方);一丝(一根蚕丝);一碗水往平处端(办事公正不偏袒);一拳正打在心窝(一下说到要害处);一人做一人当(敢做就敢于承认,绝不连累别人);一客不烦二主(托一人能办的事,就不再打扰第二个人);一动不如一静(动不如静好);一言抄百语(总而言之);一缘一会(天缘凑合);一路功名(仕途顺利,官运亨通);一盘一盒(礼物);一清如水(静悄悄地没有人影);一毫不爽(一点不差);一息恹恹(疾病缠身,气息微弱)

(4) 序数的第一位

一战而举鄢、郢。(第一仗就攻下了楚国的重要城市鄢、郢。一战,第一战。指楚顷襄王二十年即公元前279年,秦将白起攻下楚国的鄢、郢二都的战争。举,攻下。鄢,地名,在今湖北省宜城县境。郢,地名,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境。)——《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5) 又如:一紧二慢三罢休(指先紧后慢、最后不了了之的官场办事作风);一来二去(经过一段时间的周折);一品锅(一种里面杂放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的“砂锅”);一甲(科举殿试第一至第三名,赐进士及第);一更;一品(犹言一等;第一等);一等一(第一等中的第一名)

(6) 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

(7) 又如:一脚(动物身体的四分之一,一条腿的部分);丈一、丈二;百一;一份(整体分为若干份的一部分);一杆子(方言。犹言一部分);一得(得到一件或一个);一端(指物件的一头)

(8) 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

一至楚。——《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初一交战。——《资治通鉴》

抚尺一下。——《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9) 又如:一拿一个着(一下子就拿住);一气一个死(气得要命);一忽觉转(一觉醒来);一时半霎(指时间极短);一个眼闪(一会儿工夫);一之为甚(一次已经过分了。用来劝人不要重犯错误)

(10) 某一个 。如:忽见一个从前方来;一天;一次;一夜(指某夜);一能(某一项专长或技能)

(11) 每;各 。如:一桌十人;一日三餐

(12) 另;又 。如:蝉一名知了

形容词

(1) 全;满

一肌一容(一:全部。指宫女的整个肌肤容貌)。——唐·杜牧《阿房宫赋》

传一乡。——宋·王安石《伤仲永》

洞庭一湖。——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长烟一空。

欢动一城。——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通订一舟。——明·魏学《核舟记》

(2) 又如:一罟(全部;一点不留);一是(全赁);一凭(任凭;完全凭仗);一抹(全部);一听(听任);一划(一派);一床(全部);一力(竭力);一创(整个);一到处(到处;四处);一条提(全部;统统);一抹光(一律免除或不予追究);一到处(遍地里);一肩儿(所承担的全部责任)

(3) 相同;一样 。如:一个稿子(一模一样);一便价(一式的;一律的);一似(好像;似同);一同(相同;一样);一理(同一准则)

(4) 齐一;联合 。如:一缴过儿(一起);一搭儿(一答里。一起;一块儿);一合儿(一同;一起);一就(一并;一起);一心(同心;齐心);一堆(一起;一块);一淘(一道;一路);一派(一齐);一体(一起;一块)

(5) 统一

以一中外之心,以色觊觎之望。——《子谦全传》

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

(6) 又如:一正(统一法度政令);一匡(使得到匡正);一法(统一的法令);一是(犹言统一的标准);一量(统一度量);一统天下(统一全国)

(7) 专一

用心一世。——《荀子·劝学》

(8) 又如:一德无暇(一心一意,没有一点虚情假意);一心一计(一心一意)

(9) 纯一不杂 。如:一青(犹纯青);一抹黑(形容一团漆黑);一纯(心地纯一)

(10) 独 。如:一目(独眼);一取(独取);一眼(一只眼睛。特指独存一眼);一尊(独尊)

副词

(1) 都,一概

一匡天下。——《史记·货殖列传》

(2) 又如:一划(一律);一回(一概);一弄(一切;全体);一抹光(全都包括在内);一往(一概;一律);一括(犹言总括);一是(一概)

(3) 很;甚 。如:一无性天(非常虚伪);一力价(极力地);一撮儿(极其;百般)

(4) 始终 。如:一象(一像。一向;从来);一起(一向;向来);一行(一向;一直);一了(一直;从来);一往(犹一向)

(5) 一经

诚一开口。——《史记·魏公子列传》

俗之一改。——《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黄鹤一去不复返,——唐·崔颢《黄鹤楼》

禄山一出。——宋·苏轼《教战守》

一出门。——《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一膺新命(一旦接受朝廷的任命);一觉(一旦);一头(一旦);一投(方言。一等到;一旦)

(7) 犹一一 。如:一略数(谓一一略举);一听(一一倾听)

名词

初次,第一次;开始 。如:一箭上垛(比喻旗开得胜,首次就达到目的);一生人(初次卖做奴婢的女子);一头里(原来;起先);一成(初次制成的);一回生(初见陌生);一见如旧(一见如故。初次相见意气相投,有如故交);一初(开始;起初);一征(初次征战);一听(初听)

英文翻译

one; a, an; alone

方言集汇

◎ 粤语:jat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it7 [客语拼音字汇] yid5 [海陆丰腔] rit7 [宝安腔] jit7 [客英字典] jit7 [台湾四县腔] jit7 [梅县腔] jit7 [东莞腔] jit7 [陆丰腔] jit7
◎ 潮州话:zêg8(chêk) ig4(ik)【揭阳】êg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於悉質A入聲開口三等眞Aqjit/itʔĭĕt
tiáo [tiao]
部首: 420
笔画: 7
五笔: TSU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HED
四角: 279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攸( yōu)声。本义:小枝)

(2) 同本义

条,小枝 也。——《说文》

桑柳丑条。——《尔雅》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诗·周南·汝坟》

高柯擢条干,远眺同天色。——陶潜《联句》

疏条交映。——吴均《与朱元思书》

柳条将舒。——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养其旁条。——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3) 如:条枚(枝干);条枝(树枝);条柯(枝条);条修叶贯(枝长叶连。比喻有条理、有系统);条叶(枝叶。比喻分支;支派);条蔓(枝蔓);条干(枝干)

(4) 泛指一般长条形的物体

缕条紧而贯矩,针鼻细而穿中。——北周· 庾信《七夕赋》

(5) 又如:长条巨幅;口条(用作食品的猪舌或牛舌);发条;肋条;齿条;苗条;炉条;毡条;通条;辐条;布条

(6) 条款;项目

科条既备,民多伪态。——《战国策·秦策》

(7) 又如:条会(条目大纲);条领(条目要领);条汇(条目类别);条秩(条目次第)

(8) 条理;次序

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书·盘庚上》

(9) 如:有条不紊

(10) 姓

量词

(1) 用于长条形的东西。

(2) 如:一条街(路、公路、铁路);一条河(江、沟、渠、小溪);一条山脉;一条裤子(裙子);两条绳子(带子、鞭子、电线);在纸上画了三条线;几条口袋(麻袋);一条床单(毯子、被子、被面、被里)

(3) 引申用于人体。

(4) 如:一条人命;一条好嗓子;要跟群众一条心,不要两条心

(5) 用于某些抽象事物。

(6) 如:一条计策(妙计);一条正确路线;两条意见(建议);十条罪状;只有一条出路;这一版共有九条新闻(消息)

形容词

(1) 长方形的 。

(2) 如:条几(长方形的几案);条子(长方形的纸张;便条);条石;条桌;条褥;条柜;条凳

(3) 长条形的 。

(4) 如:条扇(裱糊后挂起来的画轴);条印;条田;条盆;条纹;条幅

副词

(1) 逐条地。逐项地 。

(2) 如:条分节解(逐条逐节分析);条析(逐条辨析);条呈(分条陈述的呈文);条比(分项排列);条正(逐条订正);条疏,条奏(逐条上奏)

动词

(1) 分列条款、条目

其余事况,条写如后。——白居易《与元微之书》

(2) 又如:条写(分条书写);条晰(分条叙明);条具(分条开列);条述(分条叙述);条列(分条列举);条白(分条陈明)

(3) 通达

声气远条。——《汉书·礼乐志》

英文翻译

clause, condition; string, stripe

方言集汇

◎ 粤语:tiu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tiau2

宋本广韵

hén [hen]
部首: 513
笔画: 11
五笔: UVEI
五行:
仓颉: KAV
四角: 001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疒( chuáng),表示与疾病有关,艮( gèn)声。本义:疮伤痊愈后留下的疤)

(2) 同本义

痕,胝瘢也。——《说文》

创瘢曰痕。——《通俗文》

(3) 又如:痕瑕(瘢痕,斑点);痕挞(伤痕);痕瘕(疤痕。比喻曾犯过罪);伤痕

(4) 泛指痕迹

鸟归沙有迹,帆过浪无痕。——贾岛《江亭晚望》

苔痕上阶绿。——唐· 刘禹锡《陋室铭》

空余泪痕。——清· 林觉民《与妻书》

(5) 又如:痕垢(污垢);痕印(痕迹;烙印);痕沫(水沫的痕迹);痕秽(污秽的痕迹);痕影(痕迹)

(6) 影子。特指阴影 。如:痕累(因事牵连而受累);痕路(指物体镶嵌的纹路)

英文翻译

scar; mark; trace

方言集汇

◎ 粤语:han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hiun2 hien2 hen1 [客英字典] hen1 hien2 [海陆丰腔] hiun2 hien2 hen1 [宝安腔] hen2 [沙头角腔] hen2 [梅县腔] hen2 hien2 [东莞腔] hen2 [客语拼音字汇] fin2 he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四痕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戸恩平聲開口一等ɣənghon/hon
[yi]
部首: 105
笔画: 1
五笔: GGLL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
四角: 10000

详细解释

数词

(1)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2) 同本义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淮南子·诠言》

抱一而天下试。——《老子》

故一人有事于四方。——《书·君奭》。传:“天子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汉·贾谊《过秦论》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乱,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攻入邺都(现河南省安阳市)。邢州(现河北省邢台市)、沧州驻军相继作乱。)——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一境(一个地方);一丝(一根蚕丝);一碗水往平处端(办事公正不偏袒);一拳正打在心窝(一下说到要害处);一人做一人当(敢做就敢于承认,绝不连累别人);一客不烦二主(托一人能办的事,就不再打扰第二个人);一动不如一静(动不如静好);一言抄百语(总而言之);一缘一会(天缘凑合);一路功名(仕途顺利,官运亨通);一盘一盒(礼物);一清如水(静悄悄地没有人影);一毫不爽(一点不差);一息恹恹(疾病缠身,气息微弱)

(4) 序数的第一位

一战而举鄢、郢。(第一仗就攻下了楚国的重要城市鄢、郢。一战,第一战。指楚顷襄王二十年即公元前279年,秦将白起攻下楚国的鄢、郢二都的战争。举,攻下。鄢,地名,在今湖北省宜城县境。郢,地名,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境。)——《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5) 又如:一紧二慢三罢休(指先紧后慢、最后不了了之的官场办事作风);一来二去(经过一段时间的周折);一品锅(一种里面杂放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的“砂锅”);一甲(科举殿试第一至第三名,赐进士及第);一更;一品(犹言一等;第一等);一等一(第一等中的第一名)

(6) 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

(7) 又如:一脚(动物身体的四分之一,一条腿的部分);丈一、丈二;百一;一份(整体分为若干份的一部分);一杆子(方言。犹言一部分);一得(得到一件或一个);一端(指物件的一头)

(8) 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

一至楚。——《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初一交战。——《资治通鉴》

抚尺一下。——《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9) 又如:一拿一个着(一下子就拿住);一气一个死(气得要命);一忽觉转(一觉醒来);一时半霎(指时间极短);一个眼闪(一会儿工夫);一之为甚(一次已经过分了。用来劝人不要重犯错误)

(10) 某一个 。如:忽见一个从前方来;一天;一次;一夜(指某夜);一能(某一项专长或技能)

(11) 每;各 。如:一桌十人;一日三餐

(12) 另;又 。如:蝉一名知了

形容词

(1) 全;满

一肌一容(一:全部。指宫女的整个肌肤容貌)。——唐·杜牧《阿房宫赋》

传一乡。——宋·王安石《伤仲永》

洞庭一湖。——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长烟一空。

欢动一城。——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通订一舟。——明·魏学《核舟记》

(2) 又如:一罟(全部;一点不留);一是(全赁);一凭(任凭;完全凭仗);一抹(全部);一听(听任);一划(一派);一床(全部);一力(竭力);一创(整个);一到处(到处;四处);一条提(全部;统统);一抹光(一律免除或不予追究);一到处(遍地里);一肩儿(所承担的全部责任)

(3) 相同;一样 。如:一个稿子(一模一样);一便价(一式的;一律的);一似(好像;似同);一同(相同;一样);一理(同一准则)

(4) 齐一;联合 。如:一缴过儿(一起);一搭儿(一答里。一起;一块儿);一合儿(一同;一起);一就(一并;一起);一心(同心;齐心);一堆(一起;一块);一淘(一道;一路);一派(一齐);一体(一起;一块)

(5) 统一

以一中外之心,以色觊觎之望。——《子谦全传》

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

(6) 又如:一正(统一法度政令);一匡(使得到匡正);一法(统一的法令);一是(犹言统一的标准);一量(统一度量);一统天下(统一全国)

(7) 专一

用心一世。——《荀子·劝学》

(8) 又如:一德无暇(一心一意,没有一点虚情假意);一心一计(一心一意)

(9) 纯一不杂 。如:一青(犹纯青);一抹黑(形容一团漆黑);一纯(心地纯一)

(10) 独 。如:一目(独眼);一取(独取);一眼(一只眼睛。特指独存一眼);一尊(独尊)

副词

(1) 都,一概

一匡天下。——《史记·货殖列传》

(2) 又如:一划(一律);一回(一概);一弄(一切;全体);一抹光(全都包括在内);一往(一概;一律);一括(犹言总括);一是(一概)

(3) 很;甚 。如:一无性天(非常虚伪);一力价(极力地);一撮儿(极其;百般)

(4) 始终 。如:一象(一像。一向;从来);一起(一向;向来);一行(一向;一直);一了(一直;从来);一往(犹一向)

(5) 一经

诚一开口。——《史记·魏公子列传》

俗之一改。——《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黄鹤一去不复返,——唐·崔颢《黄鹤楼》

禄山一出。——宋·苏轼《教战守》

一出门。——《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一膺新命(一旦接受朝廷的任命);一觉(一旦);一头(一旦);一投(方言。一等到;一旦)

(7) 犹一一 。如:一略数(谓一一略举);一听(一一倾听)

名词

初次,第一次;开始 。如:一箭上垛(比喻旗开得胜,首次就达到目的);一生人(初次卖做奴婢的女子);一头里(原来;起先);一成(初次制成的);一回生(初见陌生);一见如旧(一见如故。初次相见意气相投,有如故交);一初(开始;起初);一征(初次征战);一听(初听)

英文翻译

one; a, an; alone

方言集汇

◎ 粤语:jat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it7 [客语拼音字汇] yid5 [海陆丰腔] rit7 [宝安腔] jit7 [客英字典] jit7 [台湾四县腔] jit7 [梅县腔] jit7 [东莞腔] jit7 [陆丰腔] jit7
◎ 潮州话:zêg8(chêk) ig4(ik)【揭阳】êg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於悉質A入聲開口三等眞Aqjit/itʔĭĕt
guó,guāi [guo,guai]
部首: 330
笔画: 11
五笔: RLGY
五行: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QWMI
四角: 56000

详细解释

动词

用巴掌打 。如:掴耳光;掴手(拍手);掴打(即打捆。批打);掴裂(打破);掴搭,掴榻(掴打);掴混(搅混,玩闹)

英文翻译

box one's ears, slap

方言集汇

◎ 粤语:gwaak3

宋本广韵

[yi]
部首: 105
笔画: 1
五笔: GGLL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
四角: 10000

详细解释

数词

(1)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2) 同本义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淮南子·诠言》

抱一而天下试。——《老子》

故一人有事于四方。——《书·君奭》。传:“天子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汉·贾谊《过秦论》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乱,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攻入邺都(现河南省安阳市)。邢州(现河北省邢台市)、沧州驻军相继作乱。)——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一境(一个地方);一丝(一根蚕丝);一碗水往平处端(办事公正不偏袒);一拳正打在心窝(一下说到要害处);一人做一人当(敢做就敢于承认,绝不连累别人);一客不烦二主(托一人能办的事,就不再打扰第二个人);一动不如一静(动不如静好);一言抄百语(总而言之);一缘一会(天缘凑合);一路功名(仕途顺利,官运亨通);一盘一盒(礼物);一清如水(静悄悄地没有人影);一毫不爽(一点不差);一息恹恹(疾病缠身,气息微弱)

(4) 序数的第一位

一战而举鄢、郢。(第一仗就攻下了楚国的重要城市鄢、郢。一战,第一战。指楚顷襄王二十年即公元前279年,秦将白起攻下楚国的鄢、郢二都的战争。举,攻下。鄢,地名,在今湖北省宜城县境。郢,地名,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境。)——《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5) 又如:一紧二慢三罢休(指先紧后慢、最后不了了之的官场办事作风);一来二去(经过一段时间的周折);一品锅(一种里面杂放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的“砂锅”);一甲(科举殿试第一至第三名,赐进士及第);一更;一品(犹言一等;第一等);一等一(第一等中的第一名)

(6) 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

(7) 又如:一脚(动物身体的四分之一,一条腿的部分);丈一、丈二;百一;一份(整体分为若干份的一部分);一杆子(方言。犹言一部分);一得(得到一件或一个);一端(指物件的一头)

(8) 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

一至楚。——《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初一交战。——《资治通鉴》

抚尺一下。——《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9) 又如:一拿一个着(一下子就拿住);一气一个死(气得要命);一忽觉转(一觉醒来);一时半霎(指时间极短);一个眼闪(一会儿工夫);一之为甚(一次已经过分了。用来劝人不要重犯错误)

(10) 某一个 。如:忽见一个从前方来;一天;一次;一夜(指某夜);一能(某一项专长或技能)

(11) 每;各 。如:一桌十人;一日三餐

(12) 另;又 。如:蝉一名知了

形容词

(1) 全;满

一肌一容(一:全部。指宫女的整个肌肤容貌)。——唐·杜牧《阿房宫赋》

传一乡。——宋·王安石《伤仲永》

洞庭一湖。——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长烟一空。

欢动一城。——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通订一舟。——明·魏学《核舟记》

(2) 又如:一罟(全部;一点不留);一是(全赁);一凭(任凭;完全凭仗);一抹(全部);一听(听任);一划(一派);一床(全部);一力(竭力);一创(整个);一到处(到处;四处);一条提(全部;统统);一抹光(一律免除或不予追究);一到处(遍地里);一肩儿(所承担的全部责任)

(3) 相同;一样 。如:一个稿子(一模一样);一便价(一式的;一律的);一似(好像;似同);一同(相同;一样);一理(同一准则)

(4) 齐一;联合 。如:一缴过儿(一起);一搭儿(一答里。一起;一块儿);一合儿(一同;一起);一就(一并;一起);一心(同心;齐心);一堆(一起;一块);一淘(一道;一路);一派(一齐);一体(一起;一块)

(5) 统一

以一中外之心,以色觊觎之望。——《子谦全传》

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

(6) 又如:一正(统一法度政令);一匡(使得到匡正);一法(统一的法令);一是(犹言统一的标准);一量(统一度量);一统天下(统一全国)

(7) 专一

用心一世。——《荀子·劝学》

(8) 又如:一德无暇(一心一意,没有一点虚情假意);一心一计(一心一意)

(9) 纯一不杂 。如:一青(犹纯青);一抹黑(形容一团漆黑);一纯(心地纯一)

(10) 独 。如:一目(独眼);一取(独取);一眼(一只眼睛。特指独存一眼);一尊(独尊)

副词

(1) 都,一概

一匡天下。——《史记·货殖列传》

(2) 又如:一划(一律);一回(一概);一弄(一切;全体);一抹光(全都包括在内);一往(一概;一律);一括(犹言总括);一是(一概)

(3) 很;甚 。如:一无性天(非常虚伪);一力价(极力地);一撮儿(极其;百般)

(4) 始终 。如:一象(一像。一向;从来);一起(一向;向来);一行(一向;一直);一了(一直;从来);一往(犹一向)

(5) 一经

诚一开口。——《史记·魏公子列传》

俗之一改。——《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黄鹤一去不复返,——唐·崔颢《黄鹤楼》

禄山一出。——宋·苏轼《教战守》

一出门。——《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一膺新命(一旦接受朝廷的任命);一觉(一旦);一头(一旦);一投(方言。一等到;一旦)

(7) 犹一一 。如:一略数(谓一一略举);一听(一一倾听)

名词

初次,第一次;开始 。如:一箭上垛(比喻旗开得胜,首次就达到目的);一生人(初次卖做奴婢的女子);一头里(原来;起先);一成(初次制成的);一回生(初见陌生);一见如旧(一见如故。初次相见意气相投,有如故交);一初(开始;起初);一征(初次征战);一听(初听)

英文翻译

one; a, an; alone

方言集汇

◎ 粤语:jat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it7 [客语拼音字汇] yid5 [海陆丰腔] rit7 [宝安腔] jit7 [客英字典] jit7 [台湾四县腔] jit7 [梅县腔] jit7 [东莞腔] jit7 [陆丰腔] jit7
◎ 潮州话:zêg8(chêk) ig4(ik)【揭阳】êg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於悉質A入聲開口三等眞Aqjit/itʔĭĕt
zhǎng [zhang]
部首: 432
笔画: 12
五笔: IPKR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FBRQ
四角: 905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本义:手掌,手心

掌,手中也。——《说文》

指其掌。——《论语·八佾》

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枚乘《谏吴王书》

(2) 又如:掌上(手掌之上。极言容易);掌上观纹(比喻极其容易,毫不费力);掌文(手掌纹路所呈现的近乎文字的形状)

(3) 脚的底部 。如:脚掌

(4) 四足动物带爪的脚

熊掌,亦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5) 脚 。如:鸭掌

(6) 掌状物 。如:仙人掌

(7) 钉在马、驴、骡等蹄子底下的蹄铁 。如:这匹马该钉掌了

(8) 又指钉或缝在鞋底后部的补钉 。如:鞋掌

(9) 姓

动词

(1) 用手掌打

蹶松析,掌蒺藜。——扬雄《羽猎赋》

(2) 又如:掌嘴

(3) 主管,负责

舜使益掌火, 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孟子·滕文公上》

(4) 又如:掌家(管家);掌土(指掌管工部事务。因古代工部负责土木建造和水利工程等,故称);掌文(掌管文翰);掌计(掌握考核);掌节(掌握节令);掌选(主持选拔举荐);掌礼(主持礼仪);掌灶(主持烹调)

(5) 支撑

只觉头重身轻,满眼金星乱迸,实实掌不住。——《红楼梦》

(6) 又如:掌不住(支撑不住;忍不住)

(7) 忍住

连贾珍也掌不住笑了。——《红楼梦》

英文翻译

palm of hand, sole of foot, paw

方言集汇

◎ 粤语:zoeng2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zong3 [宝安腔] zong3 [客英字典] zhong3 [台湾四县腔] zong3 [梅县腔] zhong3 [沙头角腔] zong3 [陆丰腔] zhong3 [海陆丰腔] zhong3 [东莞腔] cong3 ca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六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諸兩陽開上聲開口三等cjangx/tjanktɕĭaŋ
xiě,xuè [xie,xue]
部首: 618
笔画: 6
五笔: TLD
五行:
仓颉: HBT
四角: 27102

详细解释

xiě

名词

(1) ∶“血”( xuè)的口语读音(多单用) 。如:鸡血;血块子;血沥沥(血淋淋);血唬零喇(血糊淋粒。血淋淋的);血胡同(血湖同。于人丛中杀出的血路);血糊突(流血很多,像粥样);血渌渌(鲜血淋漓);血心(忠心;热忱);血的教训;流了一点血,不要紧

(2) 另见 xuè

xuè

名词

(1) (指事。小篆字形,从皿,“一”象血形。表示器皿中盛的是血。本义:牲血,供祭祀用)

(2) 同本义。后泛指血液

血,祭所荐牲血也。——《说文》

取其血膋。——《诗·信南山》。笺:“血以告杀也。”

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周礼·大宗伯》

血祭盛气也。——《礼记·郊特性》

叩其鼻以血社也。——《公羊传·僖公十九年》

原野厌人之肉,川谷流人之血。——汉· 扬雄《法言》

(3) 又如:狗血喷头;贫血;呕心沥血;心血;血海的干系(关系非常重大的责任);血映征袍(喻战斗激烈);血肉蹀躞(死尸阻路,只能小步慢行)

(4) 指妇女的月经

今常见怀胎七八个月而生子者,但以血止为度。——张介宾《景岳全书》

(5) 又如:血分(妇女的经血);经血;血崩(经血过多)

(6) 悲痛的泪水

老夫哭爱子,日暮千行血。——唐· 顾况《伤子》

乘马班如,泣血涟如。——《易·屯》

(7) 又如:血泪

(8) 血脉

气血俱动。——唐· 李朝威《柳毅传》

动词

(1) 用鲜血涂沾

兵可毋血刃而俱罢。——《汉书》

(2) 又如:血刃(血沾刀口。谓杀戮);血衣(沾血的衣服);血花(飞溅的鲜血);血点,血踪(犹血迹)

(3) 杀伤,杀害

挥直刃以血其邪者。——唐· 沈光《李白酒楼记》

(4) 又如:血风肉雨(形容剧烈残酷的搏斗或屠杀);血场(指战场);血沟(条状的流血伤口)

(5) 染,涂

形容词

(1) 指有血缘关系的近亲。亦指血缘、血统

亲附疏,割犯血。——汉· 扬雄《太玄》

(2) 又如:血叔(嫡亲的叔父);血胄(后裔);血胤(同一血统的子孙后代;犹血统);血嗣(指子孙);血属(有血缘关系的亲属)

(3) 喻赤诚 。如:血气之勇(指一时感情冲动而产生的勇气)

(4) 喻红色

杜鹃灿烂,血艳夺目。——《徐霞客游记》

俄有赤龙长千余丈,雷目血舌。——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血殷(暗红);血旗(指红旗);血紫(紫红色)

(6) 另见 xiě

英文翻译

blood; radical number 143

方言集汇

◎ 粤语:hyut3
◎ 客家话:[梅县腔] hiet7 [海陆丰腔] hiet7 [客语拼音字汇] hiad5 [台湾四县腔] hiet7 [客英字典] hiet7 [沙头角腔] het7 [宝安腔] het7 [陆丰腔] hiat7 [东莞腔] he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六屑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呼決屑合入聲合口四等huet/xuetxiw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