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撮

yī cuō,yī zuǒ [yi cuo,yi zuo]
注音 一 ㄗㄨㄛˇ
词性 数量词

词语释义

[ yī cuō ] :

1.容量单位。

2.常用于表示毛发的量词。

3.常用于一堆或聚在一起的量词,或常用于茶叶等,一缕。


[ yī zuǒ ] :

=1.容量单位。

2.常用于表示毛发的量词。

3.常用于一堆或聚在一起的量词,或常用于茶叶等,一缕。


词语解释

  1. 容量单位,古以六粟为一圭,十圭为一撮,见《孙子算经》;或以四圭为一撮,见《汉书·律历志上》“量多少者不失圭撮”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说。按,今市制一撮等于一市升的千分之一。

  2. 用两三个手指所能撮取者。形容微少。

    《礼记·中庸》:“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 华岳 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洩,万物载焉。”《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 安太太 听了,便同 张太太 各拈了一撮香。” 徐光耀 《平原烈火》第二六章:“在桌后,还有个矮胖的小老头儿,鼻下留一撮小黑须。”

  3. 一集中。

    《水浒传》第一一八回:“那 方杰 年纪后生,精神一撮,那枝戟使得精熟,和 秦明 连鬭了三十餘合,不分胜败。”

引证解释

⒈ 容量单位,古以六粟为一圭,十圭为一撮,见《孙子算经》;或以四圭为一撮,见《汉书·律历志上》“量多少者不失圭撮” 颜师古注引应劭说。按,今市制一撮等于一市升的千分之一。

⒉ 用两三个手指所能撮取者。形容微少。

《礼记·中庸》:“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洩,万物载焉。”
《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安太太听了,便同张太太各拈了一撮香。”
徐光耀《平原烈火》第二六章:“在桌后,还有个矮胖的小老头儿,鼻下留一撮小黑须。”

⒊ 一集中。

《水浒传》第一一八回:“那方杰年纪后生,精神一撮,那枝戟使得精熟,和秦明连鬭了三十餘合,不分胜败。”

一撮的网络释义

一撮

  • 一撮是一个词语,读音是yī zuǒ,解释为常用于表示毛发的量词。
  • 一撮造句

    一位留着一撮羊胡子的中年人捻着小胡子摇头晃脑,领着一群同样摇头晃脑的瓜娃子高声朗诵着。
    人生不过弹指一瞬,白驹过隙后人人都逃不过化为坟中的一撮黄土,他却偏偏得了时光的眷顾,当普通人垂垂老迈,形容枯槁之时他依然年轻,承担着命运给予的沉重职责,一路孤独前行。君子在野。
    老道专练鼻子的嗅觉功能,他在盗掘前,翻开墓表土层,取一撮墓土放在鼻下猛嗅,从泥土气味中辨别墓葬是否被盗过,并根据土色判断时代。
    即使自己变成一撮泥土,只要它是铺在通往真理的大道上,让自己的伙伴们大踏步地冲过去,也是最大的幸福。
    周围是一群穷形尽相的恶鬼!一个人来,伸过一只血肉模糊的手来,那人那人下颌错位,白森森的牙齿外露,牙齿一撮一张,就有血流如注,道“我的命呢?”。
    曾沧海在苍茫的暮色中一见那人颔下有一撮小胡子,便知道是吴府总管费小胡子费晓生。
    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银针钉着一张贴子和一撮头发,帖子似乎能够能看到马德良的名字和一些日子,三根红线的另一头绕在一个跪着的黑袍人的手里,黑袍人面目阴森,面色黎黑,不象是汉族人。
    捻一撮追求,握一分坚持,揣一把毅力,包一缕勇气,加一包信心,融一丝梦想,摘一片美好;调成一杯工作激情茶,送给春节假期归来的你,祝你工作顺利美意,生活温馨甜蜜,日子红火惬。
    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命运如一壶翻滚的沸水,我们是一撮生命的清茶。
    一撮毛立刻眉开眼笑的接过支票点头哈腰的连声道谢“彭总您过奖了,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有事您尽管吩咐就是。
    一个又一个惊才艳艳的寒门男人倒在高不可攀的门阀前,可总有那么一撮人能够冲破门阀,一骑绝尘,搏下一个大大的锦绣前程。
    姑息一撮盐,烂了一头牛。
    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八字胡,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一棵年轻的树被大齐根锯了,它的一撮嫩叶怎样了呢?
    夹棉花的丝绸棉被、丝绸衣服折腾成手掌大小的碎片,花花绿绿地装了整整一箩筐和一撮箕。
    一撮玫瑰模拟心的丧礼,前事作废当爱已经流逝。
    那边那个留一撮小胡子的小坏种,我每天早上都看见他搂着一个戴粉红帽子的姑娘的胳膊打这儿走过,今天我又看见他走过,可他搂着一支步枪。
    她头顶上有一撮高耸的“枪毛”,按倒后又竖起来,我想我应该好好爱她。

    汉字详情

    [yi]
    部首: 105
    笔画: 1
    五笔: GGLL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
    四角: 10000

    详细解释

    数词

    (1)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2) 同本义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淮南子·诠言》

    抱一而天下试。——《老子》

    故一人有事于四方。——《书·君奭》。传:“天子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汉·贾谊《过秦论》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乱,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攻入邺都(现河南省安阳市)。邢州(现河北省邢台市)、沧州驻军相继作乱。)——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一境(一个地方);一丝(一根蚕丝);一碗水往平处端(办事公正不偏袒);一拳正打在心窝(一下说到要害处);一人做一人当(敢做就敢于承认,绝不连累别人);一客不烦二主(托一人能办的事,就不再打扰第二个人);一动不如一静(动不如静好);一言抄百语(总而言之);一缘一会(天缘凑合);一路功名(仕途顺利,官运亨通);一盘一盒(礼物);一清如水(静悄悄地没有人影);一毫不爽(一点不差);一息恹恹(疾病缠身,气息微弱)

    (4) 序数的第一位

    一战而举鄢、郢。(第一仗就攻下了楚国的重要城市鄢、郢。一战,第一战。指楚顷襄王二十年即公元前279年,秦将白起攻下楚国的鄢、郢二都的战争。举,攻下。鄢,地名,在今湖北省宜城县境。郢,地名,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境。)——《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5) 又如:一紧二慢三罢休(指先紧后慢、最后不了了之的官场办事作风);一来二去(经过一段时间的周折);一品锅(一种里面杂放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的“砂锅”);一甲(科举殿试第一至第三名,赐进士及第);一更;一品(犹言一等;第一等);一等一(第一等中的第一名)

    (6) 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

    (7) 又如:一脚(动物身体的四分之一,一条腿的部分);丈一、丈二;百一;一份(整体分为若干份的一部分);一杆子(方言。犹言一部分);一得(得到一件或一个);一端(指物件的一头)

    (8) 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

    一至楚。——《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初一交战。——《资治通鉴》

    抚尺一下。——《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9) 又如:一拿一个着(一下子就拿住);一气一个死(气得要命);一忽觉转(一觉醒来);一时半霎(指时间极短);一个眼闪(一会儿工夫);一之为甚(一次已经过分了。用来劝人不要重犯错误)

    (10) 某一个 。如:忽见一个从前方来;一天;一次;一夜(指某夜);一能(某一项专长或技能)

    (11) 每;各 。如:一桌十人;一日三餐

    (12) 另;又 。如:蝉一名知了

    形容词

    (1) 全;满

    一肌一容(一:全部。指宫女的整个肌肤容貌)。——唐·杜牧《阿房宫赋》

    传一乡。——宋·王安石《伤仲永》

    洞庭一湖。——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长烟一空。

    欢动一城。——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通订一舟。——明·魏学《核舟记》

    (2) 又如:一罟(全部;一点不留);一是(全赁);一凭(任凭;完全凭仗);一抹(全部);一听(听任);一划(一派);一床(全部);一力(竭力);一创(整个);一到处(到处;四处);一条提(全部;统统);一抹光(一律免除或不予追究);一到处(遍地里);一肩儿(所承担的全部责任)

    (3) 相同;一样 。如:一个稿子(一模一样);一便价(一式的;一律的);一似(好像;似同);一同(相同;一样);一理(同一准则)

    (4) 齐一;联合 。如:一缴过儿(一起);一搭儿(一答里。一起;一块儿);一合儿(一同;一起);一就(一并;一起);一心(同心;齐心);一堆(一起;一块);一淘(一道;一路);一派(一齐);一体(一起;一块)

    (5) 统一

    以一中外之心,以色觊觎之望。——《子谦全传》

    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

    (6) 又如:一正(统一法度政令);一匡(使得到匡正);一法(统一的法令);一是(犹言统一的标准);一量(统一度量);一统天下(统一全国)

    (7) 专一

    用心一世。——《荀子·劝学》

    (8) 又如:一德无暇(一心一意,没有一点虚情假意);一心一计(一心一意)

    (9) 纯一不杂 。如:一青(犹纯青);一抹黑(形容一团漆黑);一纯(心地纯一)

    (10) 独 。如:一目(独眼);一取(独取);一眼(一只眼睛。特指独存一眼);一尊(独尊)

    副词

    (1) 都,一概

    一匡天下。——《史记·货殖列传》

    (2) 又如:一划(一律);一回(一概);一弄(一切;全体);一抹光(全都包括在内);一往(一概;一律);一括(犹言总括);一是(一概)

    (3) 很;甚 。如:一无性天(非常虚伪);一力价(极力地);一撮儿(极其;百般)

    (4) 始终 。如:一象(一像。一向;从来);一起(一向;向来);一行(一向;一直);一了(一直;从来);一往(犹一向)

    (5) 一经

    诚一开口。——《史记·魏公子列传》

    俗之一改。——《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黄鹤一去不复返,——唐·崔颢《黄鹤楼》

    禄山一出。——宋·苏轼《教战守》

    一出门。——《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一膺新命(一旦接受朝廷的任命);一觉(一旦);一头(一旦);一投(方言。一等到;一旦)

    (7) 犹一一 。如:一略数(谓一一略举);一听(一一倾听)

    名词

    初次,第一次;开始 。如:一箭上垛(比喻旗开得胜,首次就达到目的);一生人(初次卖做奴婢的女子);一头里(原来;起先);一成(初次制成的);一回生(初见陌生);一见如旧(一见如故。初次相见意气相投,有如故交);一初(开始;起初);一征(初次征战);一听(初听)

    英文翻译

    one; a, an; alone

    方言集汇

    ◎ 粤语:jat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it7 [客语拼音字汇] yid5 [海陆丰腔] rit7 [宝安腔] jit7 [客英字典] jit7 [台湾四县腔] jit7 [梅县腔] jit7 [东莞腔] jit7 [陆丰腔] jit7
    ◎ 潮州话:zêg8(chêk) ig4(ik)【揭阳】êg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於悉質A入聲開口三等眞Aqjit/itʔĭĕt
    cuō,zuǒ [cuo,zuo]
    部首: 330
    笔画: 15
    五笔: RJBC
    五行:
    仓颉: QASE
    四角: 56047

    详细解释

    cuō

    动词

    (1) (形声。从手,最声。本义:用手指抓取粒状物)

    (2) 用三指取物;抓取

    撮,四圭也,一曰两指撮也。——《说文》

    量多少者不失圭撮。——《汉书·律历志上》

    鸱鸺夜撮蚤。——《庄子·秋水》

    (3) 又如:撮一点儿盐;撮药(抓药);撮土(抓一把土);撮拾(撮取);撮台子(拾掇桌子)

    (4) 把聚拢的东西用簸箕等物铲起 。如:撮走一簸箕土

    (5) 拉拢 。如:撮补(从中帮助)

    (6) 玩弄 。如:撮戏(玩把戏);撮哄(起哄);撮空(戏弄虚假)

    (7) 簇拥 。如:撮拥(簇拥)

    (8) 摘要,摘取 。如:撮文(摘取文句;咬文嚼字);撮录(采录;摘录);撮略(摘取,摘引);撮述(摘要叙述);撮取(摘取)

    (9) 聚合;聚拢

    撮冀州之众。——《后汉书·袁绍传》

    我这里正项钱粮,兀自起解不足,东那西撮。——《水浒传》

    (10) 提,拎

    量词

    (1) 容量单位,等于一升的千分之一——用于可用手或工具撮取的粉粒状物

    量之所起起于粟。六粟为一圭,十圭为一撮,十撮为一抄,十抄为一勺,十勺为一合,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孙子算经·上》

    (2) 食指与姆指间能撮起的量 。如:一撮儿;一撮食盐;撮土焚香(撮土为香。撮土代替香炉,焚香敬神佛);撮土(一撮泥土)

    zuǒ

    量词

    (1) 用于成丛的毛发或野草等 。如:一撮儿毛;剃去一卷,留下一撮

    (2) 另见 cuō

    英文翻译

    little bit, small amount, pinch

    方言集汇

    ◎ 粤语:cyut3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cod5 zeb5 zod5 [海陆丰腔] cot7 zep7 [客英字典] cot7 [台湾四县腔] cot7 zep7 [梅县腔] zep7 cot7 [陆丰腔] cot7 [东莞腔] zut7 [宝安腔] cot7 | zot7 zep7
    ◎ 潮州话:cuag4(tshuak)[潮州]cuêg4 ,coh4(tshoh)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三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子括入聲合口一等cuat/zuattsuɑ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