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光阴一寸金

yī cùn guāng yīn yī cùn jīn [ yi cun guang yin yi cun jin]
繁体 一寸光陰一寸金
注音 一 ㄘㄨㄣˋ ㄍㄨㄤ 一ㄣ 一 ㄘㄨㄣˋ ㄐ一ㄣ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俗谚。意谓时间非常可贵,必须珍惜。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唐 王贞白《白鹿洞》:“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成语辨析

一寸光阴一寸金和“一刻千金”;都有“时间宝贵”的含义。但“一刻千金”有时指某种特定环境下的时间宝贵;含贬义;一寸光阴一寸金没有这一层意思。

成语用法

一寸光阴一寸金复句式;作主语、分句;形容世界宝贵。

引证解释

⒈ 俗谚。意谓时间非常可贵,必须珍惜。

唐王贞白《白鹿洞》诗之一:“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元同恕《送陈嘉会》诗:“尽欢菽水晨昏事,一寸光阴一寸金。”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三章三:“老兄!‘一寸光阴一寸金’啦。象这样得过且过,有什么出息?”

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国语词典

(谚语)​比喻时间的宝贵。

一寸光阴一寸金的网络释义

一寸光阴一寸金

  • 一寸光阴一寸金:常用俗语
  • 一寸光阴一寸金:邱海昕演唱歌曲
  • 一寸光阴一寸金的翻译

    俄语: Время--деньги.

    一寸光阴一寸金造句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劝君莫要虚度日,勤奋学习勇创新;俗话又说:事要成功须尽力,学无止境在虚心。劝君莫要怕吃苦,诗书万卷圣贤心。祝君成功!
    一寸光阴一寸金,千金难买寸光阴。
    唐风也没有想到,他会有今天,以前,他可是信仰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每天都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够用,现在可好了,他感觉有些虚度光阴。
    有道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的人生必须抓紧了。
    教我懂得‘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教我‘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又说,读书是迈向成功的阶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度淳’。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如梭,光阴似箭,人生短短几个秋,一直跟着光阴走,岁月不饶不待人。所以,朋友跟上时间节奏,努力拼搏并加油!
    仕途的事情以后再说,那么请先生继续讲课吧,不然圣人对您都会心生不满,一寸光阴一寸金,时间不是用来嚼舌根的。
    宗主,您怎么迟到了,知不知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冥府的冥仙已经再三催促了,还请宗主快快去看看吧!
    吃完饭还要读书练字,一寸光阴一寸金,抓紧点时间。
    时间是可贵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啊!时间像一个精灵,你看不到他,听不到他,摸不到他。而他还能从你的身边溜走,像流水一样无情,所以我们应该争分夺秒,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了。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古人又云:钱不是万能的。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们必须认真复习,争取都能考上高一级学校。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神秘的加速空间,让他拥有无尽的时光。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俗话又说:寸金难买寸光阴!珍惜眼前的时光,做有意义的事,让今后的自己觉得回忆是幸福的!
    与相爱的人相爱且守的日期,真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剩下的,好比能否恒久,不是十分重要。
    周宏心性已不是十七八时的后生,此时可算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就在茅舍前就着月光反复练掘地把。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是宝贵的,但也是无情的。我们应该好好地利用宝贵的时间,来勤奋学习。
    时值二月春寒料峭,附近不见村民,卫灵便对陈桑说道,“一寸光阴一寸金,我们与其在这耗费光阴傻等綦母怀文,不如趁着这空当每天在这里继续修炼。
    呜呼哀哉,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可俗话又说:寸金难买寸光阴!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时间就是金钱。现在你该干啥呢?好好利用你的时间吧!

    汉字详情

    [yi]
    部首: 105
    笔画: 1
    五笔: GGLL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
    四角: 10000

    详细解释

    数词

    (1)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2) 同本义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淮南子·诠言》

    抱一而天下试。——《老子》

    故一人有事于四方。——《书·君奭》。传:“天子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汉·贾谊《过秦论》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乱,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攻入邺都(现河南省安阳市)。邢州(现河北省邢台市)、沧州驻军相继作乱。)——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一境(一个地方);一丝(一根蚕丝);一碗水往平处端(办事公正不偏袒);一拳正打在心窝(一下说到要害处);一人做一人当(敢做就敢于承认,绝不连累别人);一客不烦二主(托一人能办的事,就不再打扰第二个人);一动不如一静(动不如静好);一言抄百语(总而言之);一缘一会(天缘凑合);一路功名(仕途顺利,官运亨通);一盘一盒(礼物);一清如水(静悄悄地没有人影);一毫不爽(一点不差);一息恹恹(疾病缠身,气息微弱)

    (4) 序数的第一位

    一战而举鄢、郢。(第一仗就攻下了楚国的重要城市鄢、郢。一战,第一战。指楚顷襄王二十年即公元前279年,秦将白起攻下楚国的鄢、郢二都的战争。举,攻下。鄢,地名,在今湖北省宜城县境。郢,地名,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境。)——《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5) 又如:一紧二慢三罢休(指先紧后慢、最后不了了之的官场办事作风);一来二去(经过一段时间的周折);一品锅(一种里面杂放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的“砂锅”);一甲(科举殿试第一至第三名,赐进士及第);一更;一品(犹言一等;第一等);一等一(第一等中的第一名)

    (6) 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

    (7) 又如:一脚(动物身体的四分之一,一条腿的部分);丈一、丈二;百一;一份(整体分为若干份的一部分);一杆子(方言。犹言一部分);一得(得到一件或一个);一端(指物件的一头)

    (8) 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

    一至楚。——《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初一交战。——《资治通鉴》

    抚尺一下。——《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9) 又如:一拿一个着(一下子就拿住);一气一个死(气得要命);一忽觉转(一觉醒来);一时半霎(指时间极短);一个眼闪(一会儿工夫);一之为甚(一次已经过分了。用来劝人不要重犯错误)

    (10) 某一个 。如:忽见一个从前方来;一天;一次;一夜(指某夜);一能(某一项专长或技能)

    (11) 每;各 。如:一桌十人;一日三餐

    (12) 另;又 。如:蝉一名知了

    形容词

    (1) 全;满

    一肌一容(一:全部。指宫女的整个肌肤容貌)。——唐·杜牧《阿房宫赋》

    传一乡。——宋·王安石《伤仲永》

    洞庭一湖。——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长烟一空。

    欢动一城。——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通订一舟。——明·魏学《核舟记》

    (2) 又如:一罟(全部;一点不留);一是(全赁);一凭(任凭;完全凭仗);一抹(全部);一听(听任);一划(一派);一床(全部);一力(竭力);一创(整个);一到处(到处;四处);一条提(全部;统统);一抹光(一律免除或不予追究);一到处(遍地里);一肩儿(所承担的全部责任)

    (3) 相同;一样 。如:一个稿子(一模一样);一便价(一式的;一律的);一似(好像;似同);一同(相同;一样);一理(同一准则)

    (4) 齐一;联合 。如:一缴过儿(一起);一搭儿(一答里。一起;一块儿);一合儿(一同;一起);一就(一并;一起);一心(同心;齐心);一堆(一起;一块);一淘(一道;一路);一派(一齐);一体(一起;一块)

    (5) 统一

    以一中外之心,以色觊觎之望。——《子谦全传》

    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

    (6) 又如:一正(统一法度政令);一匡(使得到匡正);一法(统一的法令);一是(犹言统一的标准);一量(统一度量);一统天下(统一全国)

    (7) 专一

    用心一世。——《荀子·劝学》

    (8) 又如:一德无暇(一心一意,没有一点虚情假意);一心一计(一心一意)

    (9) 纯一不杂 。如:一青(犹纯青);一抹黑(形容一团漆黑);一纯(心地纯一)

    (10) 独 。如:一目(独眼);一取(独取);一眼(一只眼睛。特指独存一眼);一尊(独尊)

    副词

    (1) 都,一概

    一匡天下。——《史记·货殖列传》

    (2) 又如:一划(一律);一回(一概);一弄(一切;全体);一抹光(全都包括在内);一往(一概;一律);一括(犹言总括);一是(一概)

    (3) 很;甚 。如:一无性天(非常虚伪);一力价(极力地);一撮儿(极其;百般)

    (4) 始终 。如:一象(一像。一向;从来);一起(一向;向来);一行(一向;一直);一了(一直;从来);一往(犹一向)

    (5) 一经

    诚一开口。——《史记·魏公子列传》

    俗之一改。——《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黄鹤一去不复返,——唐·崔颢《黄鹤楼》

    禄山一出。——宋·苏轼《教战守》

    一出门。——《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一膺新命(一旦接受朝廷的任命);一觉(一旦);一头(一旦);一投(方言。一等到;一旦)

    (7) 犹一一 。如:一略数(谓一一略举);一听(一一倾听)

    名词

    初次,第一次;开始 。如:一箭上垛(比喻旗开得胜,首次就达到目的);一生人(初次卖做奴婢的女子);一头里(原来;起先);一成(初次制成的);一回生(初见陌生);一见如旧(一见如故。初次相见意气相投,有如故交);一初(开始;起初);一征(初次征战);一听(初听)

    英文翻译

    one; a, an; alone

    方言集汇

    ◎ 粤语:jat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it7 [客语拼音字汇] yid5 [海陆丰腔] rit7 [宝安腔] jit7 [客英字典] jit7 [台湾四县腔] jit7 [梅县腔] jit7 [东莞腔] jit7 [陆丰腔] jit7
    ◎ 潮州话:zêg8(chêk) ig4(ik)【揭阳】êg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於悉質A入聲開口三等眞Aqjit/itʔĭĕt
    cùn [cun]
    部首: 307
    笔画: 3
    五笔: FGHY
    五行:
    吉凶:
    仓颉: DI
    四角: 403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指事。小篆字形,从又,从一。“又”象手形,“一”指下手腕一寸之处。“寸”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寸”的字往往与“手”有关。本义:中医切脉,称距离手腕一寸长的部位为“寸口”,简称“寸”)

    (2) ∶寸口的简称

    寸,十分也。人手却一寸,动脉谓之寸口。——《说文》。按,十发为程,而当一分,十分为寸。

    布指知寸。——《大载礼记·主言》

    肤寸而合。——《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

    (3) 又如:寸田(三丹田);寸关尺(中医指寸口、关上、尺中的简称)

    (4) 长度单位, 1/10尺为一寸,古代计量长度单位的标准不同,寸的具体数值也有差异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后汉书·列女传》

    (5) 又如:寸男尺女(一男半女)。又指用于针灸取穴中的相对长度单位,如两乳头之间是8寸

    脐下3寸是关元

    形容词

    (1) 引申为极短

    君与康先生捧诏恸哭,而皇上手无寸柄,无所为计。——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寸幅(短信);寸旬(极短的时间);寸铁(形容短小的兵器)

    (3) 形容极小的 。如:寸土必争;寸愿(微小的心愿);寸田(人胸中方寸之地。用以比喻心);寸进(形容进步极少);寸缕(极少的布制)

    动词

    协助

    两条棍响振天关,不见输赢皆傍寸。——《西游记》

    英文翻译

    inch; small, tiny; KangXi radical 41

    方言集汇

    ◎ 粤语:cyun3
    ◎ 客家话:[梅县腔] cun5 [宝安腔] cun5 [客语拼音字汇] cun4 [台湾四县腔] cun5 [客英字典] cun5 [东莞腔] cun5 [沙头角腔] cun5 [海陆丰腔] cun5 [陆丰腔] cu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六慁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倉困去聲合口一等chuonh/cuonntsʰuən
    guāng [guang]
    部首: 209
    笔画: 6
    五笔: IQB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FMU
    四角: 902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火,在人上”。本义:光芒,光亮)

    (2) 同本义

    光,明也。——《说文》

    光,晃也,晃晃然也。亦言广也,所照广远也。——《释名·释天》

    与日月兮齐光。——《楚辞·九歌·云中君》

    能游冥冥者与日月同光。——《淮南子·俶真》

    日月淑清而扬光。——《淮南子·本经》

    国之光。——《易·观》

    夜未央,庭燎之光。——《诗·小雅·庭燎》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史记·屈原列传》

    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左传·庄公二十二年》

    光明之耀也。——《国语·晋语》

    容光必照焉。——《孟子》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有红光一缕起土桥,直射城西。——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3) 又如:阳光;灯光;反光(反射的光线);色光(带颜色的光);晨光(清晨的太阳光);曙光(清晨的日光);光晃(光芒闪烁)

    (4) 色泽;光彩

    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蛾脸不舒,中袖无光。——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丝光;油光(光亮润泽);光色(光彩色泽);砑光

    (6) 荣耀;昭著

    邦家之光。——《诗·齐风·南山有台》

    连我脸色都无光了。——《儒林外史》

    士之处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唐· 韩愈《原毁》

    (7) 又如:为国争光;沾光;光宠(光荣;增光);光国(为国争光);光天(光辉达于天下);光隆(光辉隆盛);光烂(光辉明亮);光晶(光辉);光赫(光辉显赫)

    (8) 光阴,时光

    始屏忧以愉思,乐兹情于寸光。——南朝宋· 鲍照《观漏赋》

    (9) 又如:寸光(短暂的光阴);光阴荏苒(时光一天一天地逝去。荏苒:渐渐过去);光景如梭(光阴如梭。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光阴拈指(阳光在弹指间逝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10) 景色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11) 又如:风光;山光

    (12) 恩慧;好处 。如:叨光;沾光;借光

    (13) 特指日、月、星辰等天体 。如:光岳(天地。光:星辰。岳:河山)

    (14) 称人来访的敬词

    四位老先生,今日光顾小园,老夫有何德能?——明· 桑绍良《独乐园司马入桐》

    形容词

    (1) 光明,明亮

    宝剑直千金,被服光且鲜。——三国蜀· 曹植《名都篇》

    (2) 又如:光净(明亮洁净);光朗朗(光亮);光眼(大而有神的眼);光灯(明亮的灯火);光润(光亮润泽)

    (3) 光滑

    白沙青石光无泥。——唐· 杜甫《中丞严公雨垂寄见忆一绝奉答二绝》

    (4) 又如:这种纸很光;磨光;光出律(光滑);光碌碌(光圆滚动的样子);光圆(光滑圆溜);光油油(光滑明亮)

    (5) 裸露

    光头圆脑作僧看。——宋· 郑清之《咏茄》

    (6) 又如:光出溜(光秃);光塌塌(光秃秃的样子);光板板(平而裸露的)

    (7) 空,净尽 。如:当光;赔光;输光;吃光;光鞑剌(方言。空荡荡;空旷无物)

    (8) 通“广”( guǎng)。广大,宽阔

    光被四表,格于上下。——《书·尧典》

    昔武王克 商,光有天下。——《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9) 又如:地光(地域广大)

    动词

    (1) 照耀

    惟公德明光于上下。——《书·洛诰》

    (2) 又如:光烛(照耀)

    (3) 增辉,发扬光大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诸葛亮《出师表》

    (4) 又如:光宗耀祖;光国(为国争光);光德(显扬有德之人);光价(显扬其身价);光演(光大延续);光昌(显扬昌盛);光前(光大前人的功业)

    副词

    仅仅,单 。如:不光为我,也是为他;要为集体着想,不能光考虑个人

    英文翻译

    light, brilliant, shine; only

    方言集汇

    ◎ 粤语:gwong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ong1 [海陆丰腔] gong1 [梅县腔] gwong1 [东莞腔] gong1 [客语拼音字汇] gong1 guong1 [台湾四县腔] gong1 [客英字典] kwong1 [宝安腔] gong1 [陆丰腔] go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一唐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黃唐合平聲合口一等kuɑŋkuang
    yīn [yin]
    部首: 212
    笔画: 6
    五笔: BEG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NLB
    四角: 772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阜( ),从侌,侌( yīn)亦声。阜,土山,从阜多与地形有关。简化字属会意,表示月夜笼罩山冈,很阴暗。本义: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2) 同本义

    陰,闇也。山之北,水之南也。从阜,从侌。——《说文》

    鸣鹤在阴。——《易·中孚》。按,二在兑泽之中,艮山之下,故称阴。

    壜上张赤挛阴羽。——《周书·王会》

    相其阴阳。——《诗·大雅·公刘》

    阴竹之管。——《周礼·大司乐》

    令剥阴木而水之。——《周礼·柞氏》

    达于汉阴(汉水南岸)。——《列子·汤问》

    洞庭之阴。—— 唐· 李朝威《柳毅传》

    阴谷皆入济。——清· 姚鼐《登泰山记》

    其阴,济水东流。(阴:泰山的北面。)—— 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阴山背后(偏僻冷落的地方);阴木(山北的树木。一说秋冬生长的树木);阴竹(生长于山北的竹子);阴滨(江河的南岸);阴麓(山的北麓);阴坡(北坡)

    (4) 泛指北面

    洞霞飘素练,藓壁画阴窗。——唐· 李质《宿日观东房诗》

    (5) 又如:阴窗(北窗);阴欍(北窗);阴隅(西北方);阴列(最北边的一条山脉)

    (6) 背阳为阴

    阴崖积雪犹含冻,远树浮烟已带春。——《西游记》

    (7) 又如:阴干(放在背阳处吹干);阴崖(背阳的山崖);阴地(背阳地);阴阳瓦陇(瓦房顶的瓦是按一行凸面朝下一行凹面朝上交错铺排的。凸面为阳,凹面为阴。凸凹相间的行列叫瓦陇)

    (8) 生殖器

    那众强人那容分说,赶上前,把寇员外撩阴一脚,踢翻在地。——《西游记》

    (9) 又如:阴刑(割去生殖器的刑罚);阴痿(病名。即阳痿。通常指男性生殖器不能勃起)。又指女性生殖器。如:阴核(生理与解剖学名词。又称阴蒂或阴挺。为哺乳类雌性动物生殖器之一部分)

    (10) 指秋冬季节

    月是夜秋镜,寒为寂寞资。——唐· 元稹《初寒夜寄卢子蒙》

    (11) 又如:阴秋(秋季);阴泉(秋冬之水);阴条(秋冬仍青的树木);阴时(秋冬之时);阴期(秋冬季节)

    (12) 日影;阴影

    堂下之阴。——《吕氏春秋·察今》

    绿杨阴里白沙堤。——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树林阴翳。——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13) 又如:阴暎(树荫);阴蔚(绿树茂盛浓密成荫);阴森(树木浓密成荫);阴林(茂林)

    (14) 雨

    日西则景朝多阴。——《周礼·大司徒》。疏:“即雨也。”

    (15) 又如:阴朗(阴雨和晴朗);阴泄(阴雨);阴官(雨师;水神)

    (16) 水

    阴池幽流,玄泉冽清。——《文选·张衡·东京赋》

    (17) 又如:阴蚪(水中的幼蛙);阴族(水族)

    (18) 旧时迷信指冥间 。如:阴山(指世俗所谓的阴间山名。如鬼魂被打入此处则不得超生);阴灵儿(阴魂。指人死后的灵魂);阴人(亡灵);阴阳两宅(旧指人住的为阳宅,停放灵柩处或墓地为阴宅);阴司(迷信指阴间官府);阴钱(冥钱。民俗以为人死后在阴间所用)

    (19) 月亮

    日为阳,月为阴。——《素问》

    (20) 又如:阴光(月光);阴兔(月亮的别名)

    (21) 妇人

    弼佐王风,克柔阴化。——隋· 江总《为陈六宫谢章》

    (22) 又如:阴教(女子的教化);阴化(女子的教化);阴德(女德);阴帝(指女娲)

    (23) 坟,墓

    琢文阴壤,庶永后希。——宋· 苏舜钦《广陵郡太君志铭》

    (24) 又如:阴壤(墓地);阴宅(坟墓;墓穴);阴户(墓门)

    (25) 指月经

    女子七七四十九,阴绝。——王恽《玉堂嘉话》

    (26) 天空中十分之八以上的部分被中低云量占住叫做阴

    天阴雨湿。——唐· 杜甫《兵车行》

    天阴黑。——《资治通鉴·唐纪》

    朝晖夕阴。——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元· 关汉卿《窦娥冤》

    (27) 又如:阴埃(阴雾和尘埃);阴晦(云气掩映日光,天气阴晦);阴凝冰坚(阴气始凝为霜,渐积成冰);阴澹(山色暗淡);阴雨(天阴下雨)

    (28) 云块

    阴犹沉也。——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凌曙注:“ 蔡邕《月令章句》曰:‘阴者,密云也;沉者,云之重也。’”

    (29) 又如:阴霞(云霞)

    (30) 鬼怪

    群山四渎,暮天晴、挥斥阴魔潜伏。——金· 丘处机《无俗念·述怀》

    (31) 又如:阴魅(鬼魅);阴兵(鬼兵;神兵);阴力(鬼神之力);阴魅(魅火;鬼火)

    (32)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贯通物质和人事的两大对立面之一(跟“阳”相对) 。阳的相对名称

    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系辞上》

    阴阳和而万物得。——《礼记·郊特性》

    天地之变,阴阳之化。——《荀子·天论》

    (33) 又如:阴阳不将(阴阳家所称的嫁娶吉日);阴阳官(专司星相、占卜、卜宅、相墓等的职官);阴阳生(阴阳人。指以星相、占卜、相宅、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

    (34) 姓

    形容词

    (1) 凹进去的东西

    院门门额上还留有一块阴纹石匾。——茹志鹃《高高的白杨树》

    (2) 又如:阴识(古器物上凹入的文字。即阴文。凸出的文字称为阳文);阴纹(凹下的纹理)

    (3) 幽暗;昏暗

    阴径红桃落,秋坛白石生。——唐· 姚合《游昊天玄都观》

    (4) 又如:阴霾(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混浊的现象);阴煞(幽暗);阴虹(昏暗的彩虹。比喻邪佞);阴翥(翅毛浅黑色的凤);阴堂(幽暗之室;墓室)

    (5) 阴险

    器性阴刻乐祸,残忍寡恩。——《旧唐书·崔器传》

    (6) 又如:阴狙(阴险诡诈);阴刻(阴险刻毒);阴狡(阴险狡猾);阴笑(冷笑;奸笑);阴恶(阴险恶毒)

    (7) 冷,寒冷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8) 又如:阴气(寒气,肃杀之气);阴碛(塞外的沙漠。塞外很冷,故称);阴宫(深宫;阴凉的宫室)

    (9) 阴湿;潮湿

    徽州世出墨工,多佳墨,云以置灰中,则阴润不能坏也。—— 宋· 庄季裕《鸡肋编》

    (10) 又如:阴润(阴湿滋润);阴土(滋润的土壤)

    (11) 偶数

    禹铸九鼎,五者以应阳法,四者以象阴数。使工师以雌金为阴鼎,以雄金为阳鼎。—— 晋· 王嘉《拾遗记》

    (12) 又如:阴干(位于偶数的天干);阴辰(指干支纪日中地支处于偶数的丑、卯、巳、未、酉、亥六日);阴鼎(编列次序为偶数的鼎)

    (13) 雌的 。如:阴霓(雌霓,副虹)

    (14) 隐藏的,不露在外面的

    阴血周作。——《左传·僖公十五年》

    (15) 又如:阴事(隐秘的事情);阴臣(私臣。一指妇人);阴伏(阴私,阴事。指不为人所知的罪恶);阴拱(私下敛下,不再参与。比喻袖手旁观);阴恶(隐秘的不为人知的恶行;阴险狠毒);阴阴(隐隐);阴骘文(旧时专门劝人为善、做好事、积阴德的文章);阴符(喻指军事谋略、部署等机密)

    (16) 负的 。如:阴极

    副词

    (1) 暗中,暗地里

    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史记·李将军列传》

    阴相与谋。——《汉书·李广苏建传》

    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后汉书·张衡传》

    阴纵之。——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执政阴沮。——清· 张廷玉《明史》

    (2) 又如:阴煞(损伤);阴哂(暗笑);阴哑(暗哑;嘶哑);阴害(暗害);阴中(暗中陷害)

    英文翻译

    'female' principle; dark; secret

    方言集汇

    ◎ 粤语:jam1

    宋本广韵

    [yi]
    部首: 105
    笔画: 1
    五笔: GGLL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
    四角: 10000

    详细解释

    数词

    (1)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2) 同本义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淮南子·诠言》

    抱一而天下试。——《老子》

    故一人有事于四方。——《书·君奭》。传:“天子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汉·贾谊《过秦论》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乱,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攻入邺都(现河南省安阳市)。邢州(现河北省邢台市)、沧州驻军相继作乱。)——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一境(一个地方);一丝(一根蚕丝);一碗水往平处端(办事公正不偏袒);一拳正打在心窝(一下说到要害处);一人做一人当(敢做就敢于承认,绝不连累别人);一客不烦二主(托一人能办的事,就不再打扰第二个人);一动不如一静(动不如静好);一言抄百语(总而言之);一缘一会(天缘凑合);一路功名(仕途顺利,官运亨通);一盘一盒(礼物);一清如水(静悄悄地没有人影);一毫不爽(一点不差);一息恹恹(疾病缠身,气息微弱)

    (4) 序数的第一位

    一战而举鄢、郢。(第一仗就攻下了楚国的重要城市鄢、郢。一战,第一战。指楚顷襄王二十年即公元前279年,秦将白起攻下楚国的鄢、郢二都的战争。举,攻下。鄢,地名,在今湖北省宜城县境。郢,地名,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境。)——《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5) 又如:一紧二慢三罢休(指先紧后慢、最后不了了之的官场办事作风);一来二去(经过一段时间的周折);一品锅(一种里面杂放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的“砂锅”);一甲(科举殿试第一至第三名,赐进士及第);一更;一品(犹言一等;第一等);一等一(第一等中的第一名)

    (6) 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

    (7) 又如:一脚(动物身体的四分之一,一条腿的部分);丈一、丈二;百一;一份(整体分为若干份的一部分);一杆子(方言。犹言一部分);一得(得到一件或一个);一端(指物件的一头)

    (8) 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

    一至楚。——《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初一交战。——《资治通鉴》

    抚尺一下。——《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9) 又如:一拿一个着(一下子就拿住);一气一个死(气得要命);一忽觉转(一觉醒来);一时半霎(指时间极短);一个眼闪(一会儿工夫);一之为甚(一次已经过分了。用来劝人不要重犯错误)

    (10) 某一个 。如:忽见一个从前方来;一天;一次;一夜(指某夜);一能(某一项专长或技能)

    (11) 每;各 。如:一桌十人;一日三餐

    (12) 另;又 。如:蝉一名知了

    形容词

    (1) 全;满

    一肌一容(一:全部。指宫女的整个肌肤容貌)。——唐·杜牧《阿房宫赋》

    传一乡。——宋·王安石《伤仲永》

    洞庭一湖。——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长烟一空。

    欢动一城。——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通订一舟。——明·魏学《核舟记》

    (2) 又如:一罟(全部;一点不留);一是(全赁);一凭(任凭;完全凭仗);一抹(全部);一听(听任);一划(一派);一床(全部);一力(竭力);一创(整个);一到处(到处;四处);一条提(全部;统统);一抹光(一律免除或不予追究);一到处(遍地里);一肩儿(所承担的全部责任)

    (3) 相同;一样 。如:一个稿子(一模一样);一便价(一式的;一律的);一似(好像;似同);一同(相同;一样);一理(同一准则)

    (4) 齐一;联合 。如:一缴过儿(一起);一搭儿(一答里。一起;一块儿);一合儿(一同;一起);一就(一并;一起);一心(同心;齐心);一堆(一起;一块);一淘(一道;一路);一派(一齐);一体(一起;一块)

    (5) 统一

    以一中外之心,以色觊觎之望。——《子谦全传》

    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

    (6) 又如:一正(统一法度政令);一匡(使得到匡正);一法(统一的法令);一是(犹言统一的标准);一量(统一度量);一统天下(统一全国)

    (7) 专一

    用心一世。——《荀子·劝学》

    (8) 又如:一德无暇(一心一意,没有一点虚情假意);一心一计(一心一意)

    (9) 纯一不杂 。如:一青(犹纯青);一抹黑(形容一团漆黑);一纯(心地纯一)

    (10) 独 。如:一目(独眼);一取(独取);一眼(一只眼睛。特指独存一眼);一尊(独尊)

    副词

    (1) 都,一概

    一匡天下。——《史记·货殖列传》

    (2) 又如:一划(一律);一回(一概);一弄(一切;全体);一抹光(全都包括在内);一往(一概;一律);一括(犹言总括);一是(一概)

    (3) 很;甚 。如:一无性天(非常虚伪);一力价(极力地);一撮儿(极其;百般)

    (4) 始终 。如:一象(一像。一向;从来);一起(一向;向来);一行(一向;一直);一了(一直;从来);一往(犹一向)

    (5) 一经

    诚一开口。——《史记·魏公子列传》

    俗之一改。——《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黄鹤一去不复返,——唐·崔颢《黄鹤楼》

    禄山一出。——宋·苏轼《教战守》

    一出门。——《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一膺新命(一旦接受朝廷的任命);一觉(一旦);一头(一旦);一投(方言。一等到;一旦)

    (7) 犹一一 。如:一略数(谓一一略举);一听(一一倾听)

    名词

    初次,第一次;开始 。如:一箭上垛(比喻旗开得胜,首次就达到目的);一生人(初次卖做奴婢的女子);一头里(原来;起先);一成(初次制成的);一回生(初见陌生);一见如旧(一见如故。初次相见意气相投,有如故交);一初(开始;起初);一征(初次征战);一听(初听)

    英文翻译

    one; a, an; alone

    方言集汇

    ◎ 粤语:jat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it7 [客语拼音字汇] yid5 [海陆丰腔] rit7 [宝安腔] jit7 [客英字典] jit7 [台湾四县腔] jit7 [梅县腔] jit7 [东莞腔] jit7 [陆丰腔] jit7
    ◎ 潮州话:zêg8(chêk) ig4(ik)【揭阳】êg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於悉質A入聲開口三等眞Aqjit/itʔĭĕt
    cùn [cun]
    部首: 307
    笔画: 3
    五笔: FGHY
    五行:
    吉凶:
    仓颉: DI
    四角: 403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指事。小篆字形,从又,从一。“又”象手形,“一”指下手腕一寸之处。“寸”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寸”的字往往与“手”有关。本义:中医切脉,称距离手腕一寸长的部位为“寸口”,简称“寸”)

    (2) ∶寸口的简称

    寸,十分也。人手却一寸,动脉谓之寸口。——《说文》。按,十发为程,而当一分,十分为寸。

    布指知寸。——《大载礼记·主言》

    肤寸而合。——《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

    (3) 又如:寸田(三丹田);寸关尺(中医指寸口、关上、尺中的简称)

    (4) 长度单位, 1/10尺为一寸,古代计量长度单位的标准不同,寸的具体数值也有差异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后汉书·列女传》

    (5) 又如:寸男尺女(一男半女)。又指用于针灸取穴中的相对长度单位,如两乳头之间是8寸

    脐下3寸是关元

    形容词

    (1) 引申为极短

    君与康先生捧诏恸哭,而皇上手无寸柄,无所为计。——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寸幅(短信);寸旬(极短的时间);寸铁(形容短小的兵器)

    (3) 形容极小的 。如:寸土必争;寸愿(微小的心愿);寸田(人胸中方寸之地。用以比喻心);寸进(形容进步极少);寸缕(极少的布制)

    动词

    协助

    两条棍响振天关,不见输赢皆傍寸。——《西游记》

    英文翻译

    inch; small, tiny; KangXi radical 41

    方言集汇

    ◎ 粤语:cyun3
    ◎ 客家话:[梅县腔] cun5 [宝安腔] cun5 [客语拼音字汇] cun4 [台湾四县腔] cun5 [客英字典] cun5 [东莞腔] cun5 [沙头角腔] cun5 [海陆丰腔] cun5 [陆丰腔] cu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六慁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倉困去聲合口一等chuonh/cuonntsʰuən
    jīn [jin]
    部首: 805
    笔画: 8
    五笔: QQQQ
    五行:
    仓颉: C
    四角: 80109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从人(表示覆盖),从土,从二。从“土”,表示藏在地下;从“二”,表示藏在地下的矿物。本义:金属)

    (2) 金属的通称或金属总名

    金,五色金也。黄为之长。久埋不生衣,百錬不轻,从革不违,西方之行,生于土,从土左右。注:象金在土中形。——《说文》

    西南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石焉。——《尔雅·释地》

    系于金柅。——《易·妒》

    惟金三品。——《书·禹贡》。注:“铜三色也。”

    项掣金锁。——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五金(指金、银、铜、铁、锡,泛指金属);白金(铂的通称;古代指银子);金背(镜子);金钥(门销或金属门环、门闩);金荷(金属制成的荷叶状独台);金铺(本指门上衔接门环部分的带有虎头等花纹的装饰物,亦指门环);金钟(金属酒杯)

    (4) 金属的制品,可省称为金

    (5) 刀、剑、箭等兵器

    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6) 又如:金吾(手执的铜制仪仗棒);金革;金翅(兵舰名);金猊(用金属铸成狻猊状的香炉);金钩(刀名);金创,金伤(为兵器所创的伤痕)

    (7) 刑具。如:金印(在流放犯人脸上刺的字)

    (8) 印;虎符。如:金紫(秦·汉时丞相所用金印紫绶的简称);金爵(指金印紫绶的爵位);金虎符(古时发兵符信);金窠(金印。窠,指其空白处)

    (9) 犁铧头

    耜广五寸,二耜为耦。——《周礼》

    (10) 钏、镯一类妆饰品

    金银华美之服。——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11) 又如:金步摇(女子的首饰名);金粉(妇女妆饰用的花钿和铅粉);金雀(妇女装饰用的头钗)

    (12) 化学元素名。金子 一种延性展性非常好的黄色三价和一价金属元素,产状主要为独立存在的自然金,但也存在于如针碲金银矿或叶碲矿等少数矿物中;大多数化学品对它不起作用,但遇到氯气和王水会受浸蚀;为增加硬度或改变颜色供商业上应用(如金币、首饰、金牙)而加入铜、银、锌、镉及其它金属熔成合金

    得遗金。——《后汉书·列女传》

    指金于野。

    玉质而金色。——明· 刘基《卖柑者言》

    金玉其外。

    (13) 又如:赤金(纯金);金篦儿(一种篦子状的金首饰);金钗客(妓女的讳称);金绳(古代封禅仪式中用的金线);金赀(金银财宝)

    (14) 钱财;货币

    金五百斤。——《战国策·齐策四》

    所赐金帛。——汉· 刘向《列女传》

    橐金数千。——清· 张廷玉《明史》

    输不必金。——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15) 又如:金粟(钱与米);金罚(以金钱赎罪的处罚法);金选(古代用来赎罪的罚金。也称“金铢”);金财(金钱财货)

    (16) 古代军队中用以指挥停止或撤退的锣或其他金属制品 。如:鸣金收兵;金声(钲声。代表止兵之意);金鼓(金钲和鼓);金钲(乐器名。镯铙之类)

    (17) 铜 。如:金铎(古代军中所用的铜铃);金茎(铜柱。为擎承露盘之用);金壶(古时的计时器。即铜壶);金翟(铜铸的人像。同金狄,铜狄)

    (18) 月 。如:金蟾(月的别名);金兔(月光);金波(形容月光浮动。也指月光)

    (19) 太阳 。如:金锣(比喻太阳);金燧(古代利用日光取火的一种器具);金鸦(金乌。太阳)

    (20) 水银 。如:金泥(古代封禅之礼。以水银和金粉为泥,用来封玉牒);金丹(道士用金石炼制而成的药)

    (21) 星名。金星的简称

    金、水二星,行速而不经天。——《隋书·天文志》

    (22) 朝代名 。公元1115年—1234年,共历九帝,统治中国北部120年。由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创建,建都会宁(今黑龙江省阿城南),先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等地,后在蒙古和宋的联合进攻下灭亡

    (23) 古州名 。治所在今陕西省安康县

    (24) 古代货币单位

    请献十金。——《墨子·公输》

    购子头千金。——晋· 干宝《搜神记》

    易之以写金。——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5) 姓

    形容词

    (1) 金黄色,亚麻色,尤用指头发

    浮光跃金。——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青项金翅。——《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金象(金色本相);金缕(金色丝线);金兽(门环上的金色衔环);金蚕(金色的蚕);金蛇(金色的小蛇);金蛾(金色的蛾形图案);金凤(金色的凤凰)

    (3) 比喻尊重、贵重 。如:乌金墨玉;金榜留名;金诺(对他人守信不渝的美称);金言(珍贵、宝重的言辞;佛陀的教言为金言);金交(比喻友谊深厚)

    (4) 比喻坚固;攻不破的或无懈可击的 。如:金阵(坚固的兵阵);金城;金汤;金堤(形容堤防的巩固)

    (5) 比喻声音美妙

    (6) 富贵 。如:金宫(华美的宫室);金穴(极富贵的人家)

    (7) 皇帝的,天子的 。如:金貂(汉以后皇帝侍臣的冠饰);金箓(天帝的诏书)

    英文翻译

    gold; metals in general; money

    方言集汇

    ◎ 粤语:gam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im1 [客英字典] gim1 [海陆丰腔] gim1 [梅县腔] gim1 [东莞腔] gim1 [宝安腔] gim1 [陆丰腔] gim1 [台湾四县腔] gim1 [客语拼音字汇] gim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居吟侵B平聲開口三等侵Bkĭĕmkim/k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