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子失着,满盘皆输

yī zǐ shī zhāo,mǎn pán jiē shū [yi zi shi zhao,man pan jie shu]

词语释义

着:下棋落子。指下棋时关键的一步棋走得不当,整盘棋就输了。比喻关键性问题处理不当,结果导致整个失败。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李欣《老生常谈·熟视无睹,充耳不闻》:“一子失着,满盘皆输,这是有的。”

成语用法

一子失着,满盘皆输作宾语、分句;指要慎重其事。

汉字详情

[yi]
部首: 105
笔画: 1
五笔: GGLL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
四角: 10000

详细解释

数词

(1)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2) 同本义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淮南子·诠言》

抱一而天下试。——《老子》

故一人有事于四方。——《书·君奭》。传:“天子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汉·贾谊《过秦论》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乱,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攻入邺都(现河南省安阳市)。邢州(现河北省邢台市)、沧州驻军相继作乱。)——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一境(一个地方);一丝(一根蚕丝);一碗水往平处端(办事公正不偏袒);一拳正打在心窝(一下说到要害处);一人做一人当(敢做就敢于承认,绝不连累别人);一客不烦二主(托一人能办的事,就不再打扰第二个人);一动不如一静(动不如静好);一言抄百语(总而言之);一缘一会(天缘凑合);一路功名(仕途顺利,官运亨通);一盘一盒(礼物);一清如水(静悄悄地没有人影);一毫不爽(一点不差);一息恹恹(疾病缠身,气息微弱)

(4) 序数的第一位

一战而举鄢、郢。(第一仗就攻下了楚国的重要城市鄢、郢。一战,第一战。指楚顷襄王二十年即公元前279年,秦将白起攻下楚国的鄢、郢二都的战争。举,攻下。鄢,地名,在今湖北省宜城县境。郢,地名,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境。)——《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5) 又如:一紧二慢三罢休(指先紧后慢、最后不了了之的官场办事作风);一来二去(经过一段时间的周折);一品锅(一种里面杂放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的“砂锅”);一甲(科举殿试第一至第三名,赐进士及第);一更;一品(犹言一等;第一等);一等一(第一等中的第一名)

(6) 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

(7) 又如:一脚(动物身体的四分之一,一条腿的部分);丈一、丈二;百一;一份(整体分为若干份的一部分);一杆子(方言。犹言一部分);一得(得到一件或一个);一端(指物件的一头)

(8) 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

一至楚。——《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初一交战。——《资治通鉴》

抚尺一下。——《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9) 又如:一拿一个着(一下子就拿住);一气一个死(气得要命);一忽觉转(一觉醒来);一时半霎(指时间极短);一个眼闪(一会儿工夫);一之为甚(一次已经过分了。用来劝人不要重犯错误)

(10) 某一个 。如:忽见一个从前方来;一天;一次;一夜(指某夜);一能(某一项专长或技能)

(11) 每;各 。如:一桌十人;一日三餐

(12) 另;又 。如:蝉一名知了

形容词

(1) 全;满

一肌一容(一:全部。指宫女的整个肌肤容貌)。——唐·杜牧《阿房宫赋》

传一乡。——宋·王安石《伤仲永》

洞庭一湖。——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长烟一空。

欢动一城。——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通订一舟。——明·魏学《核舟记》

(2) 又如:一罟(全部;一点不留);一是(全赁);一凭(任凭;完全凭仗);一抹(全部);一听(听任);一划(一派);一床(全部);一力(竭力);一创(整个);一到处(到处;四处);一条提(全部;统统);一抹光(一律免除或不予追究);一到处(遍地里);一肩儿(所承担的全部责任)

(3) 相同;一样 。如:一个稿子(一模一样);一便价(一式的;一律的);一似(好像;似同);一同(相同;一样);一理(同一准则)

(4) 齐一;联合 。如:一缴过儿(一起);一搭儿(一答里。一起;一块儿);一合儿(一同;一起);一就(一并;一起);一心(同心;齐心);一堆(一起;一块);一淘(一道;一路);一派(一齐);一体(一起;一块)

(5) 统一

以一中外之心,以色觊觎之望。——《子谦全传》

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

(6) 又如:一正(统一法度政令);一匡(使得到匡正);一法(统一的法令);一是(犹言统一的标准);一量(统一度量);一统天下(统一全国)

(7) 专一

用心一世。——《荀子·劝学》

(8) 又如:一德无暇(一心一意,没有一点虚情假意);一心一计(一心一意)

(9) 纯一不杂 。如:一青(犹纯青);一抹黑(形容一团漆黑);一纯(心地纯一)

(10) 独 。如:一目(独眼);一取(独取);一眼(一只眼睛。特指独存一眼);一尊(独尊)

副词

(1) 都,一概

一匡天下。——《史记·货殖列传》

(2) 又如:一划(一律);一回(一概);一弄(一切;全体);一抹光(全都包括在内);一往(一概;一律);一括(犹言总括);一是(一概)

(3) 很;甚 。如:一无性天(非常虚伪);一力价(极力地);一撮儿(极其;百般)

(4) 始终 。如:一象(一像。一向;从来);一起(一向;向来);一行(一向;一直);一了(一直;从来);一往(犹一向)

(5) 一经

诚一开口。——《史记·魏公子列传》

俗之一改。——《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黄鹤一去不复返,——唐·崔颢《黄鹤楼》

禄山一出。——宋·苏轼《教战守》

一出门。——《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一膺新命(一旦接受朝廷的任命);一觉(一旦);一头(一旦);一投(方言。一等到;一旦)

(7) 犹一一 。如:一略数(谓一一略举);一听(一一倾听)

名词

初次,第一次;开始 。如:一箭上垛(比喻旗开得胜,首次就达到目的);一生人(初次卖做奴婢的女子);一头里(原来;起先);一成(初次制成的);一回生(初见陌生);一见如旧(一见如故。初次相见意气相投,有如故交);一初(开始;起初);一征(初次征战);一听(初听)

英文翻译

one; a, an; alone

方言集汇

◎ 粤语:jat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it7 [客语拼音字汇] yid5 [海陆丰腔] rit7 [宝安腔] jit7 [客英字典] jit7 [台湾四县腔] jit7 [梅县腔] jit7 [东莞腔] jit7 [陆丰腔] jit7
◎ 潮州话:zêg8(chêk) ig4(ik)【揭阳】êg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於悉質A入聲開口三等眞Aqjit/itʔĭĕt
[zi]
部首: 344
笔画: 3
五笔: BBBB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D
四角: 1740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子”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婴儿)

(2) 同本义

子,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为偁。象形。古文从巛,象发也。籀文从囟,有发、臂、胫,在几上也。——《说文》。按,象儿在襁褓中足倂也。

子,子息。——《广韵》

居然生子。——《诗·大雅·生民》

子也者,亲之后也。——《礼记·哀公问》

子者,父之合也。——《春秋繁露基义》

子者,父之阴也。——《汉书·杜钦传》

干、 越、 夷、 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荀子》

(3) 又如:子衣(小儿的胎衣)

(4) 儿女。古人称子兼男女

孀妻弱子。——《列子·汤问》

(5) 又

有子存焉。

(6) 又

(7) 又

孙又生子。

子墨衰绖。(晋襄公的丧服都染成黑色。子,指晋襄公。墨,动词,染黑。衰,通縗,丧服,粗麻布做成。绖,头巾和腰带。)——《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8) 又如:子党(儿女辈);子道(儿女对父母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子姓(泛指子孙,后辈);子辈(儿女)

(9) 今则专指儿子,即某人直系血统的下一代男性

无子,有女二人。——唐· 陈玄祐《离魂记》

(10) 又如:子姪(本指子与姪。后用以通称晚辈);子胤(子息,后嗣);子父(父和子);子母(母和子);子客(儿子的宾客)

(11) 子孙

(12) 通常指晚辈直系或旁系血亲

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执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荀子·正论》

(13) 系另一人或一个共同世系的后裔;后代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石崇《王昭君辞》

(14) 人的通称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诗·邶风·匏有苦叶》

(15) 又如:樵子;舟子;子马(人马);子童(后妃或仙女的自称);孤子(年少死了父亲的人);才子(特别具有才华的人);女子(女性);小子(年幼的人;晚辈);内子(内人,即妻子);夫子(旧时对学者的称呼;旧时学生称老师);孝子(对父母十分孝顺的人);游子(离乡在外或久居外乡的人)

(16) 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通称

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亦称“子”,若宣子、武子之类是也。——赵彦卫《云麓漫钞》

(17) 中国古代对男子的通称

子年少。——晋· 干宝《搜神记》

而独不足子所乎。——明· 刘基《卖柑者言》

子之说。——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子不闻藏书者乎?——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18) 古人对自己老师的称呼

子曰:学而时习之。——《论语》

子墨子闻之。——《墨子·公输》

(19) 又

子墨子解带为城。

(20) 地支的第一位

(21) 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

太岁在子日困敦。——《尔雅》

(22) 用以纪月,即农历十一月

子,又以纪月。——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颐部》

(23) 用以纪日

不辟子卯。——《仪礼·士丧礼》

(24) 用以纪时,即夜半十一时至一时

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西游记》

(25) 又如:子夜

(26) 专指女儿

缵女维莘,长子维行。——《诗·大雅·大明》。毛传:“长子,长女也。”

曹丞相因念令先君是绝代儒宗,夫人是名公爱子,不忍埋没这白草黄云之外。—— 明· 陈与郊《文姬入塞》

(27) 又如:子媳(女媳)

(28) 加在姓氏或数词后面作为对人的尊称

此三子者。——《战国策·魏策》

非郑尹而快孙子。—— 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程氏子以蠹贫。——《聊斋志异·促织》

(29) 姓

形容词

(1) 小

时大武军子将 郝灵荃奉使在 突厥。——《资治通鉴·唐纪》

(2) 又如:子将(小将);子舍(小房);子闩(小门闩);子墙(院落内部的小墙);子亭(小亭);子城(大城所属的小城)

(3) 嫩的或易咀嚼的 。如:子姜

(4) 幼小

郫县子鱼,黄鳞赤尾。—— 曹操《四时食制》

(5) 又如:子鸭(幼鸭,嫩鸭);子鸡(小而嫩的鸡)

(6) 属于别人的,受别人控制的 。如:子公司

动词

(1) 通“慈”( )。爱;尤指像对子女一样地爱护

天迪从子保。——《书·召诰》。王引之云:“子,当读为慈。”

子以爱之。——《礼记·缁衣》

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唐· 柳宗元《封建论》

(2) 又如:子谅(慈爱诚信);子惠(惠爱百姓);子育(抚爱养育如己子)

(3) 收养为子

完母死,庄公令夫人 齐女子之,立为太子。——《史记·卫康叔世家》

(4) 结果实

李性坚,实脱(晚),五岁者始子。——《齐民要术·种李》注

(5) 尽儿女之道;善事父母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

副词

(1) 表示限制,相当于“只”

睡不稳,子倚着个鲛绡枕头儿盹。——《西厢记诸宫调》

也子强如你,但衣食。——《刘知远诸官调·正宫锦·缠道》

子喝一声,那时唬煞。——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2) 又如:子有(只有);子索(只得;只索)

代词

(1) 你——尊称对方,通常为男性

陈亢问于 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论语》

英文翻译

offspring, child; fruit, seed of; 1st terrestrial branch

方言集汇

◎ 粤语:zi2
◎ 客家话:[陆丰腔] zih3 [梅县腔] zii3 [宝安腔] zu3 [客英字典] zih3 [海陆丰腔] zih3 [沙头角腔] zu3 [东莞腔] zu3 [客语拼音字汇] zi3 [台湾四县腔] zih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即里上聲開口三等cix/ziiotsĭə
shī [shi]
部首: 103
笔画: 5
五笔: RWI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QO
四角: 258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2) 同本义

失,纵也。——《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

失得勿恤。——《易·晋》

故人情不失。——《礼记·礼运》。注:“犹去也。”

君子不失足于人。——《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

掌国中失之事。——《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

塞翁失马,今未足悲。——魏泰《东轩笔录》

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资治通鉴》

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告子上》

(3) 又如:失状(丢失财物的清单);失脱(丢失;失掉);失国(丧失国家);失鉴(失去检点);失瞻(失敬);失翁马(比喻暂时遭受损失,却因此得到好处);失民(丧失民心);失本(失去根本);失正(失其正道);失名(丧失名节);失合(失去配偶);失偶(丧失配偶);失鹿(失去天下);失道(失去准则;违背道义);失众(失去民心;失去众心);失柄(丧失统治权力)

(4) 错过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孟子·梁惠王上》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5) 又如:失眼(没有看准;看错了);失人(错过人才;错用人才);失候(错过适当的时刻)

(6) 不自禁,忍不住

庄公失言。——《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

丞相何故失惊?——《三国演义》

(7) 又如:失喜(喜欢到极点,不能自禁);失手;失笑;失足;失惊(吃惊)

(8) 违背

论功计劳,未尝失法律。——章炳麟《原法》

(9) 又如:失礼;失约;失命(违误命令)

(10) 遗漏

细过不失。——《商君书·开塞》

(11) 又如:失恩(不顾恩义);失脱(疏忽失误)

(12) 迷失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王勃《滕王阁序》

(13) 又如:失心风(神经错乱;精神病);失志(心地糊涂)

(14) 不知 。如:失觉(认不出);失望(记不得;忘记);失晓(不知道天已亮);失忘(忘记)

(15) 消失;消灭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清· 姚鼐《登泰山记》

(16) 通“佚”或“泆”。淫泆,放荡,放纵

秦穆公出游而车败,右服失,野人得之。——《淮南子·汜论》。 王念孙云:“失,同佚。”

非吾敢横失能尽之难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德薄而位尊者谓之失。——《管子·立政》

虞于湛乐,淫失其身。——《国语·周语下》

名词

(1) 过错,错误

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史记·魏公子列传》

帝知其冤而宥其失。——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失误(过失,过错);失闪(差错;意外事故);失花儿(差错)

英文翻译

lose; make mistake, neglect

方言集汇

◎ 粤语:sat1
◎ 客家话:[梅县腔] shit7 [客语拼音字汇] sid5 [客英字典] shit7 [台湾四县腔] siit7 [沙头角腔] sit7 [海陆丰腔] shit7 [东莞腔] sit7 [宝安腔] sit7 [陆丰腔] sh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式質質A入聲開口三等眞Aɕĭĕtsjit
zhuó,zháo,zhāo,zhe [zhuo,zhao,zhe]
部首: 636
笔画: 11
五笔: UDHF
五行:
仓颉: TQBU
四角: 80605

详细解释

zhāo

动词

(1) (著的俗字)

(2) 放置

文成示温, 温以着坐处。—— 晋· 陶潜《晋故西征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3) 又如:着盐(搁盐;炒菜放盐);板上着碗

(4) 安顿

更有南堂堪着客,不忧门外故人车。——宋· 苏轼《南堂》

(5) 围棋的下子;下棋落子

某有仆能棋,欲试数着不敢?——元· 蒋正子《山房随笔》

(6) 又如:棋高一着;高着

名词

(1) 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一步;策略

三十六着,走为上着。——《水浒传》

(2) 又如:失着(失策);着儿(计策;手段);着着(一步一步地,逐渐地;亦指样样;每一样);三十六着,走为上着

形容词

(1) 是;对 。用于答语,表示同意

着!着!着!就是这么着。——《儿女英雄传》

(2) 又如:着,咱们就这么办

(3) 另见 zháo; zhe; zhuó

zháo

动词

(1) (著的俗字)

(2) 触及某物;接触 。如: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3) 燃烧

以火煮令一着一灭。——《物类相感志》

(4) 又如:火着得很旺;着火点(可燃物质开始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5) 指灯发光 。如:天一黑,灯都着了

(6) 遇;受到

庭花着雨晴方见,野客叩门去始知。——宋· 陆游《午寝》

(7) 又如:着雨;着水;着恼(生气;发怒);着疑(怀疑;起疑心)

(8) 进入睡眠状态 。如:他躺下就着了;着着(睡得很熟的样子)

(9) 觉得

惟有垂泪,十分着急。——《镜花缘》

(10) 又如:为此着恼;越寻思越着昏

(11) 中,恰好合上

依方位,百下百着。——《西游记》

(12) 又如:着手(上当,落入圈套);着道儿(中计;上当);着魔(比喻迷恋某种事物到了几乎失去理智的地步)

(13) 得当,对

只因用人不着,半路被贼人劫将去了。——《水浒全传》

(1) 用在动词后,表示已经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

鸡猪鱼蒜,逢着就吃;生老病死,时至则行。——《因话录》

(2) 又如:猜着了;打着了

(3) 另见 zhāo; zhe; zhuó

zhe

助词

(1) (著的俗字)

(2) 用在谓语之后,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的持续

道着姓名人不识。——唐· 白居易《恻恻吟》

(3) 又如:他们正说着话呢;门敞着

(4) 用在句末,表示命令、祈使或一般告语

这短命,等得我苦也!老娘先打两个耳刮子着。——《水浒全传》

(5) 又如:听着;快着点儿

(6) 加在某些动词后面,使变成介词。如:沿着;挨着;朝着

(7) 用在某些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的比较等。如:着呢

(8) 用在某些名词后,表示“呢”

吾师,你却如何正等得这贼首着?——《水浒传》

(9) 另见 zhāo;zháo;zhuó

zhuó

动词

(1) (着为著的俗字)

(2) 穿

恂常私着胡服。——《资治通鉴》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说着了小服,从西门进来了。——《二刻拍案惊奇》

(3) 又如:着衣(穿衣);着绯(穿红色官服。古代官服颜色不同,表示官吏品级的高低。唐制四品服深绯,五品服浅绯。后常以“著绯”指当了中级官员)

(4) 附着;加…于上

血脉不复归,必燥着母脊。——《三国志·方伎传》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汉· 贾谊《论积贮疏》

始欲着推字。——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5) 又

又欲着敲字。

手足无可着处。——《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6) 又如:着生植物(植物学名词。即附生植物);着浅(搁浅)

(7) 接触;挨上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着手为摩挲。——韩愈《石鼓歌》

此手那可使箸贼!——《世说新语·雅量》

野船着岸又春草,水鸟带飞夕阳。——唐· 朱庆馀《南湖》

(8) 又如:着地(贴着地面);着末(撩拨;沾染);着肉(贴身);着莫(引惹;牵缠);着脚(涉足)

(9) 安置,放置

以犀柄尘尾着柩中,因恸绝。——《世说新语·伤逝》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

(10) 差使;打发

姑娘那边这两年不时着人问信。——《镜花缘》

蒋爷叫小童着官人将 邓车解到知府衙门收入监中。——《小五义》

(11) 又如:着叠(打发);着人前来领取

(12) 关切

怎比得玉天仙知心着意。——吴昌龄《张天师》

(13) 又如:着己(亲近;贴心);着紧(紧要;重要;抓紧;赶紧;着意;留意);着趣(知趣)

(14) 生长;增添

画蛇着足无处用,两鬓雪白趋尘埃。——韩愈《感春》

王伦那厮不肯胡乱着人,因此我们弟兄们看了这船样,一齐都心懒了。——《水浒传》

(15) 又如:着迹(留有痕迹。多用以比喻艺术作品有斧凿之迹而不自然,没有达到浑然一体的境地)

(16) 用

每至公坐,广谈, 仲治不能对;退,着笔对 广, 广又不能答。——《世说新语·文学》

江绕屋,水随船,买得风光不着钱。——徐积《谁学得》

(17) 开

来时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18) 结

春根夏苗秋着子。——苏轼《周教授索枸杞因以诗赠》

(19) 命令 。旧时公文用语

着先赴礼部,即照前次试题各补诗赋一卷,仍发誊录。——《镜花缘》

老爷大怒,已告知县主,着公差捉拿题诗人与小姐了。——清· 崔象川《白圭志》

(20) 又如:着令(命令;责成)

(21) 助词。用于动词之后

莫愁春已过,看着又新春。——司空图《退居漫题》

名词

(1) 泛指服装

男女衣著,悉如外人。——晋· 陶潜《桃花源记》

(2) 酒器

着,殷尊也。——《礼记》

(3) 着落 。又如:吃穿无着,寻找无着

(4) 另见 zhāo;zháo;zhe

英文翻译

make move, take ac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zau1 zau2 zoek3 zoek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ok8 tiok8 do3 [客英字典] chok8 [陆丰腔] chok8 chok7 [东莞腔] cok8 zok7 [宝安腔] cok8 [梅县腔] zhok7 chok8 [沙头角腔] cok8 ziok7 [台湾四县腔] cok8 tiok8 do3
◎ 潮州话:多腰4 多腰8 ,diêh4/dioh4(tieh/tioh) diêh8/dioh8(tiêh/tiôh)

宋本广韵

mǎn [man]
部首: 331
笔画: 13
五笔: IAGW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ETMB
四角: 341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义:填满,布满)

(2) 同本义

满,盈溢也。——《说文》

无几何而往,则户外之屦满矣。——《庄子·列御寇》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墨子·公输》

奸邪满侧。——《韩非子·扬权》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 许浑《咸阳城东楼》

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黄四娘家花满溪。——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蒌蒿满地。——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初闻涕泪满衣裳。——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 又如:满口胡柴(满口胡说);满坑满谷(形容积聚得特多);满面生花(满面笑容);满天星(指眼里冒出许多金星);满眼(充满视野);满堂(充满堂上);满衍(布满平野,遍野);满肚子(满肚皮。充满肚皮;充满心中);满实(充盈);满怀信心(心中充满自信心);满脸春色(满脸春风。比喻满脸充满喜悦的笑容);满听(满耳);满溢(太多而漫出);满生生(很满的样子);满心(心中充满某种情绪或意愿);满礼(满理。充足的理由);满顶(不留余地);满饮(斟满而饮)

(4) 足够,达到一定限度

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李白《与韩荆州书》

(5) 又如:满散(功德圆满时的散斋;为祈祷、祝寿等开设道场,期满结束);满日(做工做到规定的年龄期限);满服(服丧期满);满破(最多;大不了);满话(没有回旋余地的话);拉满弓(又叫满把)

(6) 通“懑”。烦闷

…欢欣愤满以送之。——《说苑·善说》

故烦满而囊缩。——《素问·热论》

形容词

(1) 饱满;丰满

穗阅而青零,多秕而不满。——《吕氏春秋·审时》

(2) 郁闷,闷塞不畅

必至下胀而上满。——《老残游记》

(3) 全,整个

满坐寂然。——《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满坐宾客。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 白居易《卖炭翁》

满目萧然。——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

(4) 又如:满不在意(全然不放在心上,不当一回事);满天打油飞(方言。谓到处游荡,没有落脚的地方);满处(到处);满世界(到处);满堂(整个堂上);满岁(一年,整年);满处(犹到处)

(5) 自满

满招损,谦受益。——《书·大禹谟》

克勤于邦,克勤于家,不自满假。——《书·大禹谟》

踌躇满志。——《庄子·养生主》

(6) 又如:满大(自满自大);满招损,谦受益(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益处);满假(自满自大);满望(满足所望)

(7) 特指月圆 。如:月满(月圆);满魄(圆月)

名词

(1) 中国少数民族名。“满族”

(2) 姓

副词

很——表示程度 。如:满对;满高兴

英文翻译

fill; full, satisfied

方言集汇

◎ 粤语:mun5

宋本广韵

pán [pan]
部首: 510
笔画: 11
五笔: TEL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HYBT
四角: 271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皿,般声。皿,盘碗一类器具。本义:盘子,浅而敞口的盛物器)

(2) 同本义

及日中则如盘盂。——《列子·汤问》

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 楚王。——《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 李绅《悯农》

(3) 又如:盘羞(盘盛的食品);冷盘(盛在盘子里的凉菜);茶盘(放茶壶茶杯的盘子);盘儿(脸盘儿);盘器(盘类器皿);盘担(内装盘馔的礼盒担子)

(4) 古代的一种盥洗用具

沐用瓦盘。——《礼记·丧大记》

(5) 又如:盘匜(古代盥洗器皿盘与匜的并称。盘以承水,匜以注水)

(6) 形状或功用像盘子的东西 。如:磨盘;算盘;字盘

(7) 商品或股票的价格 。如:升盘;平盘;收盘

(8) 通“磐”。大石

则国安於盘石。——《荀子·富国》

所谓盘石之宗也。——《汉书·文帝纪》

(9) 又如:盘石桑苞(盘石,大石;桑苞,即苞桑,根深柢固的桑树)

(10) 礼物

(11) 订婚时男方送给女方的彩礼

盘里衣裳头面,我到屋里办得来。——《孽海花》

(12) 通“鞶”。系于腰间盛手巾等的小囊

贝一女子,猛兽自后断其盘囊。——《晋书·邓攸传》

(13) 姓

动词

(1) 围绕;缠绕

则盘纡隐深。——《文选·嵇康·琴赋》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2) 又如:盘锦(用金线在丝织物上盘出的图案);盘陀石(高低不平的石头。盘陀:螺旋形);盘缴(盘搅。花销);盘步(通行);盘踅(回旋,打转);盘蛇(盘绕曲折貌)

(3) 盘问,盘查

且请先生和儿子出来相见,盘他一盘。——《醒世恒言》

(4) 又如:盘驳;盘诘(盘问);盘考(盘察考问);盘验(盘查检验);盘辟(查问,辩驳)

(5) 交结;连结 。如:盘谈(交谈;谈话);盘络(回环连结)

(6) 娱乐 。如:盘荒(游乐无度);盘逸(纵情欢乐);盘嬉(盘桓游乐);盘乐(游乐;娱乐);盘戏(游戏);盘游(游乐)

(7) 游串;串街走巷 。如:盘卖(串游贩卖);盘街(走街串巷);盘术(相面、算卦的术士沿街卖艺)

(8) 计算 。如:盘计(盘算,算计);盘粮(清查粮食)

(9) 用…修造 。如:南屋的坑拆了,还没盘

(10) 经过合法手续索取一定报酬而办理或协商转交权利、所有权、财产等 。如:出盘;招盘;盘顶(商店将存货及财产全盘出让);盘受(连底卖给别人经营)

(11) 攀爬

悄悄行至半山,见一株大树,就盘将上去。——《说岳全传》

(12) 搬运 。如:盘运(逐渐积攒);盘资(路费,旅费);盘用(支用;花费)

(13) 通“盘”。徘徊,逗留

形容词

通“蟠”。盘曲,回绕

水澹澹而盘纡兮。——宋玉《高唐赋》

量词

(1) 用于物量。如:一盘磨

(2) 用于动量。如:再下一盘(棋)

英文翻译

tray, plate, dish; examine

方言集汇

◎ 粤语:pun4
◎ 潮州话:波鞍5 颇冤5 ,buan5(puâⁿ) , puang5(puâng) [潮州]puêng5(phuêng)

宋本广韵

jiē [jie]
部首: 501
笔画: 9
五笔: XXR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PPHA
四角: 22602

详细解释

副词

(1) (会意。从比,从白。从“比”,有“并”的意思。本义:都,全)

(2) 同本义

皆,俱词也。——《说文》

百堵皆兴。

皆死皆殡。——《左传·哀公十一年》

予及汝皆亡。——《书·汤誓》

燕、 赵、 韩、 魏闻之,皆朝于 齐。——《战国策·齐策》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左传·隐公元年》

皆以美于徐公。——《战国策·齐策》

皆自于人欤。——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所在皆是。——宋· 苏轼《石钟山记》

皆托忠烈之名。——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环村居者皆猎户。——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吾村十里皆平原

(3) 又如:皆悉(尽;全都);皆既(日月亏蚀全尽);这件事情人人皆知

(4) 通“偕”;一同

皆行至于阶让。——《仪礼·聘礼》。注:“犹并也。”

皆陈殿下。——《战国策·燕策》

左右皆流涕。——唐· 李朝威《柳毅传》

宫中皆恸哭。

一时皆下。

廷中皆大笑。——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予及女皆亡。——《书·汤誓》

亡国之主不自以为惑。故与桀、 纣、 幽、 厉皆也。——《吕氏春秋·离谓》

英文翻译

all, every, everybody

方言集汇

◎ 粤语:gaai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ai1 [客英字典] gai1 [陆丰腔] gai1 [东莞腔] gai1 [海陆丰腔] gai1 [梅县腔] giai1 [台湾四县腔] gai1 [宝安腔] gai1 [客语拼音字汇] gai1 giai1 gie1
◎ 潮州话:ga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四皆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諧皆開平聲開口二等krai/kaeikɐi
shū [shu]
部首: 405
笔画: 13
五笔: LWGJ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KQOMN
四角: 4852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车,俞声。本义:转运,运送)

(2) 同本义

输,委输也。——《说文》

运所有,输所无。——《淮南子·泛南训》

输积聚以贷。——《左传·襄公九年》

春申道缀基毕输。——《荀子·成相》

秦于是乎输粟于 晋。——《左传·僖公十三年》

输之于宫以为食器。——《韩非子·十过》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唐· 杜牧《阿房宫赋》

(3) 又如:输供(输送供给);输将(运送);输场(唐代转运物资的货场);输发(输送和调发粮草、军队);输转(转运);输将(运送,输运);输遣(运送)

(4) 交出;缴纳

已乃劝输巨室,令曰:“输(捐献)不必金,出粟、菽、帛、布及它物者听。”——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笺诉天公休掠剩,半偿私债半输(缴纳)官。——宋·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5) 又如:输诚(献纳诚心);输分(捐送财礼分子);输征(缴纳赋税);输货(献纳财货);输期(缴纳租税的期限);输税(纳税);输粮(缴纳租税);输纳(多指赈济或交税的捐献);输财助边(捐献财物,帮助边境的防卫);输芒(传说蟹于八月稻熟时,腹中有一稻芒,献于海神)

(6) 传达,表达

当面输心背面笑。——杜甫《莫相疑行》

(7) 又如:输心(献纳诚心,表白忠诚的心意);输心贴意(真心实意。输心:表示真心);输写(倾吐,抒发情意)

(8) 报告;告诉

常以国情输楚。——《战国策·秦策》

(9) 又如:输敌(报告敌方);输情(表示真情)

(10) 灌输;灌注

险出三峡右,长输不尽溪。——苏轼《庐山二胜栖贤三峡桥》

(11) 又如:输灌(灌输)

(12) 报效 。如:输勤(出力;效力);输力(出力,贡献力量);输效(报效);输实(竭尽忠诚)

(13) 罚役 。如:输作(因犯罪罚作劳役);输徒(罚作劳役);输役(因犯罪罚作劳役)

(14) 堕;堕坏

屡顾尔仆,不输尔载。——《诗·小雅·正月》

(15) 负,失败

昨日输了一陈,挫动锐气。——《群英会蒋干中计》

虽然是输赢无定,也须知报应分明。——《陈州粜米》

(16) 又如:输服(认输);输眼(方言。以目测某事物的准确程度打赌,输了的叫“输眼”);输筹(负局;失利)

形容词

(1) 不及,赶不上

平生奇绝输此游。——黄遵宪《下水船歌》

(2) 又如:输与(比不上;给与);输小(甘愿处于低下地位);输款(投诚)

英文翻译

transport, carry, haul

方言集汇

◎ 粤语:syu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