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笔记》首播
词语释义
改编自南派三叔所著的同名小说的季播剧《盗墓笔记》由欢瑞世纪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由郑保瑞和罗永昌联合掌镜,当红“小鲜肉”李易峰、 杨洋、刘天佐、张智尧、魏巍携手人气女星唐嫣领衔主演,主要讲述了五个主要角色进入古墓探险的故事。此外,该剧定档于2015年6月12日首播。
词语解释
《盗墓笔记》角色简介
《盗墓笔记》海报
(1)吴邪(李易峰饰):西泠印社老板,吴家的现任当家,老九门吴家的小三爷,天生对考古事业有着与生俱来的的兴趣,与张起灵、王胖子合称“铁三角”,正直勇敢,酷爱探险。
(2)张起灵(杨洋饰):神秘的盗墓人,外号“老闷宝血”,张家最后一任族长,肩部有麒麟纹身,精通缩骨功。高冷、沉默、十分可靠。但因患祖传失忆症,而成为“专业失踪户”。一生寻寻觅觅只为寻找一个真相,寻找自己与这个世界的联系。
(3)王胖子(刘天佐饰):职业盗墓人,更是潘家园的古玩贩子,自诩“摸金校尉”。身材肥硕但身手矫健,办事粗中有细、出众的观察力,对研究古墓情有独钟。
(4)吴三省(张智尧饰):第一人称“我”吴邪的三叔,人称“三爷”。为人很神秘,偶尔骗骗大家,偶尔利用侄子无邪,但本性不算坏,与陈文锦当年是恋人关系,所以导致了一帮考古工作者的奇遇。
(5)潘子(魏巍饰):35岁左右,是盗墓笔记中最大的配角,是吴三省的超级粉丝,更是其得力助手,在三叔的要求下陪同吴邪共同前往古墓。
(6)阿宁(唐嫣饰):为数不多的一个精明干练的女性探险者,隶属于盗走吴邪爷爷吴老狗的战国帛书的传教士裘德考的公司。
《盗墓笔记》剧情简介
出身“老九门”世家的吴邪,在一次护宝过程中偶然获得一张记载着古墓秘密的战国帛书,为赶在不明势力之前解开帛书秘密,保护古墓中文物不受侵害,按照帛书的指引吴邪跟随三叔吴三省、潘子以及神秘小哥张起灵来到鲁殇王墓探究七星鲁王宫的秘密。在古墓中,吴邪结识了前来探秘的王胖子并救下身份不明的阿宁,经过一系列惊险刺激匪夷所思的事件之后,众人又发现了更多未解的谜团。吴邪等人在和不明势力斗智斗勇的同时又踏上了新的探秘之旅。
《盗墓笔记》经典台词
1. 有些面具戴得太久,就摘不下来了。
2. 吴邪:“如果你需要一个人陪你走到最后,我是不会拒绝的。”
3. 你要是消失, 至少我会发现。
4. 比鬼神更可怕的,是人心。
5. 张起灵:“我是一个没有过去和未来的人。我做的所有事情,就是想找到我和这个世界的联系。我从哪里来?我为什么会在这里?你能想象,会有我这样的人如果在这个世界上消失,没有人会发现,就好比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我存在过一样,一点痕迹都不会留下。”
6. 很多男人,并不是因为这样那样而被人记住,他被人记住,是因为他永远不会回来了。
7. 有时候总觉得,人的成长,是一个失去幸福的过程,而非相反。
8. 可惜,有些路,走上去就不能回头,决绝的人可以砍掉自己的脚,但是心还是会继续往前。
9. 人的成长往往发生在不经意的时候,我并不愿意变成现在这样,但是,有些时候自己的决定还是会让自己大吃一惊.我不以最深的城府去面对我所应该面对的一切,而他们却以最深的城府揣测我的一切.变化的不是自己,而是旁人的眼光
10. 你现在是天真的二次方,又天真又二~
11. “我是来和你道别的。”“这一切完结了,我想了想我和这个世界的关系,似乎现在能找到的,只有你了。”
12. 我原来以为我做完这一切之后还能剩下一些什么,没有想到,竟然什么都没有剩下来。但是我知道我还不能停,我还必须走下去,因为还有一个十年。
13. 很多东西,一开始你会觉得无法接受,但一旦你接受了,也就那么回事而已。
14. 我感觉自己像是一只苍蝇,被苍蝇拍打了无数次都没死,到了最后,忽然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不在于为什么没死,而是自己被打成这个样子,为什么还要待在这个拍子下面。
15. 待我长发及腰,这梦惊醒可好。愿回西冷印舍,一生天真无邪。千年谜团围绕,无数生命以老。鲁王宫沉船墓,秦岭树云顶宫。青海蛇沼解谜,广西巴乃寻忆。无数生命离去,独留空叹几许。
16. 我只是给你一张皮,这张面具除了戴在你的脸上,还需要戴在你的心上。
17. 我是真的喜欢 从来没有开玩笑
18. 麒麟一笑,阎王绕道。
19. 在危难中和你并肩的人,并不一定能和你共富贵,而在危难中背叛你的人,也并不一定不能相交,世事无常,夫妇共勉之。
20. 做事情可以失败,但不可以在没有第二次机会的时候失败
21. 这种人不是胆子太肥就是脑子太瘦。
22. 这是我的朋友,请你们走开,告诉你们老板,如果我的朋友受到任何一点伤害,我一定会杀死他,即使跑到天涯海角,我也能找到他,反正我有的是时间。
23. 他继续道:“我是一个没有过去和未来的人,我做的所有的事情,就是想找到我和这个世界的联系,我从哪里来,我为什么会在这里?”他看着自己的手,淡淡道,“你能想象,会有我这样的人,如果在这个世界上消失,没有人会发现,就好比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我存在过一样,一点痕迹都不会留下吗?我有时候看着镜子,常常怀疑我自己是不是真的存在,还是只是一个人的幻影。”
我说不出话,想了想才道:“没有你说得这么夸张,你要是消失,至少我会发现。”
24. 别人拼命想掩盖的,必然是你不希望看到的。所以,追寻别人的秘密必然要承担知道秘密的后果
25. 然而,脸上的面具脱掉了,人心上的面具却很难脱掉。
26. 潘子是一条恶犬,一条只有三爷才能拴住的恶犬。三爷并不可怕.但是三爷手下有个疯子,他不要命.不怕死,只听三爷的话。所以,不要得罪三爷。
27. 他习惯了自己一个人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他在做这些事情之前,已经默认没有任何的后援,任何的帮助。他不会为自己的死亡怪罪任何人。也不会为别人的死亡怪罪自己。
28. 还好,我没害死你。
29. 胖子临走说了一句套话: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后会有期。说的挺有感觉,若不是这么多时间相处下来,又出生入死的人,很难体会到这种套话里的意思有多么婉转凄凉。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意思是:看到人家的器皿就会贪婪地流口涎,存心不善。本义:盗窃,偷东西)
(2) 同本义
盜,私利物也。
窃货曰盗。——《荀子·脩身》
君子不为盗,贤人不为窃。——《庄子·山水》
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盗器为奸。——《左传·文公十八年》
盗名不如盗货。——《荀子·不苟》
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史记·魏公子列传》
齐国人善盗乎?——《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3) 又如:偷盗(偷窃);盗跖下惠(跖和柳下惠,两人虽是兄弟,但跖被诬为大盗,而柳下惠却被视为圣人);盗名(偷取美名)
(4) 抢掠劫持
遂共盗而残之。——《列子·说符》
(5) 窃据;篡夺。用不正当的手段营私或谋取 。如:盗恩(冒取他人的功勋和奖赏);盗篡(盗窃夺取。特指臣子取代君位);盗据(割据;强占)
(6) 诈骗;骗取 。如:欺世盗名;盗言(巧诈甜美的言辞);盗铸(私自铸钱)
(7) 侵犯 。如:盗边(侵犯边境)
(8) 私通
闻平居家时,盗其嫂。——《汉书·陈平传》
(9) 逃避 。如:盗税(逃避纳税)
名词
(1) 偷盗财物的人(先秦两汉用“盗”)
其犹穿窬(跳墙)之盗也与。——《论语·阳货》
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刘基《卖柑者言》
乃托言有盗,令人修墙。——《世说新语·或溺》
(2) 抢劫财物的人,强盗
职盗为寇。——《诗·大雅·桑柔》
闻盗贼之名,则掩耳而不愿听。——宋· 苏轼《教战守》
天下何故不谓子为盗丘?——《庄子·盗跖》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史记·项羽本纪》
是故寇盗处处蚁合。——《世说新语·识鉴》
(3) 又如:盗竽(盗魁;盗首);盗目(盗贼头目);海盗;窃国大盗
(4) 对反叛者的贬称 。如:盗乱(盗匪之乱)
副词
偷偷地,暗中地
民亦间盗铸钱。——《史记·平准书》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to6 [梅县腔] tau5
◎ 潮州话:dau6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莫声。本义:上古时期凡掘塘穴葬棺木,盖土与堆平,不植树者称墓。泛指坟墓)
(2) 同本义。后不加区别,统称作墓
墓,丘也。——《说文》
墓,冢也。——《广雅》
墓,土也。——《论衡·讥日》
冢茔之地。——《周礼·墓大夫》注
适墓不登垄。——《礼记·曲礼》
古也墓而不坟。——《礼记·檀弓》。注:“墓谓兆域,今之封茔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古诗十九首》
古也墓而不坟。——《礼记·檀弓上》
且立石于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又如:墓庐(墓旁的房屋);墓隧(墓前或墓室前的甬道);墓堂(坟墓前的祭堂);墓庭(坟墓周围的庭院)
(4) 墓地 。如:墓厉(茔地周围界域的标志);墓工(旧指以看风水择墓地为职业的人);墓邻(相邻墓地的墓主);墓亭(墓地上的碑亭)
(5) 墓志 。如:墓石(墓志;墓碑);墓文(墓志);墓铭(刻在石上埋入坟中的文字);墓刻(指墓碑上的刻文)
(6) 宏伟的陵墓 。如:烈士墓;墓阙(陵墓前的石建筑,通常左右各一)
动词
(1) 葬
因以宜阳郭为墓。——《战国策·秦策》。注:“葬也。”
去今之墓而葬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又如:墓穴(埋棺材的坑穴);墓俑(殉葬用的偶像)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u5 [梅县腔] mu5 [东莞腔] mu5 [客英字典] mu5 [台湾四县腔] mu5 [客语拼音字汇] mu4 [宝安腔] mu5 [沙头角腔] mu5 [陆丰腔] mu6
◎ 潮州话:mo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暮 | 莫故 | 明 | 模 | 去聲 | 遇 | 開口一等 | 遇 | 模 | mu | moh/muh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竹,从聿。“聿”(
),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2) 同本义
筆,秦谓之筆。从聿从竹。——《说文》。按,此 秦制字。 秦以竹为之,加竹。
史载笔,士载言。——《礼记·曲礼》
不能竟书而搁笔。——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修改文章);笔帕之敬(雅洁的礼品);笔楮难穷(文字难以充分表达。楮:纸的代称)
(4) 指字画诗文等以笔书写绘制而成的作品 。如:笔圣(超绝凡常的书法家);笔精(指文章精妙)
(5) 散文,相对诗而言 。如:笔文(书面文辞);笔述(文字记述)
(6) 笔迹。指组成汉字的点、横、直、钩、撇、捺等而言。亦指字迹 。如:“天”字有四笔;笔形(笔画的形状);笔脚(字迹;笔迹)
(7) 笔法。曲笔,伏笔
以细笔钩勒形廓者也。——蔡元培《图画》
动词
(1) 书写;记载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史记·孔子世家》
(2) 又如:代笔;笔资(笔头上的功夫);笔吏(专门抄写文字的小吏)
量词
用于款项、书画的量,如:一笔款;三笔账;写得一笔好字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己声。本义:记住)
(2) 同本义
记,疏也。——《说文》
记,识也。——《广雅》
记有成。——《礼记·内则》
记间之学。——《礼记·学记》
凡所经履,莫不暗记。——《后汉书·应奉传》
常记溪亭日暮。——宋· 李清照《如梦令》
吾记天圣中。——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望中犹记。——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又如:记混了;记错了;切记;牢记;铭记;记不清;记省(回忆,记忆);记心(记在心上,常用于叮嘱);记念(挂心;惦念);记忆(记在心里)
(4) 记载,记录
记,书也。——《广雅》
宫之奇果谏,记曰。——《公羊传·僖公二年》。注:“史记也。”
受记考事。——《汉书·张敞传》
属予作文以记之。——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记之而去。——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文天祥《 后序》
览则省记。——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姚鼐记之。—— 清· 姚鼐《登泰山记》
(5) 又如:摘记(摘要记录);笔记(用笔记录);手记(亲手记录);记言(记录言论)
名词
(1) 记载事物的书册或文章 。如:记书(传记及诸家之书);游记;日记;杂记;摘记
(2) 按时间顺序记述历史史实或事件 。如:大事记;史记;记传(历史传记);记牒(史册;文字记录);记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史策的府署)
(3) 标志,记号
仓廒内自有官司封记。——《水浒传》
(4) 又如:标记;以红色为记;记色(凭据;证据)
(5) 胎记
生那儿时,脊背下有一搭红记。——《警世通言》
(6) 又如:他身上有块记
(7) 古时的一种公文 。如:奏记;残记。又指记述或解释典章制度的文字。如:十三经中的《周礼·考工记》和《礼记》
(8) 印章
正其名,请铸铜记给之。——《宋史·职官志》
(9) 又如:戳记;图记;钤记;记室(官名。掌管章表书记文檄)
(10) 记叙文,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 。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
量词
张开手掌迅速厉害地一击,掴 。如:一记耳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gi3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金文字形,上面是头发和头皮,用以表示头盖;下面是眼睛,用以代表面部。本义:头)
(2) 同本义
首,阳也。——《汉书·天文志》
首身离兮心不惩。——《楚辞·九歌·国殇》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诗·卫风·伯兮》
搔首踟蹰。——《诗·邶风·静女》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战国策·燕策》
以刀劈狼首。——《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昂首;叩首;搔首;首功(以获敌首论功);首虏(指斩获敌人的首级);首枕其股(让死者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这是古代臣下对横遭杀害的君主表示哀痛之礼);首丘(归葬故乡;亦指怀念故乡);首身分离(被杀,判处斩刑)
(4) 首领,团体的领导人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5) 又如:元首;酋首;群龙无首
(6) 开端;开头;前端
故治民者,刑胜,治之首也。——《韩非子·心度》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资治通鉴》
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7) 又如:首事(开始);首春(孟春。指农历正月);首秋(孟秋。指农历七月);首祚(一年的开头);首夏(夏季之始。即“孟夏”。指农历四月);首岁(正月。一年的开始)
(8) 要领
予誓告汝群言之首。——《书·秦誓》
(9) 剑柄上的环
进剑者左首。——《礼记》
(10) 位次。方;面
史进下首坐了。——《水浒传》
(11) 又如:左首;上首;外首;东首;门首
形容词
(1) 第一
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汉书·儒林传序》
(2) 又如:首公(以公务为首要。即“奉公”);首功(第一等功劳);首选(当选为第一。科举时代考试名列第一);首妻;首位;首名;首恶;首犯;首僧(当家和尚);首县(县城和府城在一处的县,也指知县);首事(地方上领头管事的绅士);首事(首要的事);首从(主犯与从犯)
(3) 形容迟疑不决
先是小月氏胡分居塞内,胜兵者二三千骑,皆勇健富彊,每与 羌战,常以少制多。虽首施两端, 汉亦收其用。——《后汉书·邓训传》
(4) 又如:首施(迟疑进退不定。同首鼠);首鼠(迟疑不决。也作“首施”)
动词
(1) 告发
苟不欲救,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可以得富贵也。——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首诉(出首;控告);首人(出面告状的人)
(3) 自首,犯人自己到有关部门去交代罪行
(贼役赃官)一半都来睦县自行投首,拜参 张招讨并众官,尽皆准首,复为良民。——《水浒传》
(4) 又如:首官(向官府自首或告发);自首;首状(自首或告发的状词);首免(指自首而得以从轻发落);首罪(自首)
(5) 头向着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楚辞·九章·哀郢》
(6) 向着…出发
北首燕路。——《史记·淮阴侯列传》
(7) 如:首路(出发);首涂(启程;上路)
(8) 屈服;服罪
虽有降首,曾莫惩革,自此浸以疏慢矣。——《后汉书》
(9) 标明;显示
所以首其内,而见诸外也。——《礼记》
副词
(1) 最早;首先
陈涉首难,豪杰蜂起。——《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首唱(首先倡导、发起。也作“首倡”);首创(创始)
量词
一篇 。如:唐诗三百首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hiu3 [陆丰腔] shiu3 [沙头角腔] su3 [东莞腔] siu3 [客英字典] shiu3 [台湾四县腔] sii3 [梅县腔] shu3 shiu3 [宝安腔] su3 siu3 [客语拼音字汇] su3
◎ 潮州话:si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首 | 書九 | 書 | 尤 | 上聲 | 有 | 開口三等 | 尤 | 流 | sjux/sjov | ɕĭəu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番声。本义:撒种)
(2) 同本义
播,种也。——《说文》
其始播百谷。——《诗·豳风 ·七月》
播时百谷,——《书·舜典》
周弃能播殖百谷蔬。——《国语·郑语》
(3) 又如:条播;夏播;播田(种田;种植);播植(播种;种植);播谷(播种谷物)
(4) 散布开去,散布得开而远;传布
播于诸侯。——《左传·昭公四年》
道大名播。——柳宗元《三戒》
(5) 又如:广播;播音;播名(传扬名声)
(6) 分佈;散布
又北播为九河。——《书·禹贡》
播余香而莫闻。——张衡《思玄赋》
蒸灵液以播云。——《文选·嵇康·琴赋》
(7) 又如:播糠眯目(撒布糠屑,以迷人目。比喻外物虽小,加在自己身上,会伤害本性);播洒(洒水喷地);播馨(散布芳香)
(8) 逃亡
身播国屯。——《后汉书·献帝纪》
成公播荡。——《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注:“流移失所。”
(9) 又如:播越(到处流亡);播奔(奔逃)
(10) 迁徙
彼凌江而建国,始播迁于吾祖。——庾信《哀江南赋》
(11) 又如:播迁(迁徙,迁移);播徙(流亡迁移)
(12) 背弃,舍弃
播规矩以背度兮,错权衡而任意。——刘向《思古》
(13) 又如:播弃(抛弃,背弃)
(14) 通“簸”。摇动;簸扬
播鼗武入于汉。——《论语·微子》
鼓筴播精。——《庄子·人间世》
(15) 布设 。如:播食(布设食物);播授(布置安插)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bo5 [宝安腔] bo5 [客英字典] bo5 [台湾四县腔] bo5 [客语拼音字汇] bo4 [海陆丰腔] bo5
◎ 潮州话:bua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播 | 補過 | 幫 | 戈一合 | 去聲 | 箇 | 合口一等 | 果 | 戈 | puɑ | pua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