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密接

​cì mì jiē [ci mi jie]

词语释义

次密接是指:密切接触者与病例发病前5天,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5天至被隔离管理前这段时间内的第一次接触开始,至该密切接触者被隔离管理前,与密切接触者有共同居住生活、同一密闭环境工作、聚餐和娱乐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

汉字详情

[ci]
部首: 427
笔画: 6
五笔: UQW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IMNO
四角: 3718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欠,二声。本义:临时驻扎和住宿)

(2) 同本义

次,舍也。——《礼记·檀弓上》注

楚师伐 郑, 次于 鱼陵。——《左传·襄公十八年》

泰伯素服郊次。——《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王次于 河朔。——《书·泰誓中》

(3) 指行军在一处停留三宿以上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资治通鉴》

(4) 又如:次止(驻止;止宿)

形容词

(1) 第二,居其次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孙子·谋攻》

(2) 又如:次从(然后;接着);次后(以后;续后);次早(第二天早上)

(3) 副,贰 。如:次车(副车);次介(副使);次相(副丞相)

(4) 属于质量差的 。如:次品

名词

(1) 顺序,等第

陈胜、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史记·陈涉世家》

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资治通鉴》

(2) 又如:二次曲线;次序(依次排列的顺序);次第(顺序,次序)

(3) 按物体的地位或事件的先后作出的排列 。如:圆锥是二次曲线

(4) ∶表示行动的回数

历险数次,遂达峰顶。——《徐霞客游记》

(5) 又如:我回去过三次;一次就借了五十块钱

(6) 旅行时停留的处所 。如:旅次

英文翻译

order, sequence; next

方言集汇

◎ 粤语:ci3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ci4 [海陆丰腔] cih5 [梅县腔] ze5 [宝安腔] cu5 [客英字典] cih5 [陆丰腔] cih6 [东莞腔] cu5 [台湾四县腔] cih5 [沙头角腔] c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七四脂A開去聲開口三等脂Atsʰichiih/cih
[mi]
部首: 322
笔画: 11
五笔: PNTM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JPHU
四角: 3077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山,宓( )声。本义:形状象堂屋的山)

(2) 同本义(意思是山多)

密,山如堂者。——《说文》

松柏之鼠,不知堂密之有美枞。——《尸子》

(3) 隐蔽的地方

不窥密。——《礼记·少仪》。注:“隐曲处也。”

(4) 姓

形容词

(1) 假借为“比”。稠密;多

密,稠 也,疏之对也。——《增韵》

密云不雨。——《易·小畜卦》

加密石焉。——《国语·晋语八》

以陈楚之密迩于 楚。——《左传·文公十七年》

密布字印。——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密则无态。——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2) 又如:文理有疏密;斫直删密;密札札,密匝匝(严实稠密的样子);密茂(茂密);密茫茫(繁茂密集无边无际的样子);密茸茸(密集丛生的样子);密丛丛(茂盛丛集的样子)

(3) 亲密(强调关系上的亲近)

情好日密。——《三国志·诸葛亮传》

昵交密友,亦不半在。——陆机《叹逝赋序》

(4) 又如:密近(帝王左右亲近信用的人);密坐(靠近而坐,形容关系亲密)

(5) 秘密的,隐密的,慎密的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宣和殿荔枝》

密通洞庭。——唐· 李朝威《柳毅传》

密奏请皇上。——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宦人密侍;出密诏示之;荣禄密谋;奉有密诏;密章(秘密奏章);密启(秘密的书画);密揭(秘密的奏疏式文告);密幄(密室);密诏(秘密的诏书)

(7) 紧密

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8) 通“谧”。安宁;安定;安静

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诗·周颂·昊天有成命》

密,静也。——《尔雅·释诂》

四海遏密八音。——《书·舜典》。传:“密,静也。”

止旅乃密。——《诗·大雅·公刘》

京室密清。——《文选·张衡·东京赋》

(9) 又如:密如(安定的样子);密清(安静洁净)

(10) 深;幽深 。如:密恩(深恩);密深(深切);密款(内心的真诚)

(11) 严密

古之为国者,甚虑敌深,其防患密。——辛弃疾《美芹十论》

刘桢壮而不密。—— 曹丕《典论论文》

凡道必周密。——《管子·内业》

(12) 又如:密心(精细的用心);密巧(精细,纤巧);密石(纹理细密的石料);密要(精密准确);密科(繁苛的法律条文)

(13) 通“默”。不语

公密而不应。——《庄子·达生》

动词

(1) 接近

以敝邑介在东表,密迩仇雠,寡君将君是望。——《左传·襄公三年》

(2) 封闭,闭藏 。如:密固(密封严实);密迹(匿迹,不露形迹);密椟(密藏于匣子中)

英文翻译

dense, thick, close; intimate

方言集汇

◎ 粤语:mat6
◎ 客家话:[梅县腔] met8 [陆丰腔] met8 [客语拼音字汇] med6 mi1 mid6 [东莞腔] mit8 [客英字典] met8 mit8 [台湾四县腔] mit8 mi1 met8 [沙头角腔] mit8 [宝安腔] mit8 [海陆丰腔] mit8 mi1 met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美畢質B開入聲開口三等眞Bmit/mytmĭĕt
jiē [jie]
部首: 330
笔画: 11
五笔: RUV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QYTV
四角: 5004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妾声。本义:两手交叉)

(2) 交合;会合

接,交也。——《说文》

接,合也。——《广雅》

昼日三接。——《易·晋》

两君偃兵接好。——《国语·吴语》。注:“合也。”

兵刃既接。——《孟子·梁惠王上》

车鉷毂兮短兵接。——《楚辞·九歌·国殇》

兵不接刃。——《吕氏春秋·怀宠》

敌皆以走为利,则刃无与接。——《吕氏春秋·爱士》

(3) 迎接

笙箫细乐,却安排接驾。——《宣和遗事》

(4) 又如:接场(迎接从科举考场回来的生员);接构(联合);接三(人死后三日举行的迎接魂魄归来的仪式);接煞(为接死人灵魂回家而举行的仪式)

(5) 接见;接待

接遇宾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尽礼相接。——唐· 李朝威《柳毅传》

(6) 又如:接伴(接待外国使臣);接待使(陪同官员;担任迎接、陪伴来宾使命的人);接遇(接待);接对(接待应对)

(7) 靠近;接触

车错毂兮短兵接。——《楚辞·九歌·国殇》

宾立接西塾。——《仪礼·聘礼》

(8) 又如:接物(与外物接触;与人交往);接膝(膝盖相接。指彼此对坐靠得很近);接仗(交战,打仗);接席(坐席相接。多形容亲近);接翅(翅膀碰着翅膀。形容禽鸟多)

(9) 连续;继续

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楚辞·九章·哀郢》

圣人食足以接气。——《淮南子·精神》

故使工人为木材以接手。——《战国策·秦策五》

(10) 又如:接响(接连不断的声响);接轸(车辆相连而行。比喻靠近);接脚(一个跟着一个,紧接在后;接替;接脚夫,接脚婿。妇女丈夫死后再招的后夫);接偈(接诵偈语)

(11) 连接

接天莲叶无穷碧。——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与国邻接。——《资治通鉴》

首尾相接。

(12) 又如:接武(前后足迹相连接。形容步子很小);接境(地界相连,交界);接衫(上下用两种颜色的料子拼接起来的长衫)

(13) 承接,收受

汉兴,接 秦之敝。——《史记·平准书》

(14) 又如:接茶(女方允婚,接受男方聘礼);接丝鞭(女方招亲时,送给男方丝鞭,男方接丝就表示同意);接凑(能够接续)

(15) 嫁接 。如:接头(供嫁接用的植物顶梢)

(16) 托,手掌向上承受 。如:接球;我往下扔,他在下面接着

(17) 缚

武士反接之。——《史记》

名词

(1) 交往,交情

君子之接如水。——《礼记·表记》

(2) 姓

英文翻译

receive; continue; catch; connect

方言集汇

◎ 粤语:zip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iap7 [台湾四县腔] ziap7 [客语拼音字汇] jiab5 [东莞腔] ziap7 [梅县腔] ziap7 [宝安腔] ziap7 [海陆丰腔] ziap7 [陆丰腔] ziap7 [沙头角腔] ziak7
◎ 潮州话:zih4 , ziab4 [澄海]ziag4 ,(chih chiap)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九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即葉葉A入聲開口三等鹽Aciep/zi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