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入膏肓

bìng rù gāo huāng [bing ru gao huang]
常用 四字成语字 古代成语 常用成语
注音: ㄅ一ㄥˋ ㄖㄨˋ ㄍㄠ ㄏㄨㄤ
读音: 肓;不能读作“mánɡ”。
繁体 --
简拼 BRGH
结构 主谓式成语
分类 成语结构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病入膏肓释义

膏肓:我国古代医学名称;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膈膜之间叫“肓”。古代认为“膏肓”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后形容病情严重到无法治疗的程度。也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也作“病在膏肓”。

病入膏肓典故

  春秋时期,晋景公有一次得了重病,听说秦国有一个医术很高明的医生,便专程派人去请来。  医生还没到。晋景公恍惚中做了个梦。梦见了两个小孩,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说话。  一个说:“那个高明的医生马上就要来了,我看我们这回难逃了,我们躲到什么地方去呢?” 另一个小孩说道:“这没什么可怕的,我们躲到肓的上面,膏的下面,无论他怎样用药,都奈何我们不得。”  不一会儿,秦国的名医到了,立刻被请进了晋景公的卧室替晋景公治病。诊断后,那医生对晋景公说:“这病已没办法治了。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扎针又达不到,吃汤药,其效力也达不到。这病是实在没法子治啦。”  晋景公听了,心想医生所说,果然验证了自己梦见的两个小孩的对话,便点了点头说:“你的医术真高明啊!”说毕,叫人送了一份厚礼给医生,让他回秦国去了。

病入膏肓用法说明

病入膏肓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事物或人。

病入膏肓例句

吾观刘琦过于酒色,病入膏肓,今见面黄羸瘦,气喘呕血,不过半年,其人必死。(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
这人已经病入膏肓,不可救药了。
尽管爷爷已经病入膏肓,但他乐天向上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的学习。
他已病入膏肓,医生也束手无策了。
这个病人已病入膏肓,治好的机会已经很小了。
他们再这样胡搞下去,问题终将病入膏肓,难以挽救。
染上毒癮若不能立即戒断,到了病入膏肓时,想戒也没用了。
王先生病入膏肓,幸亏遇到一个妙手回春的大夫,他才得以完全痊愈。
染上毒瘾若不能立即戒断,到了病入膏肓时,想戒也没用了。
这些歹徒真是恶习难改,病入膏肓,希望法官判以极刑!
由于母亲病入膏肓,这个新战士整日无精打采,茶饭不思。
虽然大家都认为他已经病入膏肓,王老师仍苦口婆心地希望他浪子回头。
王先生病入膏肓,幸亏遇到一个妙手回春的大夫,他才得以完全痊癒。
从检验报告来看,他已病入膏肓,情况很不乐观。
这种人恶性深植,早已病入膏肓,光用话劝已没有用了。
扁鹊发现蔡桓公已是病入膏肓,便逃往秦国去了。
这家公司由于长期资金周转不开,已是病入膏肓,早晚有倒闭的一天啊!
这家公司依我看已病入膏肓,难以为继了。
那位老先生虽然知道自己病入膏肓,但仍然坚持参与既定的公益活动。
患病就得就医,难道要等到病入膏肓吗?
吾观刘琦过于酒色,病入膏肓,今见面黄羸瘦,气喘呕血,不过半年,其人必死。
他已病入膏肓,医生也束手无策。
老太太一直怀疑自己病入膏肓,所以终日唉声嘆气。
我也不知道我这样的状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可就是有些病入膏肓了。

病入膏肓变体形式

病入膏肓和“不可救药”;都形容病势严重;无法医治。但病入膏肓偏重在“病”;也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不可救药”偏重在“救”、“药”;比喻毛病很重;无法挽救;而且适用范围比病入膏肓广。

病入膏肓相关成语

病入膏肓变体形式

肓,不能写作“盲”。

病入膏肓的成语谜语

最重的病

病入膏肓翻译

日语: 病(やま)い膏肓(こうこう)に蕑る,病気が不治の状態に蕑ったこと
俄语: на краю могилы
其他: <法>être malade à la dernière extrémité

病入膏肓成语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