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离失所

liú lí shī suǒ [liu li shi suo]
一般 四字成语字 古代成语 常用成语
注音: ㄌ一ㄡˊ ㄌ一ˊ ㄕ ㄙㄨㄛˇ
读音: 失;不能读作“shí”。
繁体 流離失所
简拼 LLSS
结构 联合式成语
分类 成语结构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流离失所释义

流离:流落;失散;失所:失去住所。流落离散;无处安身。

流离失所典故

汉元帝时期,御史大夫薛广德陪同汉元帝外出打猎。元帝忘乎所以,不想停止,严重影响当地百姓的生活。薛广德就上书说当地百姓因为皇帝狩猎而流离失所,希望皇帝体恤百姓的疾苦。元帝认为言之有理,就与光禄大夫张猛等立即回宫

流离失所用法说明

流离失所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无处安身,到处流浪。

流离失所例句

年荒劫大,百姓们不是离家逃荒,流离失所,便是等待饿死。(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八章)
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里,黎民百姓流离失所,不得安宁。
战争捣毁了孩子们的家园,令他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全国解放了,流离失所的人们又回到了故乡。
战争期间,人们流离失所,生活艰难。
一旦战争开打,必然到处兵荒马乱,人们颠沛困顿,流离失所。
他说到他们的流离失所,受的羞辱和家园被占领时非常动情。
成千上万的人因为这次斗争流离失所。
造次颠沛的意思是流离失所,生活困顿。
当年战祸连年,不知有多少家庭被迫远走他乡,流离失所。
他们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向流离失所的老年人发放药品。
犹太人亡国后,国家支离破碎,人民流离失所。
旧社会许多穷苦百姓背井离乡,流离失所,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
安史之乱后,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最终使唐朝走向了灭亡。
过去,每遇到灾荒,大批农民流离失所,饿殍遍野,惨不忍睹。
流离失所的家庭将得到帮助,转移到新的居民区。
那年日寇大扫荡,全村人都躲进深山,受尽了流离失所之苦难。
旧社会,多少人家妻离子散,流离失所。
要不是因为天灾地变,有谁愿意流离失所呢?
这是一个蕴含着不断冲突与流离失所的悲剧的遗产。
战争时期,民不聊生,流离失所。
该地区仍然有很多人流离失所。
被赶出家园而流离失所的人,无论他们是否越过国际边界,同样值得我们的帮助。
我和每个人一样,意识到经济衰退将使一些人没有工作并流离失所。
哥斯达黎加的一次地震引发庞大的山体滑坡,造成20人死亡数千人流离失所。
他们同时也指出,德士古石油公司应为当地印第安人民被迫流离失所支付赔偿。

流离失所变体形式

流离失所和“颠沛流离”;都形容无处安身;到处流浪。但流离失所偏重在“失所”;即失去安身之所;“颠沛流离”偏重在“颠沛”;辗转奔波;饱尝苦难;程度深。

流离失所变体形式

流,不能写作“留”;失,不能写作“矢”。

流离失所的成语谜语

大水退后屋尽毁

流离失所翻译

日语: 流離して落ちつく所がない
俄语: мыкаться по свету
其他: <德>obdachlos umherirren

流离失所成语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