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吞山河

qì tūn shān hé [qi tun shan he]
常用 四字成语字 古代成语 常用成语
注音: ㄑ一ˋ ㄊㄨㄣ ㄕㄢ ㄏㄜˊ
读音: 山;不能读作“sān”。
繁体 氣吞山河
简拼 QTSH
结构 主谓式成语
分类 成语结构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气吞山河释义

气势可以吞掉高山和大河。形容气势、气魄很大。

气吞山河用法说明

气吞山河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气吞山河例句

这号人,在困难中不是低头叹息,而是奋发图强,壮志凌云,气吞山河。(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八章)
博大是一种海纳百川的胸怀;博大是一种气吞山河的气势;博大是大爱无疆的精神。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气吞山河的气概。
毛主席的诗词有气吞山河之势。
.遥想当年气吞山河卷全家桶的气势,不服老不行了。
他的这首词,采用浪漫主义手法,把作者气吞山河,壮志凌云的激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百万大军以气吞山河之势,直下江南。
红军以气吞山河之势,向江南挺进。
活着,就得活得牛逼,活得气吞山河。尤其是青春还在的那些日子。
你不用刻意去伪装一副豪气冲天、气吞山河的样子。
李纤柔吃的那叫一个气吞山河,气壮如牛呀。
这番话说的慷慨淋漓,颇有气吞山河的气概,令人不由自主的热血沸腾。
当年才女李清照《题八咏楼》,将金华写得气吞山河。
我们从事的水电事业,是气吞山河的伟大壮举,是造福人类的千秋伟业。
四角方鼎长宽各高十丈有余,俯仰之间,气吞山河,鼎身四侧,青黄缭绕。
白起继盘古开天辟地之雄壮,创气吞山河囊括四海之伟业,展鲲鹏远望吞吐八荒之志。
这号人,在困难中不是低头叹气,而是奋发图强,壮志凌云,气吞山河。

气吞山河变体形式

气吞山河和“气壮山河”都有“气势盛大”的意思;但气吞山河偏重在“吞”;是指“气势庞大足以吞掉山河”;而“气壮山河”偏重在“壮”;是指“气势宏大可以使山河增色。”气吞山河重在气魄雄伟;“气壮山河”重在气概的盛大。

气吞山河变体形式

气,不能写作“汽”。

气吞山河的成语谜语

氙氚;雾霭笼罩大地

气吞山河翻译

日语: 気山河(きさんか)を呑む。気魄の大きいさま

气吞山河成语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