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恭必敬

bì gōng bì jìng [bi gong bi jing]
一般 四字成语字 古代成语 常用成语
注音: ㄅ一ˋ ㄍㄨㄥ ㄅ一ˋ ㄐ一ㄥˋ
读音: 敬;不能读作“jìn”。
繁体 --
简拼 BGBJ
结构 联合式成语
分类 成语结构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必恭必敬释义

必:一定;十分;恭:有礼貌;敬:尊敬;有礼貌地对待。形容态度神情十分恭敬谦逊;也作“毕恭毕敬”。

必恭必敬典故

  周幽王姬宫涅是西周的最后一个国君,他昏庸暴虐,政治腐败。  公元前779年,褒国进献了一个姓姒的美女,叫褒姒。周幽王十分宠爱她。褒姒一向不爱笑,幽王用音乐歌舞、美味佳肴都不能让她笑。有人献计点燃报警的烽火台,召来各路诸侯兵马,使他们上当,让褒姒笑一笑,幽王欣然同意。他带褒姒到行宫游玩,晚上传令点燃烽烟,各地诸侯见到烽烟,以为有盗寇侵扰京城,纷纷率领兵马赶来相救。到了一看,只见幽王在喝酒取乐。幽王派人对他们说:“没有什么盗寇,让你们辛苦了!”诸侯受骗,匆匆地来,匆匆地去。褒姒看了不由大笑,幽王也很开心。褒姒生了个儿子叫伯服,幽王废掉申后,立褒姒为王后;废掉申后生的太子宜臼,立伯服为太子。  宜臼遭到废黜,住在外祖父申侯家里。他对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满怀忧愁,心中十分痛苦,写了一首题目叫作《小弁》的诗,抒发自已的心情。诗的第三节说:“看见屋边的桑树和梓树,一定要必恭必敬。我尊敬的是自己的父亲,我依恋的是自己的母亲。谁人不是父母的骨肉,谁人不是父母所生?上天生了我,可我的好日子到何处找寻?”由于幽王无道,诸侯纷纷叛离。公元前771年,宜臼的外祖父申侯联合犬戎的军队进攻镐京。幽王下令点燃烽烟,但是诸侯受过骗,都不派救兵。犬戎的军队攻下镐京,杀了幽王,掳走了褒姒。  “必恭敬止”后来演化为“必恭必敬”,也有写作“毕恭毕敬”的。

必恭必敬用法说明

必恭必敬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伪善的态度和谄媚的丑态。

必恭必敬例句

他必恭必敬地书递给了老师,请求解答两个疑难问题。
在领导面前小李总是表现得必恭必敬。
于是她必恭必敬地将递给工作人员。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必须抱着必恭必敬的态度向他们学习。
他的态度既友善又必恭必敬。
约翰.丹尼斯对史密斯先生必恭必敬。
东欧现已有三个国家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必恭必敬,而且还可能会唯唯诺诺。
大家在他面前,从来都是必恭必敬的。
她对任何权威人士总是必恭必敬。
对面挺直的站着赵白眼和三个闲人,正在必恭必敬的听说话。
小芳拿起笔,必恭必敬地给王老师写了一封回信。
你该留下来看一看他们以他的权威是多么的必恭必敬。
呵呵,看到人高马大的牛头必恭必敬的向弱不胜衣的孟婆解释来意,惹人好笑。
皇上像个剪去双翅的苍鹰,一直对这位大权在握的老伯母必恭必敬,百依百顺。
看样子你像位高贵的绅士,不过我可不确定会对一个使用轻快铃声的绅士必恭必敬。
光绪皇帝,像个剪去翅膀的苍鹰,一直对他这位大权在握的老伯母必恭必敬,百依百顺。

必恭必敬变体形式

恭;下边是“”;不能写作“小”。

必恭必敬变体形式

恭;下边是“”,不能写作“小”。

必恭必敬的成语谜语

讲礼貌

必恭必敬翻译

日语: 至極丁寧(しごくていねい)だ,きわめてうやうやしい
俄语: с глубóкой почтительностью
其他: <法>se montrer plein de déférence,révérence,respect pour (envers)

必恭必敬成语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