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如泰山

ān rú tài shān [an ru tai shan]
一般 四字成语字 古代成语 常用成语
注音: ㄢ ㄖㄨˊ ㄊㄞˋ ㄕㄢ
读音: 山;不能读作“sān”。
繁体 --
简拼 ARTS
结构 主谓式成语
分类 成语结构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安如泰山释义

安:安稳;泰山:我国著名的高山;在山东省。像泰山一样稳固;形容事物十分稳固;不可动摇。

安如泰山典故

  关国是当时诸侯中的大国,吴王刘濞(bi)野心很大,对中央政权心怀怨望,暗中图谋叛乱。汉景帝任用富有才能的政治家晁错为御史大夫,晁错主张削减各诸侯国的领地,加强中央的权力和威信,巩固国家的统一。刘濞看到一些诸侯王纷纷被削减了领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难免,于是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国的诸侯王阴谋策划叛乱。  枚乘清醒地看到刘濞阴谋反叛的祸害,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进行劝谏。在谏书中,他说:“您要是能够听取忠臣的话,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那是比叠鸡蛋还要危险,比上天还要艰难的;不过,如果能尽快改变原来的主意,这比翻一下手掌还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还稳固。”  但刘濞执迷不悟,加紧进行阴谋活动。于是,枚乘只得离开吴国,到梁孝王刘武府中做了宾客。公元前154年,刘濞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诸侯王,以“清君侧、杀晁错”为名,起兵叛乱。历史上称“吴楚七国之乱”。  汉景帝听信谗言,杀了晁错,向诸侯王们表示歉意。这时,枚乘又写了《上书重谏吴王》,劝刘濞罢兵。刘濞还是不肯回头。不久,汉朝大将周亚夫率领军队打败了吴楚叛军。楚王刘戊自杀,吴王刘濞逃到东越被杀,其余五个王也落得自杀或被杀。这场叛乱只有三个月就彻底失败了。七国之乱平定之后,枚乘因写了《上书谏吴王》,具有远见卓知而名声大振。  后来汉武帝即位,派人征召他进京做官,可惜他还没到京城,死于途中。

安如泰山用法说明

安如泰山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坚固不可摧毁,从容不迫。

安如泰山例句

在敌人的强大攻势下,我军阵地安如泰山。
居安思危,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安如泰山。
我国的国际地位安如泰山。
虽然遇到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新建的大坝却仍然安如泰山。
敌人三番五次轮攻,我军阵地却安如泰山。
在敌人的强大攻势下,我军阵地安如泰山。
军事演习的时候,在甲队的强大攻势下,乙对阵地安如泰山。
他的职位安如泰山后,他给你的推荐信给他的老板。
雾牛也许看这边人多势众,一直安如泰山的守着山壁,死死的盯这面前的人,一动不动。
在马背上安如泰山神情自若,闭着眼敞开胸怀对着草原大吼,享受着风从耳边流过的感觉。
而洪家也安如泰山,专心挖火石矿,把握洪夜争取下来的一个月时间。
呵呵,有叔公他老人家坐镇,王家安如泰山。
兽兽倒是一脸的不愿意,颇有安如泰山之态。
赵子龙依旧坐在案前安如泰山,他端起茶饮了一口,皱眉对黄月英说:夫人,茶凉了。
唐小胖看了一眼林逸,发觉他没有丝毫动作,便安如泰山的坐在了原地,一动不动。
要不,官军拿我们束手无策?山寨安如泰山,多亏这些兄弟。
1914至1915年,北洋军阀气焰万丈,腐恶的政治势力好象安如泰山了。
或者说,这已经是韩琨第三次向隋戈出手了,但隋戈却是皮毛不损、安如泰山地站在原地。
弟弟与希庵之骄矜之气,要互相制约一下,那么北岸应当是安如泰山了。

安如泰山变体形式

安如泰山和“坚如磐石”意义相近;都形容事物的牢固、稳固;并都可形容建筑物的坚固、不可摧毁。但“坚如磐石”偏重在“坚”;可比喻国家、集团、组织或思想信念的坚强;安如泰山偏重“安”、“稳”;可形容人在紧急情况下的从容态度。

安如泰山变体形式

泰,不能写作“秦”。

安如泰山成语拆分